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霞
甘肅省敦煌市轉渠口鎮定西小學,甘肅 敦煌 736200
靜與動結合,展現課堂教學成效
田海霞*
甘肅省敦煌市轉渠口鎮定西小學,甘肅 敦煌 736200
從灌輸式的教學到混亂無序的課堂,單一的教學模式降低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本文首先分析教學中“靜”與“動”的含義,在提出靜動結合的教學方法,更好的展現課堂教學成效。
靜;動;靜動結合;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靜有靜的意義,而動是有目的、有規矩、有原則、有效果的。課堂靜動結合的前提是通熟課本知識,認真做足課前準備。教師對于在課堂上采用靜動結合,要合理分配好時間,關于什么時候“靜”什么時候“動”,要提前做好方案[1]。靜動結合的課堂,可以使語言的表達達到“恰到好處”的精確性。動靜結合可以使課堂教學既緊張又活潑。
在課堂教學中,“靜”是指環境的安靜、肢體的安靜、心靈的安靜。學生在課堂上聚精會神、安靜認真的聽教師講解,在閱讀書本時,全神貫注、默不作聲、反復推敲、字斟句酌文章內容,在學習中遇到難題時冷靜的研究問題,冥思苦索、絞盡腦汁。“靜”也包括教學目標的確定性、教學內容的穩定性、教學設計的穩定性、教學模式的固定性,靜能生慧,靜是思考的條件,成熟的標志,是“動”的導火索。而課堂教學的“動”是指行為的動,思維的動,學生在憤悱的狀態中,由教師誘導,發揮自身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教科書與學生進行多方向對話、思想碰撞、心靈交流的互動;引導學生通過教科書走向生活、從課堂走向社會,使學生在觀察、動口、動腦、動手中擴展知識、提升能力的實踐活動。“動”是學生積極思維、開動腦筋的一種外在表現,學生將學習成果交流與表露,“動”顯示了生動活躍的課堂氛圍,“動”是一種師生和諧的理想的教學境界。
(一)在課堂教學中,適時調控靜與動
讓學生安靜的前提是教師必須先動。在當今的課堂教學中,“動”課堂討論是不能缺少的環節。課堂討論可以使教學氛圍生動活潑,能更容易使學生保持最佳的思維狀態并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互相交流知識和信息。但在課堂討論前,學生必須安靜聽講教師授課,為討論積累理論知識,并且要根據教師的知道冷靜的發現問題、思考問題[2]。曾經有位教師在教《說不盡的橋》這篇文章時,將它設為一堂自由討論課,結果有的學生討論《還珠格格》中紫薇和小燕子誰更漂亮?在這節自由討論課堂中,學生沒有認真討論文章的內容,而是討論別的事情,究其原因是教師沒有給足學生認真默讀課文的時間使其冷靜地思考課文問題,還是教師沒有確定正確的討論內容,而在討論結束后教師也沒有組織全班學生交流,使得這堂討論課失敗。而學生動起來,需要教師先安靜,教學讓學生動起來,是給學生充裕思想時間,那么教師就需要安靜的給學生松綁。一是教師要管住自己,禁止將繁冗的講解去取代學生自主思考自助學習的時間;二是不能將單一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框定學生的思想,硬塞結論,替學生下結論。在課堂上通過讓學生“靜”閱讀、理解、體味、領會、感悟知識,再結合“動”教師必要的講解、啟發、誘導、提問、討論、點撥、激勵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在課堂上妥善處理靜動關系
教學內容的穩定性要結合實際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有位語文教師授課,講解的時間29分種,于是被教研員訓斥“教師講太多,學生的討論的時間太少,這是搞教師中心”。在讀、議、講、練這四個教學環節中一個都不能少。讀為基礎,練為手段,議為關鍵,講則貫穿始終[3]。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四個教學環節是不能劃比例的,應與實際情況結合,應允側重。在教學課堂中,或以讀為主,或以議為主,或以講為主,或以練為主,或讀議講練交叉進行。有聲閱讀與無聲閱讀要配合使用。各門學科都有閱讀問題,有聲閱讀與無聲閱讀兩者是缺一不可,各盡所能,各盡其妙。有聲閱讀與無聲閱讀就是閱讀中靜與動的關系。無聲閱讀即靜讀,俗稱默讀,不需要發聲,而是通過視覺直接將文字符號輸入大腦,化作思維活動,其閱讀速度比有聲閱讀更快,此類閱讀可用于各種文體,更有利于比較、思考。有聲閱讀相當于用耳朵讀書,其是將引入視覺的文字符號轉化作語音,用聲音刺激聽覺器官,因聲探情,憑聲解義。比如博大精深的經典文章,尤其是既傳其情、又達其意的文學作品,更適合應用有聲閱讀。有聲閱讀包含誦讀、錄讀、唱讀、歌訣等。曾國藩先生在他的《諭紀澤》中曰:“非高聲朗誦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其中的高聲朗誦”、“密詠恬吟”都是有聲閱讀,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課標要求、學生實際、教材特點、教學環境、施教條件、等多種因素妥善處理靜動關系,更有利于展現課堂成效。
在課堂教學中,靜與動是不能分開的,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相輔相成。教學的目的是析課堂教學的靜與動的含義,提出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靜動結合時要適時的調控靜與動,妥善處理靜與動的關系[4]。在課堂教學中,當課堂靜到出現問題時,教師要對學使學生學會思考,向老師學習向同學學習,積累知識并表達自身的想法。本文通過分生適當點撥,使其散發思維,及時“動”起來,而當課堂教學動過火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靜”下來,冷靜思考。將靜動有效的結合有助于展現課堂教學的成效。
[1]佟艷華,張曉秋.“靜動結合”教學法在高校網球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3,03(03):113-116.
[2]廖永華.基于“靜動結合”的高校網球教學模式探析[J].運動,2014,19(02):110-111.
[3]顏宏斌.數學教學中的“靜”與“動”[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4,10(05):27.
[4]李琳.靜與動的互補——萬瑪才旦小說中的傳統民族性與西方現代性的結合[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08(08):9-10.
田海霞(1986-),女,甘肅省敦煌市轉渠口鎮定西小學,語文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相關。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