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娟
(平頂山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鋼琴文化和跨文化音樂教育發展研究
趙 娟
(平頂山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跨文化音樂教育是經濟全球化對音樂教育提出的現實要求。中國鋼琴音樂的跨文化音樂教育,通過對創作鋼琴音樂作品的社會、文化和政治背景,以及不同文化屬性因素進行介紹,對中國鋼琴音樂作品進行深入分析,了解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在跨文化音樂教育中的差異性,并利用多樣化的教育手段,最終實現中國鋼琴音樂跨文化音樂教育的目的。
鋼琴文化;跨文化;音樂教育
音樂是文化交流和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它能促進各地域﹑種族和人群的了解和尊重。而伴隨著中國音樂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中國鋼琴音樂的跨文化教育也顯得越來越重要了,為了在中國鋼琴音樂教育中有效開展跨文化音樂教育,要以中國鋼琴音樂的藝術氣質和文化特點為基礎,從而有效提升中國鋼琴跨文化音樂教育的教學水平。
音樂在世界文化傳播與交流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增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地域,各種人群之間的相互了解和認識。而鋼琴音樂教育文化的歷史悠久,不同國家對鋼琴音樂的教育也不盡相同,比如在德國,鋼琴音樂教育相對其他國家要更正規化,學生只有通過長期嚴格的鋼琴彈奏訓練,才能拿到相關的許可證和技術證書。而美國的鋼琴音樂教育融合了世界各國的教育風格,重視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我國的鋼琴音樂教育也需要考核,有初﹑中﹑高三級進階??偠灾撉僖魳方逃m然在各國家和地域之間存在差異,但現階段都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教育體系,發展也比較成熟。
“中國傳統音樂”是跨文化音樂教育中,基于中國音樂進行的教育教學內容,主要是中國民族樂器演奏的無半音五聲調式的音樂。雖然傳統的中國音樂難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也無法展示富有中國特色的音樂色彩,卻容易使聽眾對中國音樂文化的理解停留在不同音樂元素的層面上,忽視對產生這種不同深層文化背景原因的探討。然而,在當代中國,中國音樂除了傳統的音樂外,還有形式多樣的新式音樂。這種新音樂更能反映當代中國的社會文化變遷狀況。
中國的音樂不僅包括“傳統音樂”,還有各種形式的新式音樂。和傳統的音樂相比,新音樂誕生于20世紀初期,發展時間較短,因而并未引起西方研究人員及聽眾對中國傳統音樂的關注,并且普遍認為中國音樂沒有典型特征。但是也就是這種極年輕又極具生命力的音樂,才真正體現了中國音樂的社會歷史文化變遷,反映出中西方文化融合過程中,被打下的烙印。關于跨文化音樂教育中的“中國主題”選擇過程中,中國傳統文化已經基本被中國“新音樂”所替代,更好的體現出中國音樂文化理解的目標。首先,人們只能夠從中國傳統音樂中了解到中國古代的音樂文化,但不能通過中國傳統音樂來了解當代中國音樂文化的現實,因為音樂文化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發展。所以在中國音樂文化特色了解過程中,在認知我國人民思想行為變化過程中,首先需要了解中國傳統音樂,其次還要對中國新音樂有一定的認知。
在西方人眼里我國新音樂的更容易理解,中國新音樂在發展進程中具有一定的西方音樂元素,能夠認識到中國音樂與西方文化中的差異和相同之處??缥幕魳方逃€要以尋找不同音樂文化的交融點為基礎,才可以討論不同音樂文化中的差異,在理解中西方音樂文化特色的基礎上,對中西方的音樂文化進行比較。中國的新音樂體現出中西方音樂文化的碰撞,在這種中西方音樂文化交融的情況下,跨文化音樂教育是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進行良好的傳承及發展,同時中國音樂在發展進程中也具有對西方音樂文化的吸收和借鑒等,是中西方文化利用音樂的形式融合與滲透的成果,進行揭示和呈現的,這也是加深西方研究人員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一)跨文化教育內容
主要包括有音樂分析﹑外來音樂文化等等,以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音樂文化發展歷程有一定的了解。
(二)文化傳導的方式
文化傳導就是利用對音樂的理解,從音樂技術的角度進行分析,對音樂和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差異有明確認識。例如,在音樂作品學習過程中,則需要首先通過其社會背景﹑音樂作品產生的政治背景,探索音樂作品的內容與音樂作品技術的相關性,基于音樂作品出現的文化背景,進一步理解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民族文化。
(三)跨文化音樂教育中的中國音樂文化傳導
