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澤玉 李雅瓊
重慶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 400054
?
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路徑研究
——基于五大發展理念視角
馮澤玉*李雅瓊*
重慶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 400054
十八大以來,黨的意識形態建設進入了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而大學生作為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后備力量,其意識形態教育也備受關注。“五大發展理念”作為與新形勢新任務相適應的新理念,將其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相契合,不僅有助于大學生個人價值目標的正確定位,而且可以為國家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因此,基于“五大發展理念”視角下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路徑探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五大發展理念;主流意識形態教育;路徑
五大發展理念作為一個有機結合的整體,對大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有全局性的指導意義和創新價值。
(一)“五大發展理念”的基本內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以強勁的發展勢頭在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征程上披荊斬棘,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這一成果得益于我們黨根據時代的發展要求和不斷變化的實際情況,不斷的創新與完善,以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的跨越式發展。“五大發展理念”立足于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在科學總結和繼承以往經濟社會發展經驗規律的基礎上,深刻剖析當前的國內外形勢,致力于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問題,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科學的指導。關于其內涵,程恩富認為:創新就是要在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之外,發展出自主知識產權優勢;協調的關鍵是理順各領域、各方面發展關系,而不是僅關注GDP;綠色就是要建設生態制度體系,避免和消除妨害生態安全的各種隱患;開放則應借鑒德日等國的經驗,堅持有序開放、雙向開放;共享首先要解決貧富分化問題。①由此可見,“創新發展”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發展動力。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上來考慮,把創新精神的培育作為全社會共同的重大課題,使創新成為引領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發展”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發展的不平衡。如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之間、資源占有率、自然與社會之間等很多方面;“綠色發展”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開放發展”致力于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內外聯動問題,建立中外新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共享發展”主要針對的是人與發展的關系,使發展成果既要用來擴大再生產,也要使人民享受到發展的成果,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二)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知識經濟時代,一個國家人才儲備的豐富程度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發展水平和國際話語權。大學是提供國家發展所需人才的搖籃,所以大學教學質量的高低是人才水平的關鍵。在當前全球化、網絡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海量的信息可以通過便捷的途徑被廣大群眾所獲取,但在方便人們學習和生活的同時,不乏有大量的謠言、垃圾信息和腐朽思想利用這一渠道來擾亂社會視聽、腐朽年輕一代、影響國家穩定等,在“冠冕堂皇”的包裝之下是一顆“別有用心”。因此,如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提高人們的辨別能力,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文化陣地,成為國家所必須考慮的一個戰略問題。因而對大學生僅進行技術性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合理且有效地進行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要求已迫在眉睫。進步的時代需要更加先進的理論來指導我們的實踐,“五大發展理念”正是在這一復雜的時代背景下,黨中央審時度勢,領導全國人民在充分總結經驗教訓、合理考量國內外環境、深刻認識發展矛盾等基礎上產生的,其意義不言而喻。“五大發展理念”以創新和更加開放的視域對相關工作進行重新審視,合理協調學校、社會和國內外影響因子,使這一成果為大學生和廣大群眾所共享。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發展,我國大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受到嚴重的沖擊,分析當前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現狀有利于提出更具有針對性的措施。
(一)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基本內涵
對大學生進行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不能僅通過理論教育,也不能只局限于本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學習,既不能重理論輕實踐,也不能固步自封不比較學習。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僅可以使同學們參與到主流意識形態的多種形式的活動之中,而且對其內化吸收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以及外化指導自身實踐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大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優越性、時代性和長期性等特點。在階級社會中,統治者的意識形態往往與他所代表的階級利益相一致,而社會主義所代表的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也是我國進行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優越性。這是一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經過長期灌輸并逐步感化和認同的過程,時代在發展,教育的方法手段也在不斷進步,而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也不斷賦予其新的內涵。若要裹足不前,只會使主流意識形態教育陷于呆板,失去生動性,難以指導人們的生活實踐和國家進步,逐漸被世人拋棄。
(二)當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現狀
1.教育環境的沖擊性方面
生產力的發展使世界的變化日新月異:全球化席卷世界上每一個地區、以網絡化和信息化為代表的的科學技術迅猛發展、而我國正處于世界化背景下的轉型發展時期,這些都使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工作環境復雜化。具體來說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說明:首先,就全球化方面來說,當前全球化實質上是受西方大國支配和控制的,他們利用資本和技術方面的優勢,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資本擴張的同時促進意識形態滲透,進而達到西方始終主導全球、干預他國發展的目的;其次,就以網絡化和信息化為代表的科技方面來說,其互動、快速、便捷、開放等特點,成為人們學習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受眾群體越來越廣泛,但是由于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人們文化程度層次不齊的限制,增加了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難度,甚至威脅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主導地位;最后,就我國當前所處的轉型期來說,轉型期即是矛盾的凸顯期,在這一過程中,社會思想多元化為別有用心者提供了“發揮”的空間。可見,整體社會環境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沖擊是十分巨大的。
