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治
(廣東肇慶學院,廣東 肇慶 526061)
電子手風琴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姜大治
(廣東肇慶學院,廣東 肇慶 526061)
手風琴大概在20世紀初被帶至中國,在過去的一百年的時間里,不斷被人們傳播和發展,成為了我國音樂中最重要樂器的一種。伴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改革,素質教育實施、開展高素質人才培養成為教育事業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全世界范圍的教育界都不否認的一點是,能夠在素質教育開展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一個教育項目是音樂教育。電子手風琴較之最初的手風琴,更為先進、現代,也是音樂教育中的一種,借助其獨有的風格與特殊的魅力,在音樂教育領域飛速發展,并且,它在素質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電子手風琴;素質教育;音樂教育;作用
作為和聲樂器的手風琴,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能夠創造出多樣的情境。它能使學生感受到與眾不同的音樂之美,所以,手風琴很適合用于音樂素質教育。而在我國當前素質教育中起到不可或缺作用的音樂教育,自然離不開手風琴這一重要樂器。隨著新時代的高科技飛速發展,電子手風琴的出現及流傳,對音樂教育領域產生著更為巨大深遠的影響,除了培養基本音樂素養,還全面培養和發展人的自身素質,這就使得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程度愈發凸顯出來。由此可見,電子手風琴這一樂器對兒童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有著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素質教育的含義
素質的含義,狹義上來說,是“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來特點和原有基礎。是人的心理發展的生理條件,但不能決定人的心理內容和發展水平。”而廣義上而言,則是“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在后天通過環境影響和教育訓練所獲得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長期發揮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質結構。包括人的道德素質﹑智力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我們這里所說的素質,指的是廣義素質。 參考相關資料,素質教育既有內在素質亦有外在素質。所謂內在素質,是人對周圍世界﹑環境﹑人生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也可以說是人的“心態”。而外在素質,則是人所具備的能力﹑行為﹑成就等。和傳統應試教育截然相反,素質教育更注重受教育者全方面素質的培養和發展,把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和心理健康統統納入。隨著與世界接軌,社會主義的騰飛式發展,我國教育層層深入改革,教育觀念也相應劇變,狹隘的專業化教育轉變為全方位素質教育。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央相關文件就提出:教育體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
(二)手風琴普及教育與專業教育
手風琴普及教育,是較為隨意的音樂培訓的一種方式,培訓對象可以是廣大的人民群眾,難易程度則是群眾普遍能夠接受的,它的最終目的是使接受培訓的對象在較為短暫的培訓學習后,能夠獲得普通的演奏方法,實現一些演奏實踐,在達到自娛自樂的同時,調節個人情感情緒,豐富業余生活,提升審美能力。
而手風琴專業教育,是專業音樂培訓的一種方式,培訓對象則是想要專門從事演藝和音樂教學的人們,相應的,專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受訓者必須具備高水平的手風琴演奏技巧和良好的表現音樂的能力。這也就要求手風琴專業教育過程中,受訓者要接受系統﹑嚴苛的演奏技術﹑技巧方面的培訓和訓練,并且,還要學習相關的音樂理論知識,例如樂理知識﹑作品分析﹑音樂美學﹑音樂史學等等,受訓者在熟練掌握各種相關音樂理論知識,構建出穩健完整的專業音樂理論框架結構之后,才有可能獲得手風琴演奏者或教育者的資格。
(三)素質教育和手風琴音樂教育的關系
