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健強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廣東 中山 528403
?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工作方式創新初探
盧健強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廣東 中山 528403
“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改變了學生工作的外部環境,給學生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目前很多學生工作人員還沒有能夠意識到“互聯網+”時代給學生工作帶來的巨大沖擊和挑戰,還不能夠適應“互聯網+”時代學生工作的新環境。根據傳統高校學生工作的經驗,借助“互聯網+”的新思維,充分分析目前學生生活、學習的大環境,筆者認為可以從管理決策方法、學生服務方式、學生管理模式等方面對學生管理工作進行創新。
“互聯網+”;學生工作;模式;創新
2016年12月7日-8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把立德樹人作為高校工作的重心環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高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學生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環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做好高校學生工作,必須要充分認識學生成長的環境。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相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當年7月份,李克強總理簽署批準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為“互聯網+”發展增加了新的活力。2016年,“互聯網+”入選當年十大新詞和十大流行語,“互聯網+”已經融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高校學生而言,“互聯網+”已經融入到了學生的生活、學習,并且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視,努力研究“互聯網+”時代的特點,探索“互聯網+”背景下學生工作的新方式。
“互聯網+”是借助互聯網思維,將傳統行業與互聯網進行深度融合,從而創造出新的形態。實際上“互聯網+”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各行各業都可以借助互聯網思維,創造出新的思路、新的方式、新的方法。對高校而言,可以通過“互聯網+”與高校教學、高校管理的融合,從而推進高校的發展。對于高校學生工作來說,“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改變了學生工作的外部環境,給學生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目前很多學生工作人員還沒有能夠意識到“互聯網+”時代給學生工作帶來的巨大沖擊和挑戰,還不能夠適應“互聯網+”時代學生工作的新環境。
首先,目前“互聯網+”已經成為高校學生工作所面臨的外部環境的重要因素,但是很多高校學生工作者還沒有深刻意識到這一點。大多數高校學生工作者還僅僅將互聯網作為學生工作的一個工具,認為構建了幾個學生工作相關的管理系統、開設了學生工作的微博,借助互聯網手段提高了學生管理的效率就是實現了“互聯網+”。這顯然是互聯網1.0時代的思維。
其次,近年來“互聯網+”概念被熱炒,很多人由此產生了對“互聯網+”的抵觸情緒,認為“互聯網+”不過是新的一輪概念炒作,有非常大的泡沫成分。但是“互聯網+”的本質是互聯網思維,而互聯網思維融合了數據挖掘、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時代的新方式、新方法,與實體緊密相關,離開了實體空談互聯網思維、空談“互聯網+”是沒有意義的。
第三,“互聯網+”可以為高校學生工作提供一些新的途徑、新的方式、新的方法,但是“互聯網+”并不是萬能的,并不能取代傳統的學生工作模式和方式。傳統的學生工作方式,如談心、交流、會議、培訓等工作方式在學生工作中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互聯網+”是這些傳統學生工作方式的有益補充。
(一)讓學生管理信息傳遞的更加便捷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的傳遞更加方便、更加快捷。高校學生管理的很多工作都依賴于信息的獲取、信息的溝通、信息的傳遞,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讓學生管理信息的傳遞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極大的提高了信息傳遞的效率,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為學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
互聯網為學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內容,學生管理工作者利用網絡可以了解新時代學生的思維動態、掌握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把握學生思想觀念的變化等,從而提高學生工作的針對性。
(三)網絡環節為學生工作創造了平等的環境
傳統的學生工作模式中,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不平等的。老師處于強勢的一方,學生處于弱勢一方,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往往愿與老師溝通。“互聯網+”為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提供了大量的新途徑,學生與老師、學生與管理者之間借助虛擬的網絡環境,處于了平等的位置,溝通和互動方式變得更加靈活,從而縮短了學生與老師、學生與管理者之間的心理距離,給學生工作創造了一個非常平等的環境,從而提高了老師的親和力,降低了學生工作開展的難度。
根據傳統高校學生工作的經驗,借助“互聯網+”的新思維,充分分析目前學生生活、學習的大環境,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管理工作進行創新。
(一)管理決策方法創新
在傳統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學生管理者需要具有豐富的經驗,通過經驗進行管理決策,預測管理效果,這種決策方式往往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有時候也會出現效果不夠理想的現象。因此傳統的學生管理方式往往過分強調經驗,對學生管理的定量分析遠遠不夠,缺乏有效的數據支撐。在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人們更重視科學決策,而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就是數據。高校在長期學生管理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并沒有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充分分析和挖掘,必然能夠為學生管理工作提供諸多決策支持和參考。
(二)學生服務方式創新
傳統的學生管理服務方式比較單一,特別是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的往往是“上大課”、“開大會”的經典方式,一方面這些工作方式從形式來講不夠新穎,另一方面這種工作方式從內容來講無法照顧到全部學生,實際效果不夠理想。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學生能夠通過多方面的途徑獲取最新的時政信息,并且具備較強的自我意識,很難接受傳統填鴨式的灌輸式教育。因此高校學生服務方式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充分考慮到新時期大學生獨立思考意識不斷增強、網絡獲取信息更加快速便捷等客觀環境,借助豐富的社會學生教育資源(如Mooc平臺、Yooc平臺等),創新學生管理服務方式,通過公眾號、APP等手段,給學生充分的自助選擇權,能夠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感興趣的信息,這樣可以在第一時間將學生感興趣的信息推送給學生,提高了信息傳遞和利用的效率。
(三)學生管理模式創新
學生管理工作中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學生工作者的很大一部分時間往往用于處置這些突發事件。而一旦出現突發事件,往往會將學生工作者、學校置于被動和不利的位置,增加了學生管理的難度。但是實際上很多突發事件有其根源,通過對高校各類管理信息的跟蹤和挖掘,能夠將一些事件消滅于萌芽狀態。早在2015年,電子科技大學周濤教授的大數據研究團隊就利用教務處選課數據、圖書館進出館數據、食堂消費用餐數據、校園超市購物數據等數據分析找到了校園里面的800余名孤獨學生。通過對這800名學生的進一步跟蹤發現,這些學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礙,部分社交障礙的同學可能會進一步產生心理問題。通過學校大數據的分析、挖掘和利用,將從根本上改變高校學生管理的方式,將事后應急管理轉變成為事前的預防管理,這不僅更利于學生管理工作的質效,而且更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互聯網+”時代給傳統行業帶來巨大的沖擊的同時,也影響著高校管理工作的開展。高校學生是時代的弄潮兒,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快、更強,因此高校學生工作者必須充分意識到學生工作的新環境,充分利用“互聯網+”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的機遇,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信息傳遞的優勢、數據決策優勢,科學決策,不斷優化管理方式方法,提高學生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1]劉宏達.網絡牽引下高校學生工作的科學應對[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10).
[2]張巖.“互聯網+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6(2):70-73.
[3]付盈.互聯網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探討[J].人才資源開發,2015(24):103.
G
A
1006-0049-(2017)15-02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