2.教育資源的包容性方面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進行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主體,其教學內容的生動和豐富程度直接決定了教育效果的程度。如今雖然有很多高校已經對教學質量做出了量化標準,但是與學校主抓的專業性課程方面相比,其占有的資源是很少的,對思想政治理論專業的投入也十分匱乏;另外相關教師隊伍缺少進修學習和提高專業修養的機會,造成教師隊伍敬業意識淡薄,缺少競爭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再加上校園文化建設水平的低下,種種原因造成了教學內容單一,只一味地生硬灌輸書本內容,對社會時事和很多思想缺乏深刻分析。如此看來,在這樣的形式下,教育資源的包容性不足,就很難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實現教育目標。
3.教育方式的多樣性方面
教學方式的靈活應用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當前,相關課程教師大多采用灌輸教學法,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的意識沒有被充分地調動起來,直接造成了課堂氛圍呆板枯燥,在這種情況下不但不會實現教學效果,甚至會引起學生的反感。課外實踐活動可以有效地深化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現在有很多高校已經開展了課外實踐活動,但是大多采用的是參觀學習、政策宣傳、文娛表演等方式,使得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功能并沒有真正的發揮作用;另外,對于實踐活動的監督管理體制也很薄弱,很多大學生并沒有親自參加社會實踐,而是以“章”代之。由此可見,相關的教學方法還有待實際應用。
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教育是多方面的,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增強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影響力就要有新思路、新途徑。
(一)堅持以“創新發展”引領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主渠道教學方式
在當前特定的時代背景下,應該根據不斷變化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創新的眼光來重新審視,不斷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陣地。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與進步的基本動力,創新方法的突破也是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礎和保證。②如果無視客觀實際的變化,難以幫助學生客觀地、辯證地、獨立地對復雜的社會現象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要堅持幾點原則:以人為本、吸收借鑒與創新、把握方向性。在階級社會,意識形態教育帶有明顯的階級性,這就決定了我們的工作必須堅持方向性原則,這個方向就是毫不猶豫的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不動搖;這一教育的首要受眾群體是大學生,所以也必須充分結合大學生的客觀實際,堅持以人為本;創新不意味著拋棄正確的經驗,要在揚棄的基礎上合理繼承,一以貫之,繼往開來,不斷推進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實現現代化。
(二)堅持以“協調發展”優化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主客體和載體間的關系
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主體是高校教師隊伍,客體是廣大受眾群體大學生(也包括非馬克思主義專業的其他教職人員),載體就是所采取的教學工具和傳播途徑。只有這三個方面達到平衡狀態,這一教育才會產生令人滿意的結果。這就要求國家、社會、學校加大對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投入,首先要不斷更新與時俱進的教學材料;其次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培訓,整治得過且過、缺乏競爭意識、缺少敬業精神的不良之風,選拔、培養、管理三管齊下,共同提高其專業素養,提升其整體素質;最后,要完善教學評估體制和監督管理體制。
(三)堅持以“綠色發展”加強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教學質量
新時代、新要求、新發展,我們要著力改善大水漫灌式的教育現狀,從多個方面提升這一教育的質量。我們必須做到幾個“必須堅持”: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其處于核心地位,如果離開它的指導,我們的一切工作將會偏離社會主義方向,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在當前形勢下,思想越來越多元化,大學生可以借助先進的工具接收到各種信息和思想,如果仍然生硬灌輸,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效果,甚至會使學生產生排斥心理,所以要充分考慮不同個體在認知水平、心理需求、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做到以人為本;必須堅持采用各種方法拓寬這一教育的途徑;必須堅持凈化和控制意識形態網絡環境。
(四)堅持以“開放發展”開拓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空間
全球化、信息化、轉型期雖然給我們開展國家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但當我們以開放的眼光審視這些因素時,反而可以轉化為我們工作的優勢:全球化使任何一個國家必須打開國門求發展,這就給我們考察他國提供了相當大的便捷性;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以使我們更加方便的獲取信息,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教學手段和傳播途徑;轉型期為我們帶來復雜的教育環境的同時也豐富了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時效性。因此,進行這一教育時對其他國家意識形態的學習和鑒別就很關鍵,我們不僅要注重成果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方法的借鑒。例如日本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這一建設在國家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方面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通過企業文化建設來反促學校相關教育的開展也是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的地方。
(五)堅持以“共享發展”營造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人人受惠的新局面
相比于直接的物質福利“共享”而言,意識形態領域的“共享”困難得多。要使主流意識形態為大學生和社會成員所接受,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涉及到經濟水平、技術條件、傳播途徑、理論基礎、管理體制、政治建設、執政黨建設等的方方面面。“五大發展理念”作為時代性的理論產物具有鮮明的特點,將其作為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理論指導,可以使這一教育在堅持正確方向不變的條件下優化理論、方法以及實踐活動,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五大發展理念”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只有將這五個方面相互融合,互相貫通,才能使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朝著全面化和主體化的方向發展。
[ 注 釋 ]
①程恩富.論新常態下的五大發展理念[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6(5):46.
②冉鴻燕.研究創新方法、推進自主創新、促進科學發展、提升能力建設之多維審視[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0(6):66.
[1]程恩富.論新常態下的五大發展理念[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6(5):46.
[2]韓振峰.五大發展理念是中國共產黨發展理論的重大升華[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6):57.
[3]楊海英.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創新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5:235.
[4]冉鴻燕.研究創新方法、推進自主創新、促進科學發展、提升能力建設之多維審視[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0(6):66.
馮澤玉(1993-),女,山西晉城人,重慶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李雅瓊(1993-),女,河南漯河人,重慶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
A
1006-0049-(2017)15-0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