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亞萍
新疆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7
?
淺析家庭教育對小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響
唐亞萍*
新疆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7
近些年來,縱觀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可以發現各種文獻都非常重視學生潛能的發揮,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全面發展。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小學階段是孩子快速成長的階段,好的家庭教育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重大意義。本文主要研究家庭教育對小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響因素和家庭教育的特點、缺陷以及提出了加強小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對策,為更好的推進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提供理論支持。
家庭教育;思想品德;小學生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是基礎教育和終生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重視和加強家庭教育,關系到億萬家庭的切身利益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促進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1]近年來,雖然我國對教育事業的投入持久加大,但教育資源依然是十分有限的,而現有的學校教育越來越不能滿足社會教育的需求,家庭教育作為對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補充手段,在小學生成長的過程中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如何科學開展家庭教育和如何給予家庭教育指導越來越成為各界人民日益關注的問題,這表明,有效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融合家庭教育資源是當前教育研究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
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合力之下共同發展的,只有將家庭教育和這二者良好的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出小學生良好的品德習慣。
學校教育傳授人知識,更多的是注重知識的積累,但學校教育模式較為單一,多是脫離學生而架空了學生,并且學校品德課程多數不能得到保障,最終在學校教育中發展成為“對小學生講愛國主義、對中學生講集體主義、對大學生卻不講行為規范”。
在社會教育中,政府大力支持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將思想品德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聯系在一起,這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社會道德環境,并且教育內容豐富,但在社會教育中多數因離孩子生活很遠而最終得不到孩子的認可,這成為思想品德教育不能深入小學生學習的一個原因。
家庭教育對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小學生一生中最重要的道德教育者。家庭是美德的起源地,是孩子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場所,是孩子養成良好品德習慣的基礎,家庭教育先于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是影響小學生道德品質最深遠的教育。在家庭中,小學生通過父母的言談舉止去學習做人做事的方法,這對于小學生的影響是持久深遠、潛移默化的。對于小學生而言,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不可比擬的,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家庭教育不僅是小學生成長的起點,還是“休息站”“矯正點”和最終的歸宿。因此,我們應該提升家庭教育在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地位。
(一)家庭教育概述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指家長有意識的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2]在現代社會中,家庭教育被看做是家庭成員在生活中的相互影響和教育。
家庭教育既是一種初級教育也是一種高級教育,它的初級在于它從小開始培養孩子,教給孩子認知的能力和生活生存的能力;它的高級在于它也是一門精深的學問,有著眾多的分支和龐大的體系。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終生教育,它承接著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既是基礎也是助體。在嬰幼兒時期是家庭教育的初級階段,此時也正是孩子良好品德開始形成的時期,是“人之初”的階段。教育孩子是一項十分復雜、偉大的工程和事業,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說:“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掌握在執政者手里,不如說掌握在父母手里”,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也說過:“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3]家庭教育是對人影響一生的教育,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一個人的成長和目標的實現。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連續性、靈活性、針對性以及全面性等特點,影響著小學生的方方面面。
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和家庭教育模式,不同的家庭的教育方式也不同,家庭環境對小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響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家庭教養方式的影響
第一,專制型的家庭教養方式的影響;這種教育方式存在于我國許多家庭中,家庭中家長大多數受封建文化觀念的影響,老一輩人總奉行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觀念,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對于孩子的教育總是不能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有所改變。當今的教育更多提倡的是對孩子進行說服教育,而不是嚴厲斥責,這樣的家庭教育方式才利于小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養成。
第二,溺愛型的家庭教養方式的影響;這種教育模式其特征表現為對小學生過度關心,害怕孩子受到委屈,以致對小學生的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并且過度滿足小學生的不合理需求。這對于小學生來說,這一階段是他們品性習慣開始養成的階段,過分溺愛會導致小學生在思想上認為家長滿足自己的各種需求是天經地義的,使得孩子缺乏獨立性,不利于孩子良好品德的養成。
第三,放縱型的家庭教養方式的影響;也就是所謂的只養不教,放任小學生自然發展,對小學生的成長沒有具體的規劃,對小學生的表現沒
有明確的立場,獎懲不明。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教育方式的原因有如下幾種:首先,某些父母缺乏教育意識,認為孩子長大之后自然會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的觀念主宰著父母;其次,父母平時工作繁忙,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導致了父母自顧不暇,無法顧及到孩子,只能采取放養的方式;再次,一些家長素質水平低下,對孩子的教育無從開始,認為用錢就能使得孩子在學校學得知識,無需自己教育。
第四,民主型的家庭教養方式的影響;民主教育方式就是父母自己教育孩子,不過分溺愛,也不過分輕視,對待孩子的教育有著自己的觀念想法,這類家庭中大多數的父母都是受到過很好的教育,有素質,有文化,有立場,從小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養成,在這樣的家庭中更能促使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不同的家庭教養方式對孩子造成不同的影響,但家長是小學生的老師,所謂“生我者父母”,則“養我者”也應是父母,這樣才是家長負責任的體現。
