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斐
解放軍西安通信政治理論教研室,陜西 西安 710106
SATIR模式與教師的自我關愛
劉 斐
解放軍西安通信政治理論教研室,陜西 西安 710106
本文論述了當前教育環境下教師群體面對的各種的壓力和沖突。提出了運用心理學中的薩提亞模式及冰山等有效工具,促進教師自我成長,獲得內心和諧,緩解多向關系糾結的方式和方法。
關系;自我關愛;薩提亞模式;覺察力
教師作為默默耕耘、成就學生的助人者,其自身擔負著來自社會各個層面的關系的困擾。心理學上講生命就是關系。教師與家庭之間,教師與學校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等多重關系的交錯與糾葛,容易造成教師各種生命能量的內耗。而社會又期待教師以“學高為師,秉正為范”為標桿,職業賦予這個角色不可以輕易出錯的允許。而今,應試制度下的升學率,科研成果的優劣對比,學生的匿名評教,職稱晉級的等級速度,均是對教師能力和素質非常重要而常規的考核。教師這個精神層面的孤獨者,面對著生活的種種矛盾和沖突和壓力,往往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常常選擇為角色而堅守,很容易身心疲憊,失去進取心,形成職業倦怠,自我價值低落。那么如何運用心理學的有效手段,進行教師內在與外在環境的雙重微觀調試,促進教師的內在和諧與外在和睦,讓他們內心恢復活力、更有力量去面對這個職業的挑戰,最直接的方法則要從教師的自我關愛做起。而關愛教師群體則是當前教育行業的當務之急。
所謂的教師自我關愛,是指教師如何照顧自己的壓力情緒,溝通能力,更多的了解自己在家庭、工作、關系中的情緒反應,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模式,探索這些行為背后深層次的需求。學會更好的覺知自己,清晰自己生命的意義定位,增加生命中自由、自信、自主、自在的角色體驗。釋放及轉化在過去生活中所發生事情對自己的消極影響,進一步接近生命的本源,體驗到更多希望和愛的力量,有效的應對生活中的壓力,減少自動化的情緒信念反應,增加覺知中的信念回應,建立更加和諧的內在關系。
薩提亞模式是家庭治療師維琴尼亞.薩提亞(Virginia Satir)在上世紀80年代創立的一個整合式心理咨詢治療模式。她用多年教師的實踐經驗,結合心理學創造性地發現一個孩子出現問題,一定不是孩子的問題,而要看一個家庭,看家庭動力系統出了什么問題,她強調對人的信任,尊重和寬容,強調從原生家庭和一個人的內部環境看待一個人的生命意義,強調運用一個人的積極正向資源進行正能量轉化,強調運用體驗式(核心素質體驗性)提高人的自尊、自信、價值和心動力,最終達成身心合一,內外一致。實現個人潛能的最大發揮。準確地講,創造一個知行合一的有責任力的人。
薩提亞模式是教師實現自我關愛的方式之一。薩提亞模式在其底蘊上與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儒家和道家有其形似的根基。薩提亞模式認為:改變是有可能的,就算外在的改變有限,人們依然可以尋求內在的改變。這種理念可以倡導教師在目前浮躁競爭的情境下,在不與外部環境盲目抵觸的情況下,改變教師的內在認知,緩解各種關系的糾結,降低生存壓力感和自我在巨大沖突下的無力無助感,溫和看待來自自我期待、他人期待、我對他人的期待帶來的內心沖突,構筑教師內心的相對和諧及與社會環境的有機融通。薩提亞模式自身體系的完整性和科學性可以為教師提供許多有效的工具,讓教師可以學習如何向內看,了解沖突來認識自己身體的細微變化,覺察自己情緒的起源和本質,清晰獲知自己的人際界限在哪里。通過修習,拓展自我認知的新維度,打開自我思維的新角度。
薩提亞的覺知工具主要有廣為人知的冰山理論,自我關系環,原生家庭圖等。冰山讓教師認識每一個事件下,自己的應對方式,感受,感受的感受,他們的想法觀點,期待和渴望,看到原本那個充滿生命力的靈動的個體。自我關系環則讓教師在環境、營養、智力、情節、身體、感覺、互動和靈性的八大動態元素評估變化中,覺知并調整自己的身心,使之處于一個良性的生態環境中,讓自己的生命之花熠熠放彩。而原生家庭圖則讓我們探究教師自己成長環境中原生家庭對個人行為和性格的影響,理解自己的習慣性應對模式。原生家庭圖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心理治療工具,可以處理的課題非常多,其中包括人際關系的問題,自我形象的問題,病態依附關系,不健康應對模式的養成,非理性的想法的形成、悲傷處理及婚姻家庭沖突等等。
薩提亞的修習,可以訓練教師對情緒的把控力,做到溫和而堅定地應對內外環境的變遷??梢蕴嵘處熣{節自我矛盾、沖突、分歧的能力,增強調試性領導力??梢蕴嵘麄儗W習和覺知管理自己的憤怒恐懼等情緒和轉化能力,可以讓他們發現自己家族DNA的價值,了解自己與人溝通的模式并進行轉化,運用感恩的心在內心最柔然的地方與親人、學生、自我生命力相遇。增強自己的信任力、責任力、價值感和職業自豪感,提升自己愛與被愛的能力,包括愛自己愛家人愛學生的能力。提高教師個人內心的幸福感,提升自我關愛的能量,促進內心更加和諧,外在更加和睦。
一個內心和諧安穩的教師才能擁有更好的人格魅力,才能更專注的投入教書育人的教育使命中。當教師學會更多的自我關愛,就會對自己有了更多的覺察,讀懂了自己的期待,就走在了理解人和和孩子們的路上,離渴望和人性上的相遇就不再遙遠。美國積極心理學家創始人Martin Seligma教授最近三年的研究認為,人類的優勢并不在于學習知識、掌握知識、應用知識,這個方面人工智能早晚會超過我們,而我們人類獨一無二的卓越智能可能是我們計劃未來、憧憬未來、相信未來、創造未來的能力。準確的說,人應該被稱為期望人(homo prospecteos),一個有夢想能力的人。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一個懂得關愛自己的教師,一個高自我價值感的教師,一個能夠一致性表達自己的教師,必定能成為有夢想學生的優秀逐夢領路人。
[1]維吉尼亞·薩提亞著,易春麗,葉冬梅等譯.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2006.8.
[2]瑪利亞·葛莫利著,釋見曄等譯.大象在屋里 [M].上海三聯書店,2014.2.
R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