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璐
(四川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021)
探析男中低音在莫扎特歌劇中的運用
——以“低吟”的《唐璜》為例
朱 璐
(四川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021)
在莫扎特生活的時期,大多數作曲家對高聲部音樂情有獨鐘,而莫扎特的歌劇創作則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在《唐璜》等作品中,其將抒情性較強的男中音和具有明顯歌唱性的男低音聲部作為主要元素,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彰顯出其別具匠心的音樂創作思想。本文將男中低音在莫扎特歌劇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并結合《唐璜》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希望能夠為莫扎特音樂藝術研究提供良好的支持。
男中低音;莫扎特;《唐璜》
男中低音的概念最初產生于古希臘語,在17世紀中期意大利歌劇向其他歐洲國家進行廣泛傳播后,德國作曲家對男中低音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并開始以男中低音為樂曲的主要決策進行創作,對男中低音聲部的潛力進行了不斷的挖掘。莫扎特對男中低音聲部的應用在其后期歌劇作品中較為廣泛,其在創作過程中嘗試轉變傳統以高聲部為主的角色安排模式,而是在創作過程中大量的使用男中低音聲部對歌劇進行表現,《唐璜》就是其中較為典型的作品。
在莫扎特不同時期所創作的多種類型歌劇作品中,歌劇的角色和聲部存在不同的特點,并且與同時期的其他作曲家存在明顯的差異。對莫扎特的歌劇作品進行分析,發現其在創作過程中不斷擺脫傳統的創作模式限制,試圖通過創新打破當時社會上明顯的音樂等級限制,這一點在《唐璜》中得到了明顯的體現,其對男聲各個聲部都進行了適當的應用[1]。在歌劇《唐璜》中,莫扎特對男聲聲部的運用不僅表現在不同的演唱形式和數量方面,在綜合分析男聲部的基礎上,機制靈活的把握不同聲部的聲音特色,然后進行合理的搭配合組合,配合恰當的角色和情境加以演繹,實現了對《唐璜》中各色人物的形象刻畫,并且將不同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征等完美的呈現出來。在《唐璜》音樂創作中,莫扎特借助對男中低聲部的合理應用,真正將人物的情感﹑故事的情節使用人聲聲部流暢的聯接起來,呈現出別樣的藝術效果,對后世音樂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莫扎特在《唐璜》中對男中低聲部的創造性應用,不僅是當時歌劇創作方面的重大突破,甚至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值得對其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和探索。
對莫扎特《唐璜》歌劇中對男中低音聲部的合理應用進行分析,應該結合具體的角色和聲部的應用情況進行研究和探索,保證研究的客觀性,以期可以為莫扎特歌劇創作中對男中低音聲部的研究提供相應的支持[2]。
在《唐璜》中莫扎特共設置了五個男性角色,其中除了奧塔維奧是對男高音聲部的應用外,其他四人都是以男中低聲部來完成歌劇角色演繹的。歌劇主人公《唐璜》是典型的男中音,而代表性人物騎士長﹑馬賽托﹑萊波雷洛等都以男低音聲部進行演繹。莫扎特這樣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其對男聲聲部,特別是男聲聲部中低音聲部的重視,并且也正是借助這樣的安排,使《唐璜》成為莫扎特的代表作品之一,對后世歌劇創作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在《唐璜》歌劇的唱段安排方面,莫扎特設置的男生聲部唱段稍微多于女聲聲部唱段,并且男聲聲部方面以男中低音聲部為主。在整部歌劇中,莫扎特共編寫了15首詠嘆調,其中使用男生聲部進行演唱的有8首,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在這8首詠嘆調中有6首是獻給唐璜﹑馬賽托﹑萊波雷洛的,在全劇中占據比重相對較大,達到了40%。從重唱角度進行分析,在《唐璜》中,女聲聲部的重唱曲目僅有29首,而男聲聲部所涉及到的曲目則相對較多,高達50首,并且其中除了騎士長外,男中低音聲部重唱就占據其中的56%以上,有44首[3]。而從白式宣敘調角度對男中低音聲部的應用進行分析,在整部歌劇中共有60首宣敘調,并且男中低音聲部仍然占據其中45%,可見所占比例相對較大,其中用來表現唐璜和其隨從萊波雷洛的宣敘調曲目相對較多。綜合分析,在《唐璜》中,莫扎特對男中低聲部的應用在詠嘆調﹑重唱和宣敘調曲目中所占比重都相對較大,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整部樂曲以男中低音角色的演繹,反映出對男中低音聲部的重視。從不同聲部的演繹情況進行分析,歌劇的男主人公唐璜并沒有像莫扎特其他歌劇男主人公一樣使用大段的自我表演表現情感,而是更多的借助重唱和宣敘調的方式對其多面性格進行合理體現,對萊波雷洛性格的表現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其詠嘆調曲目僅有兩首,更多的角色塑造和情感表達是借助對話中的宣敘調和重唱來完成的。可見在莫扎特的《唐璜》中,其對男中低音聲部的應用表現出一定的個性化特征,具有極大的研究價值,值得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
此外,對整部歌劇進行系統的分析,能夠發現莫扎特對男聲聲部的關注不僅在數量和形式方面有所體現,其還借助不同聲部表現不同的人物性格,在合理的角色搭配中使男中低音聲部的演唱成為經典[4]。例如在第二幕第一場中莫扎特為唐璜編寫了男中音詠嘆調《請你來到我窗前》,且為了對話的合理性,其也同樣為唐璜的仆人編寫詠嘆調《花名冊之歌》,真正實現用不同的男中低音聲部特征表現不同的人物性格和故事情境,賦予了《唐璜》極高的藝術研究價值,使其在長時間的傳承后仍然是國外音樂會上男中低音聲部的經典曲目,受到歌劇音樂藝術研究界的高度重視。
莫扎特作為世界音樂發展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在音樂創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不論是在當時還是在后世音樂創作方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特別是莫扎特在《唐璜》中對男中低音部的創造性適應,極大突破了歌劇創作的傳統范式,實現了對歌劇創作的革新,對男聲中低聲部的良好發展也產生著一定的積極影響。本文以莫扎特《唐璜》中男中低聲部的應用為例進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張海濤.莫扎特式男中音與威爾第式男中音之歌劇角色的比較分析[D].濟南:山東大學,2012.
[2]蘇鵬,董藝.莫扎特歌劇中幾個男中音角色比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旬刊,2014(02):126-127.
[3]張洋.莫扎特喜歌劇男中音唱段作品分析及演唱處理[D].保定:河北大學,2015.
[4]李強.如影隨形的“莫扎特”——意大利低男中音伊爾布蘭多·達爾坎杰羅[J].歌唱世界,2013(11):46-49.
J61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