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 琪
(鄭州師范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啟發式教學法不僅是一種教學方式,更是集教學觀和教學原則于一體的一種教學思想,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要是感染式的教學模式,運用語言和音樂輔以其他手段來模擬真實的場景,讓學生的精神處于放松、思想較集中的狀態下進行學習和思考,有效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對聲樂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良好的學習效果離不開濃厚興趣的支持,將啟發性教學應用到高校聲樂教學中,通過增加師生互動,活躍課堂學習氛圍,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掌握老師傳授的課程內容,讓學生們在聲樂學習中享受聲樂帶來的快樂,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1]。
啟發式教學法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的不同在于啟發式教學法強調增進師生間的互動交流,通過快問快答的方式對課堂教授的知識進行鞏固,通過學生發表自己對聲樂知識的見解來引導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性意義,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創作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幫助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實踐創新能力。
在啟發式教學法應用過程中,教師們根據豐富形象的語言來講解聲樂知識,將抽象的知識變的形象化,使課程內容更生動、具體化,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課程重點內容,將聲樂相關知識都掌握后,溫故而知新,以便學生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獲得更豐碩的學習成果,提升學生素質。
氣息訓練是聲樂教學的基礎,是枯燥抽象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制造情境,如練習慢呼慢吸時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自己正處于花叢中,清新的香氣讓你忍不住輕輕的去聞花香的感覺;練習快呼快吸時,可以讓學生想象自己饑腸轆轆時聞到媽媽做的美味佳肴,那種深呼吸的感覺;練習換氣時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自己體育課800米考試時拼命奔跑三步一大氣兩步一小氣的換氣法,使呼吸不疾不徐進行的感覺等,都是唱歌時常用的氣息調節方法,通過啟發式教學法加入相應的情景的想象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課堂教學內容[2]。
聲音是聲樂教學的關鍵,也是提高歌手發聲技巧的重要途徑。而傳統的聲樂教學,發聲訓練選取的歌曲旋律單調,學生只能機械性的反復練習,枯燥無趣,學生的積極性很容易下降。在啟發式教學法中,教師可以適當的加入啟發性的內容,如練習連聲時,引導學生想想自己的聲音是風箏,唱歌的過程就是放風箏的過程,把握好放線的時機和速度,是放好風箏的關鍵,以此,呼吸就如風箏線,要緩慢釋放氣息,平穩過渡音符,控制好聲音的大小,保證聲音的林慣性;在練習跳音時,引導學生借助嘆氣放松,進行練習,使腹部丹田位置處于放松狀態,讓學生更準確的掌握聲音和氣息的處理技巧。
無論什么樣的音樂,都是以語言和聲音來表達歌手的思想和情感。所以,在歌唱過程中,對于咬字吐字都有嚴格要求,優秀的歌手不僅在發音生下很大功夫,在咬字吐字上也是傾注大量精力。如演唱的是《怒吼吧!黃河》豪邁類的歌曲,就要在演唱過程中表達出這種情感,讓聽眾感受歌手表達的感受,在啟發式教學法中要讓學生感受字與字之間的變化,使喉嚨的打開處于穩定狀態,正確處理字與字之間的銜接關系,正確處理發音位置,對不同的字的發音始終保持統一性,突出不同音之間的轉換和銜接時使歌曲有直觀的表現[3]。
歌手通過唱歌來表達內心的感受和情感。在啟發式教學法中,教師應讓學生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并感受創作歌手表達的意思,激發學生的情感,在學生演唱完畢后,教師要能夠明確的指出學生不足之處,讓學生先自己講一講自己演唱的感覺,評價自己的演唱過程,教師在學生闡述的基礎上講出學生的不足之處,順勢啟發,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尋找改正方法,加深學生對歌曲情感表達的理解,為學生以后的自創作品情感表達奠定夯實基礎。
總而言之,啟發性教學法是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利器。能夠讓學生的氣息、聲音、咬字吐字、情感表達等方面的訓練達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效果,對提高學生的聲樂表演技巧和表演能力都有很大幫助,是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聲樂知識的有效學習方法,是學生提高自身聲樂文化修養的重要渠道,也是學校聲樂教學有效進行的重要保障。
[1]王靜.啟發式教學法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J].黃河之聲,2014(19):37.
[2]武瀟.淺析啟發式教學法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J].黃河之聲,2014(19):58.
[3]張衛強.解析啟發式教學法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J].戲劇之家,2015(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