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悅
(福建師范大學,福建 福州 350108)
慕課(MOOCs),又叫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是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相結合的一種新的在線課程教育模式。而微課英語叫做Microlecture,微課的創始人胡鐵生他所認為微課就是微型課程的簡稱,教學方式就是以簡短的視頻為課程主要內容,教師將重點、難點、疑點、考點設計成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在線網絡視頻課程,可以說微課是將傳統教學資源濃縮到精華的一種新的資源類型應用課程。
兩者的對比上我們可以看出:
1.在教學規模上;慕課是數萬人同時參加教學活動,并在全世界高等教育中開展起來,而相對于慕課來說,微課的規模無法匹敵,并且在國外并不屬于主流教學。
2.在課程內容上,慕課涉足的課程十分廣泛,高等教育及中等教育都有涉及,但側重點在于高等教育。之所以能成為主流的教學方式在于慕課與世界名校一起開發教學課程。微課目前的教學方式主要在于中小學之間。
3.在交互體驗上;慕課在教學設計中充分考慮到教學的互動過程,所以在交互設計中穿插了學習到一個知識點就有問題進行提問復習,隨堂測驗和課后練習中,其中作業有的以小組形式完成的內容,并有相應的論壇提供交流活動。而微課在教學結束后布置相對應的作業,但獨立性太強效果并不理想。
4.在評價體系中。每種教學活動都需要教學評價來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學相長。師生之間可以相互評價,而教師之間也可以相互評價對方的教學水平。目前微課沒有這樣的評價功能。
在中國的高等教育的慕課發展,政府已開始重視新的教學模式,《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一文中已提出對于在線開放課程的總體部署,應用管理;而《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的文件中對于“互聯網+”與探索中國高等教育的新模式,關于如何提供教育服務,加快教育模式的轉型效果指明了戰略方向。而企業也已涉及慕課這個行業,在慕課的平臺的建設中企業的不斷參與也是促進慕課教學模式的開始。
慕課在中國的高等教育建設發展中已遠遠高于預期的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的本身定位,一開始的網絡教育課程僅僅只是傳統教育的一種課堂手段,如今的新的教育模式出來后,慕課不再是補充教育手段,更多的是使教育模式重新洗牌,資源重新分配的新手段,在這個大數據的時代,慕課的數據統計也更適合人們對于教育的理解,使得教育不再是單純的書上內容,能將世界各個名校的資源整合一起,高等教育的資源如同共享資源一樣共享出去。
慕課雖然是從國外的“舶來品”,但是在中國的高等教育中的慕課模式不單單只是對課程的引進,還有國外慕課平臺的參與者與中國本土的慕課參與者,國內外聯合建設慕課平臺等多種慕課建設組織的特點。像國外的“常春藤”大學一樣,中國的知名高校聯合加入慕課平臺的設計建設中。北京大學和阿里巴巴聯合打造“華文慕課”、上海市60所高校加盟建立的“上海高校課程資源共享平臺”等。隨著政府對在線開放課程的重視,各平臺積極引入Coursera、edX等國外優秀慕課平臺和國外知名大學的課程。
上海交通大學自主研發的“好大學在線”平臺,創造性的讓上海地區的十幾所高校的慕課學分認同,學生不僅在慕課平臺上學習到不同高校的資源共享,獲得相應的學分,甚至可以獲得其他高校的第二學位。在將來的學習中,教育模式逐漸成為互聯網模式,在不同高校間建立了人才流動的橋梁。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新的教育模式創新帶來了機會。
目前的音樂慕課的教學模式,仍然存有傳統的網課教學模式,如大量課程存在視頻組織形式單一、評價模式過于傳統,交互性偏低等差異問題。
根據果殼網2013年到2015年的學習者問卷調查分析報告中,中國慕課學習者的總人數逐年增多,課程上平均學習者也不斷增加,但是大多數人都是以“嘗鮮”的態度面對教學的新型模式,這樣導致了慕課學習的完成度并不高,面對這一問題,慕課要解決的問題還是十分重大的。
學習服務在于慕課開發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交互,形成教與學相互成長相互進步的過程。學習者對于課程的難度和重點如果得不到解決的話,自然對于課程會有排斥感,目前的慕課開發建設過程中仍然是以學科本身作為重點,缺少具有實時的學習服務。服務的缺失也成為教學過程中的障礙。
慕課的創新之處在于它不受時空的限制,能讓更多的人在家中學習到他所想要學習的內容,能讓更多的人接觸到共享學習的優勢。這種學習內容的靈活性及學習方式的自主性也會提高社區人對于學習的自主興趣。這樣也能提高社區教育者的綜合素質。從而去構建真正的學習型社區。當然慕課帶來的便利和學習資源的優勢使我們所期盼的,但是慕課在在社區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也會在探索中逐漸顯現出來。在當前的大數據時代音樂教育和技術的結合已經是不可避免,我們只有充分運用現代技術的優勢才能促進音樂教育更加多元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