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政權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體育課部,湖南 株洲 412001
?
基于五種模式的體育學科微課程教學運用設計研究*
周政權*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體育課部,湖南 株洲 412001
受傳統體育教學和多媒體設備限制的影響,當前體育微課設計重點在體育微課程視頻設計制作,而體育微課程運用模式設計有所缺乏。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微課程在體育教學中的效果,針對這一體育學科微課程教學發展現狀,提出了基于五種模式的體育微課程運用途徑,從思維方法、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手段交互、融合共用等五個角度分析了體育微課程途徑運用,對微課程技術在體育教學中利用具有指導意義。
基于五種模式;體育教育學科;微課程教學運用;設計
《體育教育學科》是一門掌握體育理論知識、實踐知識的綜合,牽涉到多個領域,包括體育社會學科、體育自然學科、體育管理學科、體育教育學科等,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而言,對于體育學科的研究則主要側重于對體育教育學科的研究與探索。體育教育學科是將體育理論與實踐的知識傳授給學習者,其主要特征是有要有一群學習者,作為最大群體的學習者來說,學校的學生是這一學習的主體對象。當前高職院校對體育學科知識的教育主要集中在體育實踐課教學,體育實踐學科是一門對運動技能從初步到提高到鞏固到熟練掌握與學習的過程,其在體育實踐課程計劃中的比例達到了90%左右,研究著重考慮微課程在體育實踐課程中的運用。
目前湖南省高職院校有開展體育微課教學的院校不多,受傳統體育教學和多媒體設備限制的影響,體育微課設計和運用模式均有自身的發展歷程,各自形成了自身的微課體系特色。從當前高職院校目前設計的體育微課模式來看,均停留在設計操作模式層面上,呈現出單邊模式的體育微課開發,即只單方面重視設計制作微課程視頻,而缺乏應有的體育微課程運用體系。大部分高職院校均以微課程設計制作作為微課模式的研究方向,重點研究微課制作流程、微課拍攝程序,而對于體育微課的實用價值、運用效果缺乏研究。體育微課設計要在微課技術規范和教學設計上下工夫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其運用效果上下工夫,視頻清晰、圖文并茂、媒體手段高端的微課程視頻,不一定對學習者能起到很大效果,相反制作簡單、內容單一的體育微課程視屏,對急需要掌握技能的學者來說,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對于微課程的研究,今后不僅要從設計上下工夫,還要從微課程設計的源頭,即微課程的目標進行雙邊模式的研究。對于這種即有設計又有運用的體育微課程雙邊設計模式,在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但體育微課程開發模式起步較晚,其設計優化還存在很多缺陷,還有待于更多的專家進一步去完善。
(一)基于“完整分析”思維方法的體育微課運用模式
體育動作技能的熟悉是一個完整的流程,一般來說,運動技能的掌握可分為初步階段、提高階段、鞏固階段、熟練階段,完整分析思維是以動作技術內容為核心,教學過程為路線,跟隨路線的運動軌跡,歸納技術掌握的最佳資源,達到整體教學的優化。根據“完整分析”方法,微課程只有與體育技術掌握的規律結合,從體育技能知識掌握方法、學習手段等角度出發,將教學流程、技術要點、微課程技術等形成相互聯系、整體配合、自成一體的教學模式,以達到體育微課程實施運用的最佳效果。在運用體育微課程時,不僅要考慮網絡課程資源的整體性、統一性和一致性,同時也要考慮面對面現實教學課程資源的可獲取性、可利用性和可共建性。例如,在排球課程教學中,將紙質版排球教案、排球教學視頻、排球PPT講義進行無縫銜接,提煉出一套以微視頻為主,排球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案、教學重難點、教學課件、案例分析等為輔的體育微課資源。在實際教學中,每一個排球技戰術教學、訓練方法教學都采用以微視頻為主的微課資源,學生自主學習基本上是以微視頻為主的微課資源。體育微課為學生在實踐教學中存在的真空和抽象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與教情境中教學設計的基本規律。
(二)基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體育微課運用模式
體育課程教學也和其他理論課程一樣,要對運動技能進行預習與復習,但在實際的體育課程教學中,幾乎沒有學生自主進行預習和復習,這一方面除了與學生的學習態度有關聯外,另一方面與教師對學生的引導有關,即使有要求讓學生預習也不過是在書本上和網絡上去尋找答案,但與教師教授的技術內容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這種傳統教學缺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體育教學的效果。如果將體育微課程合理運用,則可引導學生主動對運動技能進行預習與復習,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式:提供與微課相關的技能學案、套路預習提綱;提供學生訓練體能素質方法、技巧的實錄視頻;提供體育團體項目小組活動的實錄視頻;提供大量網絡體育學科學習資源;提供技術學習指導、戰術案例分析、技術重難點釋疑。通過微課程的運用,可引導學生主動預習能力和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合作共事能力,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和研究能力以及訓練學生快速的速度能力和反應能力。