素質教育的目的在實現學生全面發展,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在音樂教育中手風琴音樂教育確是必不可缺的一項。手風琴借助著其獨特的旋律,充分體現著它特殊的作用,使得素質教育的實施和開展得以順利的進行。手風琴音樂教育,不僅能夠使人的基本素質得以培養,道德情操得以熏陶,內在靈魂得以凈化,身體心靈得以和諧發展,還能夠使得整個人的精神境界大幅提升。顯然的,通過手風琴音樂教育我們實現了素質教育。那么,重視手風琴音樂教育,也就是重視音樂教育,也就是重視素質教育。借助手風琴音樂教育開展德﹑智﹑體﹑美的全面教育,會促使學生實現全面素質發展,會使得更多的學生成為社會建設的棟梁之才。
(一) 陶冶情操、鍛煉意志,塑造完美人格
電子手風琴,是音樂素質教育中的一種方式,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音樂素質,還能夠培養和提高整個人的綜合素質。因此,電子手風琴的學習是屬于素質教育的。它能夠有效地對人進行道德情感培養﹑思想品質鍛煉﹑人格性格塑造等。
電子手風琴音樂教育,第一位的是情感的教育。學琴能夠陶冶人的情感,凈化人的靈魂,啟迪人的心靈,這些對于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們非常重要。俗語有云:“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細細體會,這句話真的有它深刻的道理,情感教育成功了孩子如何會變壞。音樂美好的節奏﹑美好的旋律,美好的表現方式,只會將人帶入美好的情境,觸動人美好的情感。
那些家喻戶曉﹑通俗易懂的名曲,或是能激起人們對祖國山河的愛戀,或是引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積極的美好的情感,除了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愉悅身心,還能切實培養音樂素養。有的時候,老師為了能夠讓學生們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會安排不同的學生合奏,每個人演奏一個聲部,大家能夠同時聽到不同聲部發出的聲音效果。之后再讓每一個人進行單獨練習,最終實現個人完成一人演奏多聲部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在感受和與他人合作,培養了團結協作﹑和諧相處的能力。所以,我們可以說,電子手風琴音樂教育真的能夠實現陶冶情操﹑鍛煉意志品格﹑塑造完美人格這些方面的作用。
(二)引發情趣、感知音樂,提高認知感受能力
電子手風琴的音色多樣﹑音響效果強大﹑表現力極強等特點,能夠極大地引發學習者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習者認知感受能力等。興趣是最習的老師,也是學習的動力。電子手風琴絕對能夠極其容易地引發孩子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且其具備獨特的優勢。它的“一人樂隊”演奏效果,絕對可以將所有人的眼光吸引過來。無論是誰,在第一次看電子手風琴表演時,都會情不自禁發出感嘆:“太棒啦!太好聽了!真是神奇!”等等。這些自發的感嘆與關注就是一個最大的興趣點。學習的過程中,興趣真的是極其重要的,只要激發起了學生的興趣,后面的學習過程將會一路順暢。
學習電子手風琴的過程,就相當于步入了完美無缺的音樂學校。在這里,孩子們不僅能夠汲取營養豐富的音樂知識,還能夠切實體會認知﹑真實觸摸體驗﹑領略感受音樂的表現力,為培養和提高音樂感知能力奠定良好基礎。一般情況下,不一樣的樂器自然會奏出不一樣風格的音樂。同理,不一樣的樂器也能產生不一樣的感覺,學習一種樂器時產生的感觸也會單一。然而,電子手風琴則大為不同。學電子手風琴需要認真琢磨各種樂器的發聲,體會每一個細微音,深刻地思考﹑感受﹑體會,這個過程中,不自覺的就對音樂的學習加深了﹑拓寬了。學習者反復的體驗﹑感知,自然而然強化了學習者對音樂的認知和感受能力,并提高了綜合音樂素質。
綜合上述分析,在學習電子手風琴的過程中,我們的感覺和知覺能夠直接﹑真實﹑客觀地接收到各種風格和形式的音樂,讓我們更深層次地體會對音樂的認知感受,這樣真正有趣﹑快樂﹑豐富多彩和更具深度的學習,勢必能培養更好的音樂感知力,提升音樂素質。所以,電子手風琴會是引發兒童學習音樂興趣﹑體驗感知音樂﹑培養音樂認知感受能力﹑提高音樂素質的最佳樂器之一。
(三)有益智育教育,啟迪創新精神
雨果說過“開啟人類智慧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可見,人類智力開發音樂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智力包含聽覺﹑視覺﹑觸覺等知覺能力,音樂教育對這些知覺能力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音樂,最考察人的聽力了。音樂有高有低﹑有長有短﹑有強有弱,不同的聲響,巧妙地關聯在一起,組合成優美﹑流暢﹑復雜﹑多變的五彩繽紛的世界,對于傾聽者,需要認真去揣摩,不斷地重復訓練最終獲得能“分辨音律的耳朵”。 器樂的學習,鍛煉的是人的觸覺。器樂練習是讓人獲得靈敏觸覺的有效方式,同時激活腦神經。如彈琴,要十個手指和人體其他部位充分協調合作完成演奏。十個手指與大腦的協調,在大腦中產生許多的神經聯系。兩手同時合作,左右腦同時鍛煉,左右腦之間產生溝通,進一步提高人的智力。人在演唱或演奏時,需要極強的視覺,此刻對視覺的要求不是看清某一點,而是看清某一片,或者一目十行,甚至一目幾十行。所以平時練習識譜極大地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視覺能力。
