李泓萱
山東師范大學,山東 濟南 250000
影響青少年創造力的環境因素及創造力的培養
李泓萱*
山東師范大學,山東 濟南 250000
作為21世紀最重要的經濟資源,創造力已經成為青少年核心能力。在影響創造力的諸多因素中,環境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家庭和學校作為青少年成長的重要環境,對青少年的影響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關注。而創造力的培養,不僅關系到青少年的成長,也關系到國家的繁榮富強,創造能力的培養理論特別強調通過學科教學來培養青少年的創造力。
創造力;家庭環境;學校;創造能力的培養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在1950年的演講燃起研究者對創造力這個深奧且神秘領域的興趣,從此有關創造力的研究繁榮起來。在心理學研究中,由于研究者重點不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因而對創造力的定義也不同。例如,Gruber和Wallace(1993)認為創造力包括新異性和價值,創造性產品必須體現出價值[1];我國心理學家林崇德(1986)將創造力定義為“根據一定目的,運用一切已知信息,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意義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能力”[2]。
任何創造性行為不可能在真空中展開,環境是影響個體創造性行為的重要環境因素。環境主要指家庭環境、學校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最初場所,良好的家庭環境有利于促進青少年產生創造意識、激發創造動機。父母作為青少年的第一任教師,父母教養方式在青少年創造力的發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近年來,研究者對家庭環境尤其是父母教養方式與創造力的關系進行了探討[3]。張景煥(2014)等人的研究發現,父母溫暖、理解正向預測初中生的創造思維,父母懲罰、嚴厲顯著負向預測初中生的創造思維[4]。谷傳華和周宗奎(2008)指出,父母給予青少年的溫暖、理解,體現了父母對青少年采取的是鼓勵、支持和民主的態度,能夠為青少年提供足夠的安全感,便于青少年進行自由的探索;反之,父母的懲罰、嚴厲則反映了父母對青少年行為的否定與控制,破壞青少年探索的安全感和自信,進而不利于青少年創造力的發展[5]。另有研究發現,高創造性個體的父母較少采用獨裁的教養方式,能容忍子女的錯誤,更加開放地為子女創造力的發展提供機會[6]。總之,父母應該讓青少年對家庭有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明確的理想和目標,在生活中采取支持的方式給予青少年關心和指導,尊重青少年的選擇,允許其自由探索。
學校教育是青少年創造力生長、發展的根基和土壤。與一般教育相比,學校教育與青少年創造力開發的關系更為密切,作用更為明顯。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發揮著主導作用,首先要完善教師關于創造力的觀念,教師要樹立關于創造力和創造力培養的正確觀念。其次,對教師進行創造性方面的訓練,提高教師自身的創造力水平,進而有利于提高教師對青少年創造力的教育能力,從根本上提高青少年整體的創造力水平。在創造力能力的培養理論中,Renzulli提出了一種通過學科教學來培養青少年發展的一般理論。該理論認為,在創造力的培養中,要處理好教師青少年以及課程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關系,同時要處理好教師內部(包括教師的學科知識、教學技能等)、青少年內部(包括能力、學習興趣等)、課程結構(包括學科結構、學科內容等)各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關系[7]。
[1]Gruber,H.E.,& Wallace,D.B.Special issue:Creativity in the moral domain.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1993,6:1-200.
[2]林崇德.思維發展心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
[3]張景煥,劉桂榮,師瑋瑋,付秀君.動機的激發與小學生創造思維的關系:自主性動機的中介作用.心理學報,2011,43:1138-1150.
[4]張景煥,李建全,鄭雪梅,張舜,劉桂榮.父母教養方式對初中生創造思維的影響: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心理與行為研究,2014,12(2):145-150.
[5]谷傳華,周宗奎.小學兒童社會創造性傾向與父母教育方式的關系.心理發展與教育,2008,24(2):34-37.
[6]Danielle D.Fearon,Daelynn Copeland,& Terrill F.Sax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ing styles and creativity in a sample of Jamaican children.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2013,25(1):119-128.
[7]Renzulli,J.S.A general theo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productivity through the pursuit of ideal acts of learning.Gifted Child Quarterly,1992,36(4):170-182.
李泓萱(1990-),女,漢族,山東招遠人,山東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創造心理方向。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