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進
(安徽師范大學,安徽 蕪湖 241000)
貝多芬是享譽全球的作曲家,鋼琴家,其奏鳴曲作品烙印著濃厚的個人風格,極具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充滿審美意蘊,值得研究和借鑒。其奏鳴曲中蘊含著豐富的音樂內容,包括各種表現技法、音樂元素、審美特征等等,其中有關于音域的部分亦是值得深入挖掘的點,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音域具有十分濃郁的審美元素,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音域極富張力,制造出悲壯而渾厚的藝術美感;音域設置多變化,形成不羈而靈活的音樂風格;并且在音域設置的過程中符合藝術規律,使作品大都具有較高的藝術美感。這都是本文將要著重探討的內容。
貝多芬奏鳴曲的音域具有審美特質,主要體現在貝多芬奏鳴曲的音域設置符合藝術規律,從而成就了其獨特的藝術美感。這種藝術美感不僅僅來源于貝多芬作品自身的特征,更源于音樂家極高的音樂造詣所形成的符合藝術規律的音樂個性。
所謂音樂個性,是指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所具有的獨特特征,這源于貝多芬個人對于音樂的理解感悟,也源于音樂家本人高超的音樂駕馭力,將音樂作品烙印上個人獨特的風格印記。而所謂藝術規律,就是指貝多芬的個人音樂風格,并沒有違背音樂的總體規律,既保留著其獨特的創作個性,有具有音樂和諧所要求的共性和規律性。
貝多芬奏鳴曲的音域設置,便正是如此,在某些音域段落中,貝多芬賦予了其獨特的藝術特征,具有較為凸出的個人特色,但與此同時,這一段落的總體音域布局卻十分符合音樂基本規律,能夠展現出出色的音樂效果。這種既符合音樂藝術規律,又能擁有貝多芬獨特音樂個性的音域設置,在貝多芬大多數作品中都能找到案例,這種音域設置所帶來的藝術美感,能夠大于兩者疊加之和。
正如上文所說,這種藝術美感不僅僅來源于貝多芬作品自身的特征,更源于音樂家極高的音樂造詣所形成的符合藝術規律的音樂個性。在貝多芬奏鳴曲作品的音域設置上,我們能夠同時發現鋼琴作品的共性與個性,并發現兩者在貝多芬的筆下完成了驚人的融合。
貝多芬奏鳴曲的音域特征,除上文所說符合藝術規律外,還極富張力,在音域設置上大膽而富有想象力,通過極富張力的音域表現,制造出貝多芬作品悲壯而渾厚的藝術美感,形成其獨特的音樂內涵,使其筆下的奏鳴曲都打上了“貝多芬”式的標簽。
例如在月光奏鳴曲的前段,貝多芬用相對穩定的音域完成了漫長的藝術敘述,將靜謐而略帶悲傷的基調鋪陳完整,但隨著高音區的偶爾進入,使整個音域突然擴張,將之前靜謐的音樂氛圍倏忽打破,又迅速還原,形成了十分靜謐、凄涼的音樂氛圍,通過音域上的張力和彈性,使整個作品變得空間感十足,表現力十足。
由此可見,貝多芬通過張力十足的音域構建出悲壯而渾厚的藝術美感,這種藝術美感包羅萬象,蘊含著多種復雜的感情內容,通過這種設置,我們能夠從貝多芬的奏鳴曲中感受到美的細節、美的層次,情緒的傳遞和藝術的流動,從音韻的張力中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
貝多芬音域設置除了上述兩個特點外,還具有不羈而靈活的音域特點,貝多芬在音域創作中,不拘泥于古法,不拘泥于一般的音樂形式,音域設置多變化,形成了不羈而靈活的音樂風格,極具藝術魅力。
在音域設置上,貝多芬注重個人情感與體驗的表現與表達,將復雜多變的情緒傳遞到音域表現上來,從而形成多變、靈活的音域風格,所帶來的感官體驗便更加具有藝術性和個性。
貝多芬將鋼琴的音域擴大,通過音域的廣度來展現變化,這也是貝多芬音域設置的特點之一,在廣闊的音域范圍內,貝多芬又通過細微的音域變化來展現情緒、表達情感,從而使其奏鳴曲獲得了不羈而靈活的音樂風格,極具藝術魅力。
縱覽全文,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審美意蘊包含在其音樂作品的方方面面,在其諸多鋼琴奏鳴曲作品中,對于音域的把控和設計便是構成其作品審美內蘊的重要部分,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音域極富張力,制造出悲壯而渾厚的藝術美感;音域設置多變化,形成不羈而靈活的音樂風格;并且在音域設置的過程中符合藝術規律,使作品大都具有較高的藝術美感。從而在音域設置中,我們可以挖掘出豐富的審美內容。本文通過對貝多芬鋼琴奏鳴曲音域審美的研究,豐富了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研究內容,為貝多芬奏鳴曲的音域研究、審美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境界。
[1](美)唐納德·杰.格勞特(DonaldJayGrout),(美)克勞德·帕利斯卡(ClaudeV.Palisca)西方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
[2](英)D.馬修斯.貝多芬鋼琴奏鳴曲[M].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1999.
[3]盧藝.改革創新的典范——貝多芬鋼琴奏鳴曲風格特征初探[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5).
[4]速如玥.略論鋼琴奏鳴曲的發展[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