由上面的分析,我們也能知道,音樂教育也會極大地提高人們的注意力。法國鋼琴家埃米爾·紹厄爾曾說過:“音樂學習也許比其他學習更能發展學生的思想集中能力,要彈奏的音符都必須同時認出來并正確地彈奏出來,在音樂里,沒有時間給你開小差。”所以長期學習音樂,會很容易形成極佳的注意力。
音樂也會培養人優秀的記憶力。學習音樂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是大量的背譜,指揮家背譜之多更是超出一般人的想象。這樣大量的記憶活動,必然會對記憶力提升百益無害。音樂是現實的一面鏡子。所以,音樂教學要盡可能多地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發現﹑探索﹑解決現實音樂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在整個參與過程中,借助經驗,不斷探索,尋求不同的音樂表達方式,感受生活是音樂的根本,發展創造性思維。
(四)學科相互滲透,拓寬文化視野
音樂教育能讓人擁有更為淵博的知識。因為我們要想明白一部音樂作品的真正內在涵意,首先就要熟知這部音樂作品涉及的其他方面的知識,在這個熟知的過程中視野自然會打開,知識面也會拓寬??催^了楚漢相爭的歷史橋段,才能懂得琵琶名曲《十面埋伏》緣何那般節奏;品味了瑞士畫家柏克林的畫作《死亡島》,才能夠理解拉赫瑪尼諾夫的同名交響詩蘊含著什么樣的情愫;讀過了莎士比亞的《暴風雨》,才會明白貝多芬的鋼琴曲《暴風雨》到底有著什么樣內在情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學生哪里是僅僅在學音樂,還是在學歷史﹑學繪畫﹑學文學等等。
藝術一直都是社會現實的寫照,影射著自然環境或現實生活,蘊含著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感情。音樂學習,融合入文學﹑政治﹑歷史等知識,不僅讓學生更深入認識音樂作品,更熟識了與之相關的很多歷史文化﹑自然風俗等。這樣的糅合,使得學科邊緣化淡化了,音樂教育的視野拓寬了,音樂教育的教學獲得了空前廣闊的發展空間,給予了音樂課更鮮活更豐富的生命力。
電子手風琴,是集中了電子及數字技術﹑音響技術和音樂藝術的新型電子樂器。在中國流傳之后,借助著自身強大的音樂表現力和獨具一格的音樂魅力,迅速崛起,風靡全國,并成為音樂教育領域的重要部分。
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音樂教育,電子手風琴教育作為音樂教育的一種方式,必然在兒童音樂素質教育中占據著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它不僅能夠培養兒童的道德品質﹑思想情感﹑身心健康等素質,還能夠提高兒童智力和提升個性化發展等等,促使素質教育能夠順利有效地開展實施。它能夠切實有效地實施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深入開展素質教育,繼而教育出具備全方面素質的高級人才,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輸送精英,對我們國家的長遠發展將會產生持久有效深遠重大的現實意義。
[1]張自強.手風琴演奏法[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72.
[2]黃林波,普通中等職業學校公共音樂教育的現狀及思考[J].新校園,2013(11).
[3]廖乃雄.音樂教學法[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
[4]陳劍一.中國高校手風琴教學的回顧與思考[J].中國音樂,2010(03).
[5]楊國立.關于手風琴普及教育框架之構思[J].藝術教育,2004(05).
[6]董曉紅.高校創業教育管理模式與質量評價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9.
[7]黃立凡.高師手風琴教學多元化發展的重要途徑——重奏、合奏的課程設置與教學實踐[J].北京:藝術教育,2009(06).
[8]張前,王次熠.音樂美學基礎[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
[9]吳守智.中國手風琴探索與思考[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7.
[10]陳一嗚.全國手風琴教學論文集[M].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1.
J624.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