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慧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科技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
大學生就業困難原因分析及職業指導對策
何亞慧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科技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高校擴招,大學畢業生人數越來越多,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漸突出,成為當前政府需要重點關切的民生問題。本文從社會、學校、大學生自身三個方面對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進行了探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借鑒。
大學生;就業困難;職業指導;對策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大學生就業難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做好此項工作對于我國經濟社會和諧穩定、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大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大意義。
(一)高校的擴招造成畢業生人數劇增
20世紀90年代末高校擴招以來,畢業生人數大幅增漲,2003出現了擴招政策以來的第一個畢業生就業高峰年,當時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212萬人,2008年攀升到559萬,2009年達到611萬,2010年630萬,2016年畢業生總數更是達到了770萬人。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減緩,勞動力需求減少,高校畢業生的劇增與工作崗位勞動力需求矛盾越來越激烈,從而加劇了大學生就業競爭壓力。
(二)高等教育體制給就業帶來困難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得到迅猛發展,但目前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和方法、學科專業設置、創新創業等方面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需要還存在差距[1]首先由于高校大規模的擴招,畢業生人數年年攀升,部分高校盲目擴招,一味的追求擴大規模,受教育資源的限制,往往忽視了教育的質量,注重理論的灌輸,忽視能力的培養,沿襲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培養出一些高分低能的學生,不能很好的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其次部分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落后造成大學生就業困難。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結構發生了變化,但在高校由傳統型大學向應用型大學轉變的過程中,一個帶有共性的問題是高校目前的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能達到一致,目前人才培養模式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其次高校職業指導體系不完善,存在普遍化嚴重、個性指導不足,內容簡單、方法單一等問題,造成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缺位,給學生就業帶來一定的困難,未能較好的發揮職業指導的作用。
(三)學生自身內部因素
隨著高校擴招進程的不斷推進,大學生整體素質普遍呈下降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學畢業生在就業崗位中的競爭力。主要表現在,一是部分畢業生身心健康水平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問題,導致學生缺乏自信、害怕挫折、不敢挑戰,沒有職業規劃和目標。二是部分畢業生在職業選擇時不夠理性,對工作的環境、福利待遇、晉升空間有較高的期待,在就業過程中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三是缺乏一定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及溝通交流、組織協調等求職能力。
(一)政府加強宏觀調控,深化制度改革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關系到國家的穩定和發展,理應得到社會的關注和國家的重視。國家應大力發展經濟,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有更多的就業崗位,才能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支援中西部建設,以先富帶后富,幫助落后地區,減少沿海發達地帶和中西部區域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適時發展第三產業,為高校畢業生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政府應積極調整就業政策,鼓勵大學生到中西部、到基層去就業,加大“三支一扶”、“特崗教師”、“大學生村官”、“西部計劃”的推行力度。制訂和完善大學生創業扶持措施,通過簡化各項審批手續,削減行政收費,逐步建立大學生創業扶持基金和銀行信貸資助體系,鼓勵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2]
(二)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大學生就業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所高校的辦學水平,因此高校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推進高等教育改革。高校要根據市場需求積極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設置、課程內容,積極提高學生,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創新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高校要打破傳統觀念,注重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加強校企合作,有針對性的為企業輸送具備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同時也讓學生更早的步入社會,了解企業文化,適應工作環境,熟悉工作內容,以更好地確定職業方向和目標。通過這種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讓企業和學生兩個主體都參與到教育和培養的過程,增加了彼此的相互了解,提高了職業指導的針對性、實效性。[3]
(三)大學生畢業生應積極應對
部分大學生在輕松的大學生活里失去方向,缺乏個人學習和發展的動力,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沒有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不能結合目前現狀做好職業規劃。大學生應加強自身綜合素質及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為以后的就業積累資本,拒絕眼高手低的現象。畢業生應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積極參與“三支一扶”、選調生、特崗教師等項目,到基層去,到西部去進行鍛煉。在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下,越來越多的同學選擇創業這條道路。專家認為,在社會新增就業崗位滿足不了新增大學生需求的今天,鼓勵大學生通過創業實現就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緊張的就業形勢。[4]在國家和高校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高校畢業生應轉變觀念,通過創業來實現就業。
[1]葛超,馮晨靜,李娜.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及指導對策[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0(03):359-361+365.
[2]葛超,馮晨靜,李娜.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及指導對策[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0(03):359-361+365.
[3]周業安.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及職業指導對策[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02):160+146.
[4]郭玉梅,姚妍妍,許佳,孫桂芹.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及指導對策[J].科技信息,2009(21):126.
G
A
1006-0049-(2017)15-02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