(三)基于個性化學習的體育微課運用模
體育運動項目一般有基本運動技能與運動戰術策略組成,這兩者屬于包含式的關系,基本技能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屬于程序化教學,而運動戰術除了基本戰術是屬于程序化教學外,其他均屬于個性化教學,基本技術具有大眾化,單一化的特點,而戰術策略則具有個性化、多樣化的特點。多樣化的微課程設計,也體系現了人個性化的需求,微課程可從運動戰術的不同角度進行設計,包括視頻資源、戰術策略原理、戰術策略案例、學生練習方法等微課系列資源,為運動戰術的特有特征提供素材,他可通過提供豐富、便捷、有效的微課資源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微課程團隊的成員通過分工合作,可有效地提供不同個性化的微課程視頻,教學所需的各種資源。如教學內容、戰術案例、戰術視頻、測驗方法、課后訓練以及團隊合作實踐活動的實錄視頻等。個性化體育微課資源運用,通過充分吸納師生的教與學智慧,形成邊教學邊學習,邊體驗邊建設、邊思考邊實踐的氛圍,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深度訓練、創新能力和創造方便實用的網絡共享資源提供了基礎保障。
(四)基于“多手段交互”式平臺的體育微課運用模式
單純的多媒體微課程在體育課程教學中,還是對運動技術要領熟練掌握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體育微課就是體育微課程教學,體育實踐課就是體育課教學,兩者各自為體系,無疑對體育課程教學效果是一種沖擊,教學效果不能達到最佳。因此要多種教學手段相互融合,在現有的運用體育教學場地的基礎上,讓更多的媒體設備隨之進入現代化的室內體育場館,使體育實踐課程與媒體微課程技術的結合。達到體育微課程視頻、網絡視屏、多媒體技術、現場體育課程教學等多手段交互。在體育微課中利用實踐體育教學,在實踐體育教學中運用體育微課,“多手段交互”式平臺的體育微課模式運用,為實現課內教師講授與學生學習互動、教師引領與師生研討、探索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等二合一教學思路提供了實施途徑與模式。
(五)基于“公開、融合、共用”的體育微課運用模式
充分利用湖南省職教新干線、學校OA等網絡平臺,將制作的體育運動技術微課程資源庫在網絡平臺上發布,使更多體育教師、學生、體育專家、學者都能參考到體育微課程,達到體育微課程資源“公開、融合、共用”。“公開”指將制作的體育微課視屏通過以網絡平臺開放的方式發布到湖南省職教新干線上的學校、專家、學者、教師、學生的視屏中,以便他們學習參考。“融合”指的是通過觀看各自學校設計的體育微課,針對體育微課程的效果從優勢與問題等方面發表自身對體育微課的評價與看法,并將自身設計的體育微課程視頻發布到職教新干線供其他專家、學者、教師、學生參考,達到互動學習的模式。“共用”指相互發布在職教新干線的體育微課視頻,實現網絡資源的利用、共享、擴展知識的教學模式,利用職教新干線的平臺,突破校園時空局限,擴大教學受眾范圍。
(一)微課程技術在體育教育學科中運用尚在初級階段,體育微課程設計制作能否滿足現代學習者對體育知識的需求,伴隨微課程技術的發展,還有待時間的檢驗,仍然需要加強與教師、學生、媒體信息技術人員聯系,及時對學習者、研究者應用微課程技術的效果進行跟蹤回訪,以便獲取更多信息。
(二)尋找信息技術與微課設計之間的共性,進一步實現教學內容與技術運用深度融合。使體育學科微課程制作運用達到最佳化。
[1]黃建軍.論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J].現代教育技術,2013(5).
[2]胡鐵生.我國微課程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0(03).
[3]李巧芬.我國微課程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30).
[4]劉新英.中學數學微課程設計與應用研究——以可汗課程模式為例[D].上海師范大學,2013.
[5]焦建利.微課程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2013(4).
*2015-2016年度湖南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學會科研規劃立項課題“微課程技術在體育學科中設計與運用模式研究”(編號:XHB2015007);2016—2019年度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校級青年骨干教師培養階段性成果(編號:XXG-201619)。
周政權(1978-),男,湖南株洲人,碩士,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體育課部,副教授,主要從事體育教學及訓練的研究。
G807.4;G
A
1006-0049-(2017)15-00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