(二)家庭不同文化的影響
家庭文化是指以血緣關系和婚姻關系為基礎而形成的以家庭為單位的意識形態的一切精神活動的總和。[4]如今我們所謂的缺乏“家教”一定意義上指的是家庭教育在文化上面的缺失,在家庭教育中“品德”越來越被家長所忘記,社會上的壓力越來越大,多數家長就輕避重,把家庭當做孩子的“補習班”、“提高班”,更多的給孩子學習上的壓力,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予理睬,這是家庭教育出現問題的一個根源。家長是家庭教育的關鍵,家長作為教育者對于被教育的小學生擁有更多成形的指導思想,良好的家庭教育要通過家長的努力,不斷學習新的知識,用知識的頭腦來教育孩子。
每個人都是帶著文化來到這個世界的,又是在文化的“浸染”下逐漸成長的,文化不同導致人看待人的方式不同。家庭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文化,也是一種特殊的文化模式,有什么樣的文化,就會有什么樣的教育方式。例如:專制型的家庭模式;這種家庭文化則來源于古代儒家思想文化的影響,“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等都是在古代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形成的。時過境遷,古代的教育方式對于如今的家庭并非全然有用,好的文化可以造就人生,而不好的文化卻可以毀掉人生。
(三)家庭氛圍的影響
家庭氛圍對小學生良好品行或惡劣品行的養成往往是通過春風細雨式的滲透來加以影響的。環境塑造人,良好的家庭氛圍帶給小學生的是快樂的童年和良好的學習、成長習慣;不好的家庭氛圍則會給小學生帶來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傷害。近些年來單親家庭越來越多,研究表明,健全的家庭會帶給孩子完美的人生。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性格是多變的,但毅力、性格、品質等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來培養和塑造,而這個過程離不開家庭氛圍的熏陶。
近年來,我國社會不斷發展,教育水平也隨之提高,但許多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仍然無法投入更多的精力,無法為小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多數家長在教育觀念上表現出“重智育輕德育”,在教育內容上多表現為“重基礎輕高度”,在教育方式上則更多表現為“重言傳輕身教”等等。家長的自身不良因素對于良好的家庭氛圍的營造是一個極大的阻礙,父母首先不能端正態度,對于小學生的教育就無法觸及到更深的層次。多數家長未把子女的心理成長、思想品質的培養提高到社會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同時更加不能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由于市場經濟利益的驅使,一些家長著眼于現實利益和經濟效益,急功近利思想較重,只看眼前利益,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如何做人的長遠利益。家庭氛圍對小學生思想品德施加影響的特殊方式和性質決定了我們必須重視家庭氛圍的塑造。
(一)提高家長自身修養
在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小學生,因此家長不僅背負著教育小學生的責任還要用實際行動來感染和影響小學生。在如今的家庭中,家長的文化水平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家庭教育也十分不同,隨著我國計劃生育的實行,“四二一”的家庭模式流行開來,面對這樣的事實,父母應該適可而止,不過分嬌慣,鍛煉孩子的獨立性。同時家長要不斷學習,豐富自己,提高自身修養和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要將培養小學生的健全人格放在首位,父母作為教育者要以身作則,發揮良好的表率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事實上很多文化水平不高,甚至從未念過書的家長卻培育出了很多杰出的人才,原因在于在父母的言談舉止中蘊含著偉大的人格魅力,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最值得學習的地方。培養小學生在逆境中成長,使得他們能夠勇于面對生活的挑戰,這成為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轉變家長教育觀念
道德品質是一個人一生無形的財產,幼年時期產生的道德品質會影響人的終生。孩子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我們應該加大力度培育出具有好品質的接班人,而這要依賴于家長的努力。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家長教育觀念陳舊這是一個極為普遍的現象。教育的現代化取決于人的觀念的現代化,家庭教育這個偉大工程的持續進行,同時需要父母嶄新的家庭教育觀念。
正確的教育觀念要確保教育方法、教育內容的正確,要全面提高家長的教育意識幫助其樹立正確、全面的成才觀。并且提高家長自身素質,尊重小學生個體成長規律,從小學生的角度出發,在成長問題中具體問題給予科學、靈活、創新、有效的指導。另一方面,家長教育小學生更應該耐心、包容,本著客觀與科學的原則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在方法上講究教育藝術。國家是一個大的家庭,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環境下,我們應該大力展開教育宣傳活動,加強教育實行力度,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重視家庭社會風尚,為小學生營造一個好的家庭環境。
(三)構建一個集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三者是相互聯系的,任何一部分出現問題都需要其他兩部分的配合共同解決,為了更好的發揮家庭教育對孩子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學校和社會應該給予支持和幫助。學校在教育小學生的同時,也應該對家長進行教育,提高其教育孩子的能力。社會要為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環境氛圍,家庭教育離不開社會這個大背景,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很多問題很多都是受到社會的影響,正所謂“解鈴還須系鈴人”問題來源于社會,也當然會在社會中解決,這一方面,社會應該加大力度來幫助家庭教育。
教育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家庭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這就需要其他教育來對其進行補充和說明。學校教育并不完善,作為正規教育的學校教育是對家庭教育的補充。社會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樣不容忽視,小學生進入社會后需要的不再是簡單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而是復雜的社會教育,這是人之為人的過程。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對小學生進行的教育灌輸一旦當他們接觸到社會這個大環境,都會對他們的三觀產生影響。因此面對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問題應該結合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共同解決,構建一個合力教育,對于解決家庭教育的問題就不再顯得那么困難,才能最大程度的將孩子教育到最好,這會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
[1]郭亞芹.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品格教育的重要性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文,2012.
[2]李燦燦.探析干部子女家庭教育問題[J].現代經濟信息,2013(21).
[3]郭亞芹.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品格教育的重要性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文,2012.
[4]張青.論家庭教育對青少年行為習慣的影響與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2009(4).
唐亞萍(1994-),女,四川南充人,新疆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倫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從事倫理學理論與應用研究。
G621;G
A
1006-0049-(2017)15-00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