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麗
(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學,福建 泉州 362000)
在中學的音樂課堂中,大多數(shù)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總是喜歡大聲說話、唱歌,殊不知稍不注意就殃及了正在生長的聲帶。這時的聲帶異常脆弱,一不注意它就會出現(xiàn)充血、水腫,輕者導致發(fā)音疲倦無力,音調(diào)改變;嚴重的出現(xiàn)聲音嘶啞,甚至呼吸困難不能說話。所以在中學音樂課堂上讓正處于變聲期的中學生接受科學的、正確的發(fā)聲訓練是很有必要的。科學正確的發(fā)聲不僅可以讓學生們高音上的不那么費力,還可以使學生們的音域得到進一步的拓展,音色能夠得到統(tǒng)一。聲音的好壞是由聲帶決定的,為了保證學生們在今后在用嗓的職業(yè)中能有更好的發(fā)展。所以,在中學音樂課的課堂上,教師給學生進行科學的發(fā)聲訓練是十分必要的。
如今的中學音樂課堂,練聲環(huán)節(jié)往往達不到良好的效果,特別是在一些鄉(xiāng)鎮(zhèn)中學,效果更是差強人意。究其原因,大多音樂教師自身音樂素養(yǎng)有待加強,或?qū)Ω璩暗陌l(fā)聲練習不太重視,或不愿多花時間給學生們練聲,造成中學課堂發(fā)聲練習不夠有效。如此不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歌唱前的練聲習慣,同時也使學生們喪失了在練聲時對歌唱技巧的思考;另一方面,青春期孩子們的心智慢慢走向了“成熟”,小心思也悄悄地油然而生。大部分男同學比較頑皮,認為教師的練聲模式過于單調(diào),內(nèi)容枯燥,缺乏新鮮感,難以認真的體驗整個過程。而女同學則會變得害羞一些。她們認為練聲時嘴巴張的比平常的大,鼻孔也不自然的在收縮與擴張,不太美觀,不想在同學們面前“丟臉”,所以要么音量十分小,要么選擇不唱。此外,一些經(jīng)濟發(fā)展較落后的鄉(xiāng)鎮(zhèn)學校,硬件設備不夠完善,甚至沒有鋼琴,難以保證練聲環(huán)節(jié)的有效開展。
在中學音樂課堂中,學生的聲帶還不夠成熟,并且這一時間段孩子正處于叛逆期,會有一些逆反心理。所以教師們可以通過一些趣味性的發(fā)聲訓練,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加強課堂效率,達到更好的課堂效果。
1.“聞花香”——氣息深淺的練習
教師可帶學生到室外花圃感受不同花的花香,花的香氣有濃有淡:桂花的花香不需很深的氣息就能聞到,月季的花香則需要較深的氣息才能聞到。學生通過真實體驗,無形之中已經(jīng)進行了氣息訓練。體驗后,還可以讓學生們選擇不同濃度花香的花進行寫生,并帶入音樂課堂進行下一步氣息長短的練習與分享。
2.“吹紙片”——氣息長短的練習
學生展示繪畫,并將其繪畫作為“吹紙片”練習的工具。教師引導學生緩慢地往紙片表面吹氣,并保持紙片的振動,在吹類似月季花的時候就需要比較長的氣息,桂花只需要比較短的氣息,從而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控制自己的呼吸,以鍛煉橫膈膜的控制氣息的能力。
此游戲從課外活動開始引導學生體驗聞不同花香的氣息深淺程度,并通過繪畫表達出內(nèi)心的真實體驗,從而有趣地引入氣息訓練的課堂。通過這樣的游戲,一方面讓學生真實體驗到氣息的運用,還跨學科運用了繪畫的手法,并實現(xiàn)了氣息訓練的目的。
練聲曲是練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科學的練聲能讓歌唱更加輕松,還能夠減輕聲帶的負擔。但往往練聲過程較為枯燥,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趣味性游戲,從而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情景設定”——哼鳴練習
“哼鳴”練習是練聲過程中最重要的練習之一,正確的“哼鳴”能夠令聲音更容易達到高位置和明亮的效果。教師可以利用教具將課堂情景設定為一片寂靜的大森林,將同學們分成不同的小組,各小組模仿不同的鳥類鳴叫(鳥類的鳴叫通常屬高位置),如布谷鳥叫“布谷”等,讓學生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體驗、聆聽和模仿各種聲音,這樣不僅增加了趣味性,無形之中進行了哼鳴練習。
2.“與時俱進”——練聲曲的選擇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能選用一些當代的流行作品作為練聲曲,如周杰倫的《青花瓷》、林俊杰的《江南》等。例如我們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歐洲風情中的《桑塔露琪亞》,該曲的旋律悠揚婉轉(zhuǎn),將如畫般的夏夜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令人陶醉。我們可以先選用與它風格相類似的流行歌——梁靜茹的《寧夏》。兩曲的背景同樣是夏夜,旋律風格相似。選取流行歌曲作為課堂導入和練聲曲,對于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有很大的幫助,從而令練聲不再那么枯燥無味,并起到活躍課堂的作用。
本文主要陳述了發(fā)聲訓練的必要性和發(fā)聲練習環(huán)節(jié)的現(xiàn)狀,并從趣味性游戲入手帶對中學音樂課堂的訓練發(fā)聲法進行了簡要探究。科學的練聲方法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歌唱技巧,還能夠保護好處在變聲期孩子們的聲帶。趣味的發(fā)聲訓練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們的參與度、活躍度還能夠使課堂變得活躍起來。
[1]劉朗.聲樂教育手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1995.
[2]王世康.兒童嗓音訓練[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