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言
齊齊哈爾大學,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
淺析不良校園網貸對高校學生的影響及解決對策
景 言*
齊齊哈爾大學,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網絡借貸平臺瞄準了高校這一潛力市場,紛紛向高校拓展業務。一些不良校園網貸平臺在貸款申請、審批額度以及催繳還款等方面設置層層陷阱,迷惑誘導大學生進行貸款,嚴重侵犯了學生的合法權益。本文闡述了校園貸的發展現狀,分析了不良校園網貸對高校學生的影響,并提出了解決不良校園網貸的對策和建議。
不良校園網貸;大學生;對策
(一)校園貸的出現
早在2004年,“校園貸”的前身“信用卡”就已經在高校校園里風靡盛行,但隨著大學生辦理信用卡的人數逐年增多,高逾期率、高壞賬率、高注銷率、高睡眠率的“四高”問題也日益凸顯,2009年銀監會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信用卡業務的通知》,要求銀行等金融機構不得向未滿18周歲的學生發放信用卡(附屬卡除外),在向年滿18周歲而無固定工作和穩定收入來源的學生發放信用卡時,需落實第二還款來源(指當借款人無法償還貸款時,融資人通過處理貸款擔保,即處置抵押物、質押物或者對擔保人進行追索所得到的款項),且第二還款來源方應具備相應的償還能力[1]。之后,大學生信用卡業務逐漸退出高校市場,接替它的是各類校園借貸平臺。各式各樣的校園貸款平臺制定了一系列針對大學生的信用貸款產品,刺激著大學生的消費欲望和需求。
(二)校園貸的分類
據調查,種類多樣的校園貸主要分為四大類:一是分期購物平臺,主要以個人貸款和分期付款為主要形式的消費,并且提供較低額度的現金提現業務。如趣分期、分期樂等;二是P2P貸款平臺(Person-to-Person),主要以個人小額借貸交易為主要形式,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助學貸款和創業資金貸款等服務。如愛學貸、投投貸、名校貸等;三是傳統電商平臺,主要以信用卡分期和消費分期貸款為主要形式。如支付寶螞蟻花唄、京東校園白條等。[2]四是校園張貼小廣告的私人信貸。
(三)校園貸的運營模式
校園貸的運營模式非常簡單,它主要是以網絡貸款平臺為中心,兩端連接著理財人和借款人,其中理財人是指手里有部分閑錢可以外借,賺取一定的利息,而借款人是指有借款需求,希望通過支付一定的利息來從貸款平臺上借款,這樣網絡貸款平臺通過不斷的放款、還款形成了無限次的循環。而校園貸的盈利方式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通過收取一定比例的利息來實現盈利,這個利率往往會高于銀行貸款利率,有的甚至高出幾倍至幾十倍。除此之外,校園借貸平臺賺取利潤的另一種方式是通過收取一定的服務費(或稱手續費)和押金來實現,其中押金直接從貸款本金中扣除,若如期還款則歸還押金,如若逾期不能還款,不但押金不能返還,平臺還會額外收取高額的違約金和滯納金。此外,提供服務的手續費,不同的校園借貸平臺,其收費標準也不盡相同。
校園貸在為大學生提供助學貸款和創業資金貸款助其實現夢想的同時,一些不良校園網貸為實現自己利益最大化,不惜侵犯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它們抓住法律空隙,在貸款申請、審批額度以及催繳還款等方面設置層層陷阱,迷惑誘導大學生進行貸款,進而對高校學生造成極其惡劣的消極影響。例如:一些不良校園貸平臺打出“零利息“零首付”“最快3分鐘到賬”“憑身份證即可在線辦理貸款”的誘人口號來吸引學生辦理貸款。這些平臺為了達到占領市場份額的目的,肆意提高放款額度,來爭奪用戶市場。在貸款利率方面設置陷阱欺騙學生,過高違約金使學生不得不采用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進行還款,最終債務越積越多,直至無力償還,甚至發生校園悲劇。
(一)金融部門
金融部門應提高對校園借貸平臺的監管力度,嚴格規范平臺對貸款申請的審核程序,避免重復借貸以及冒用他人信息進行借貸現象的發生。此外,國家及金融部門還可以出臺相關政策,設立針對大學生的專項校園貸款,來滿足有貸款需求的在校大學生,這樣既可以幫助大學生實現夢想,又可以有效的避免高校學生去接觸不良校園網貸,進而避免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
(二)工商部門
工商部門應嚴格審核網絡借貸平臺的資質,尤其是針對大學生貸款的校園借貸平臺,一些資質不健全或存在違法違規操作的借貸平臺應依法予以取締,對于新提交申請的校園借貸平臺,工商部門要嚴格審批流程,規范審批程序,力求做到從源頭上治理不良校園網貸,凈化校園。
(三)公安部門
公安部門應嚴厲打擊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不良校園借貸平臺,保證學生的合法權益。不良校園網貸平臺經常采用非法手段來催繳學生還款,如恐嚇、威脅或強迫學生簽署高利貸還款等,更有甚者,個別不良平臺采用“裸照”作為“抵押”的方式來進行貸款,并將學生的“裸照”在網上出售,這些行為都嚴重侵犯了學生的切身利益,公安部門應予以打擊。
(四)學校
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特別是剛入學的新生,應格外注意他們科學理性消費觀的養成教育,可通過專題講座、新媒體互動平臺以及選修課等形式進行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與引導[3],使其正確認識校園網絡借貸平臺,提高對不良校園網貸的辨識度,遠離不良網貸。
(五)家長
家長一方面要多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其消費動向,如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與學校和老師聯系,了解具體情況,及時解決問題,避免因接觸不良校園網貸而受到人身侵害的現象發生。另一方面,家長也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和金融風險防范意識,教育引導孩子提高對個人信用的認識程度。
規范校園借貸行業的市場秩序、引導校園借貸行業良性發展,需要金融部門、工商部門、公安部門、學校及家長共同努力,協同合作,進行多位一體監管,合理促進校園借貸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讓網貸“助你圓夢,傳遞校園正能量”的口號真正得以實現。
[1]寇佳麗.大學生貸款平臺坑了誰[J].經濟與法,2016:58-60.
[2]沈源.對校園借貸平臺的探究與深思[J].現代商業,2016:22-23.
[3]顧海亮.杜絕“校園貸”陷阱 構建高校和諧校園[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9):264-265.
景言(1987-),男,漢族,黑龍江七臺河人,齊齊哈爾大學,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G645.5;F832.4;F
A
1006-0049-(2017)10-02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