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林
(海南省文化藝術學校,海南 海口 571127)
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向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十分明朗,多民族聲樂之間的相互融合與交流,賦予我國民族聲樂新的內涵——多元化發展。為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民族聲樂作為一種特色的音樂文化,在新時期下,民族聲樂的發展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憑借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多元化發展我國民族聲樂源自于我國多元血統,鑒于此,筆者對我國民族聲樂的多元化發展進行了相關思考。
我國語言的多元化和地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多元化是民族聲樂發展的重要途徑。下文將從不同民族之間的語言多元化和不同地域之間的風格多元化具體論述。
我國有56個民族,50多種語言,不同民族之間的語言多元化,對聲樂的理解和表達的方式也存在不同,各民族的聲樂發展,第一語言的選擇是本民族語言,因此有著獨特的民族風。長期以來,以方言為代表的民歌作品,在語法和風格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民族聲樂的多元化發展成為聲樂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國疆域遼闊,不同地域之間,受本民族文化的影響較深,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性也較為不同,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和民族性。聲樂作品往往體現著本民族的特點和習性,地域文化的差異造成聲樂作品風格的多元化,使得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雖然各個少數民族生活的地理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有著很大的差異,民族聲樂作為一種藝術形體用于民族感情與思想的傳達,,沿襲了中國各時期的音樂元素和地域特色,我國民族聲樂多元化發展的有效策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下文將逐一進行分析:
中華民族的聲樂是絢麗多彩,非常多元化的,發揚民族音樂傳統,探求多種聲樂表現形式,給民族聲樂教育者提供了新的思路,是我國民族聲樂多元化發展的關鍵。傳統的民族聲樂是發展民族聲樂的基礎,多年來,我國民族聲樂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了許多優秀的民族聲樂作品,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如我國的戲曲、民歌等民間藝術,各類別又有多種不同的演唱形式,但都是民族聲樂的發聲基礎。民族聲樂表現的是不同地域,不同環境的民族文化。現階段,我國民族聲樂的多元化發展,應在繼承傳統民族聲樂的基礎上,借鑒傳統藝術的演唱方式,繼續發揚民族音樂的優良傳統,比如美聲的學習,不僅有本民族的特色,還應盡可能滿足不同民族的需要及欣賞水平,探求多種聲樂表現形式,實現聲樂作品的風格多樣化、情感的豐富化,達到雅俗共賞。
以時代發展為依據,促進多元化的審美情趣,是我國民族聲樂多元化發展的重要環節。社會實踐的變化,人的藝術欣賞需求也在不斷地變化,我國民族聲樂要發展,必須與時俱進,根據當前人們的審美觀和審美情趣,創作多元化的聲樂作品。從我國民族聲樂的審美情趣上看,我國的民族聲樂的審美體現著人本的傳統道德思想,以時代發展為主題,從南柔北剛的特點出發,充分反映了現代人的生活,以審美的態度去陶冶性靈、體驗人生,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在創作、表演、欣賞等方面逐步達到多元化。
時代需要多元化的中國民族聲樂,歌曲形式力求多樣,兼容并蓄發展民族聲樂,是實現我國民族聲樂多元化發展的有效途徑。長期以來,我國民族聲樂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國民族聲樂的多元化發展,不能因循守舊按照以往單一的發展方式,多元化發展趨勢下要求多樣化的歌曲形式,使創作出來的民族聲樂作品,既有傳承性又有個性,既有適應性又有創新性,兼容并蓄發展民族聲樂。在具體做法上,我們可以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學習外來文化,創作、整理、改編出新穎活潑、風格多樣的聲樂作品,需要注意的是,在力求多樣性的歌曲形式下,堅定地走多元化的發展道路,應把民族的特色表現的更加的具體化,富有感染力,即使是新時期的創作歌曲,唱出來同樣具有濃郁的民族風味,勢必要走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多元化發展道路,使我國的民族聲樂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穩步的邁進。
總之,我國民族聲樂多元化發展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在我國民族聲樂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應發揚民族音樂傳統,探求多種聲樂表現形式;以時代發展為依據,促進多元化的審美情趣;歌曲形式力求多樣,兼容并蓄發展民族聲樂,積極探索我國民族聲樂多元化發展的有效策略,只有這樣,才能以全新的姿態去迎接世界聲樂藝術的巨大挑戰,在世界多元文化發展的今天促進我國民族聲樂的進步與發展。
[1]陳偉賢.高校民族聲樂的多元化教學研究[J].黃河之聲,2017(10).
[2]楊雪丹.論民族聲樂的多元化走向[J].大眾文藝,2017(16).
[3]韓曉霞.京劇元素在民族聲樂中的借鑒與應用[J].藝術評鑒,2016(08).
[4]韓紫娟.中國現代民族聲樂發展的必要性研究[J].大眾文藝,2016(23).
[5]滕彥輝.淺析民族聲樂的藝術魅力[J].戲劇之家,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