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青
延安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
淺析農村小學教師人力資源的開發
朱丹青
延安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一國的國民素質與該國的基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回顧我國這些年來的基礎教育情況,不難看出,我國的國民素質還處于較低的地位。這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國多數的農村地區長期處于封閉落后的狀態,要想提高農村基礎教育的質量就得從教師人力資源的開發入手。本論文通過針對農村教師人力資源的開發中存在的癥狀進行總結,提出可實施性的解決措施,最終使農村小學教師人力資源能夠得到有效開發。
人力資源開發;小學教師;農村
目前,在農村小學教育中,優秀教師的缺乏和農村教學質量低下等問題日益突出,不論從辦學條件還是教師待遇農村都是相對落后的,調動不了教師的積極性,再者農村缺乏音、體、美等課程教師,就會出現一個教師可能要帶幾門課程的現象,使得農村教學質量下降。為了解決這類問題,就要對農村小學教師進行人力資源開發,調動農村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充分挖掘教師的潛能,提升農村小學的教學質量。
(一)關于人力資本的研究
國內關于人力資源開發的研究較為豐富,陳海寧、劉沫曾在《創新人才培養的理論探索和實踐》的一文中提出,教師發展必須要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并對教師進行人性化的人力資源培訓。2012年,周岳明從薪酬管理的角度,認為教師人力資源的開發重點在于對教師的薪酬福利進行強有力的保障,這就要求學校對教師進行合理的資金投入。
(二)關于教師激勵的研究
國內關于教師激勵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為國內學者在模仿國外教師激勵的基礎上進行的創新,比如:劉鈞燕《國外教師質量和教師激勵的研究綜述》就是關于這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對教師走訪調查研究出來的文獻。比如潘文光《論中學教師的激勵倫理》就深刻道出了教師激勵的研究。
(三)關于教師流失的研究
2005年,龐麗娟、韓小雨在我國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研究中指出,我國教師呈現出從經濟落后的地區向相對發達地區的流動趨勢;而導致這一趨勢的根本原因是農村教師與城市教師待遇的差異。范莉莉于2008年在中小學教師流失的管理分析中指出,師資是城鄉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對此現狀,不少學者還提出了相關解決策略,比如說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盡可能地縮小農村教師與城市教師的工資待遇等。
(一)缺少人力資源規劃
從目前國家教師人力資源規劃分析來看,當前農村小學還是停留在傳統的人事管理上,管理觀念依舊傳統,沒有建立新的人事管理制度,沒有對教師的需求情況進行預估與分析,也沒有對教師的培訓、教師的激勵等進行分析;另外,環境的變化會導致教師人力資源的需求與供給發生改變,由于當前農村小學萎縮,導致小學教師超編,使教師處于一種隨意盲目的狀態,因此學校必須考慮這些變化,制定相應的對策。
(二)招聘程序不規范
目前教師公開招聘中還是存在很多漏洞,尤其是在對農村地區的學校進行招聘時,由于缺乏規范性的教師招聘程序,使得一部分人通過走后門進入農村學校任教,有的地區甚至還出現“任人唯親”的現象,像類似這種惡劣風氣,嚴重影響了農村小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養,與教師公開招聘制度的初衷相餑。
(三)培訓資金短缺
就目前的教育現狀來看,對教師的需求是逐步增加的,盡管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有關文件中規定培訓費用是由辦學單位報銷,但是在實際情況中是沒有幾個領導愿意將經費用于教師培訓上的,有的學校則認為對教師進行培訓沒有很大作用,所以也就不愿將經費用在教師培訓上。
(一)改革人力資源體系
農村小學教師人力資源開發時要改變傳統的人員管理方式,樹立正確的人力資源開發和規劃理念,首先,人力資源規劃要考慮學校組織內外的協調一致;其次,要在符合該縣的教育經濟情況與經濟實力的條件下,切合實際的展開教師人力資源規劃,同時對教師的評價、教師的培養、教師的薪酬等做出合理的規劃。因此,在規劃的實施過程階段,為了使規劃能夠切合實際情況,滿足學校的發展需要,需不斷對規劃進行修改與完善。
(二)建設科學的評價體系
學校要采取多主體、多角度的評價原則,建立合理的、完善的評價體系,成立獨立的監管小組,從而促使教師不斷完善自我,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必須對教師的評價進行改革,變終結性評價為過程性評價。首先,要把實施教師過程性評價作為學校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成立監督管理小組;其次,要把實施教師過程性評價與日常教學研究結合起來,以過程性評價豐富校本研修內容,提高研修水平;再次,把實施教師過程性評價與教師管理結合起來,將出現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改進。
(三)實現招聘方式的規范化和多元化
進一步規范農村小學教師的招聘制度,采取多元化的招聘方式,做到對小學教師的招聘程序進行公開,對下一年度需招聘的教師數量公布在教育信息網站上,便于廣大教師更方便的了解招聘信息。其次,進行對外宣傳,比如提高農村教師的工資水平、進行一定的福利補貼、改善住宿環境等來吸引更多的城區教師去農村任教。
(四)建立培訓經費監督機制
教育機構應申請更多的教育資金專用于教師的培訓,這部分資金要有專人負責管理只能用于對教師的培訓。地方政府和農村學校也要開展多渠道獲取培訓經費的活動,進行拉贊助或者通過企業和個人的投資。對籌集到的培訓經費要實行監督機制,做到??顚S?,對挪用培訓經費的人員給予一定的處罰。
總的來說,教育應當與時俱進,開展校本教師培訓,要以教師的興趣、需要,以及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對教師進行培訓,能夠更好的激發學校和教師的參與熱情,使培訓更具活力,同時,校本教師培訓的合作性特征能夠使教師獲得最優化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從而達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1]張利民.教師職業道德[M].陜西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24-128.
[2]高書國.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的戰略[N].中國教育報,2014-03-06(2).
[3]范莉莉.中小學教師流失的管理學分析[J].教學與管理,2013(7):32-33.
[4]申繼亮.教師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J].管理學研究,2013(6):11-14.
[5]蕭鳴政.人力資源開發的理論與方法[J].經濟論壇,2013(13):45-48.
G
A
1006-0049-(2017)15-02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