中國音樂傳導是跨文化音樂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跨文化音樂教育中,中國音樂傳導要運用西方的音樂藝術,對中國的鋼琴音樂進行技術分析,要注意改善傳統藝術標準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加大對鋼琴音樂作品歷史文化及社會文化環境的了解,單純基于作品角度來分析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四)跨文化音樂教育的教學重點
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成熟,體現在融合了傳統中國音樂和西方鋼琴音樂的各種音樂元素,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而對中國鋼琴音樂研究則還需要和音樂社會文化環境及政治背景相結合,然后結合音樂作曲家的成長背景,對音樂作品進行更深入的探討。因此中國鋼琴音樂在跨文化教育過程中,重點應該集中在中國鋼琴音樂中的文化屬性來進行分析,從而認識中國音樂文化的傳統與現實。
(一)跨文化音樂教育中的中國鋼琴音樂分析
關于中國鋼琴音樂在跨文化音樂教育中的應用,則應該重點以中國鋼琴音樂的音色﹑旋律﹑和聲和裝飾音等方面進行分析。因為人們可以從這些音樂元素當中,發現不同地域音樂風格上的不同,從而了解中國音樂的風格特征。比如,中國的鋼琴音樂作品,它的音調和旋律與西方音樂作品不同,在使用鋼琴彈奏中國民族器樂演奏技法和音色模仿時,也可以通過東西方音樂器樂演奏技法的不同,來介紹中國的民族樂器,通過兩者的比較來認識中國鋼琴音樂中的不同音樂元素,加深對中國感情音樂作品中民族特色的理解。
(二)跨文化音樂教育對非音樂元素的介紹
一首音樂作品的產生,離不開當時的社會政治文化因素的影響,弄清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則有助于深化人們對音樂作品內容的理解。但是在當代中國音樂作品中,社會政治環境對音樂作品的創作具有重大影響,因而在分析音樂作品的創作技術方法和審美觀念上,還要結合當時的文藝政策,了解作品創作的政治背景。
關于作曲家的介紹。雖然在我國有些作曲家已經取得一定的音樂創作成就,但是在西方音樂文獻資料研究過程中,并沒有太多關于中國作曲家的介紹。所以在跨文化音樂教育過程中,中國鋼琴音樂還要對這些優秀的中國作曲家有所了解,并對此引起重視。
跨文化音樂教育中,對中國鋼琴音樂標題的解讀。中國音樂一般都有音樂標題,這些標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音樂作品做出提示,而且這些具有文學性的形象化音樂標題,還隱含了破解音樂作品的“文化密碼”。比如,一些音樂作品是以中國傳統的風土民情和民間故事作為隱性標題的,而想要理解這些音樂作品的內容,還要先了解這些中國文化。
(三)在跨文化音樂教育中,要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以加深學生對中國音樂的認識和理解
音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播放中國鋼琴音樂視頻影像,或是對音樂作品進行彈奏示范,讓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進行思考和討論。比如師生可以討論聽覺感受和鋼琴演奏的一些技巧。
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從不同角度分析中國鋼琴音樂及相關文化背景。比如,音樂教師可以播放一些有關中國民俗文化﹑社會事件的電影﹑錄像以及圖文介紹,也可以播放一些中國鋼琴音樂,中國傳統的音樂演奏影像資料等。
教師可以讓通過使用樂器演奏時聽到的中國旋律或是自己演唱的方式,為鋼琴音樂作品配以相應的伴奏,使學生聽過之后,分享自己的感受及理解,為中國音樂風格的創作發展奠定基礎。
鋼琴音樂教師在教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學生對中國鋼琴演奏家彈奏的音樂作品,同國外的鋼琴演奏家彈奏的同一首中國鋼琴音樂作品,進行比較分析,發現不同鋼琴家在演奏中的差異性,然后對此進行思考和總結。
當前,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人們對生活質量也越來越重視,鋼琴文化作為音樂教育文化中的一部分,對提高鋼琴學習者的音樂素養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音樂是不分國界的,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通過音樂來相互交流,也推動著跨文化音樂教育的發展。鋼琴音樂作為西方的典型音樂文化,它的發展也為跨文化音樂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譚韻抒.中國鋼琴曲的藝術氣質及在跨文化音樂教育中的運用[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2,11(4):93-95.
[2]宋麗.試析跨文化視角下中國鋼琴音樂教育現狀及對策[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15):107.
[3]丁娜.中國鋼琴音樂與跨文化音樂教育[J].大眾文藝,2013(21):236.
[4]馬麗.鋼琴音樂與跨文化音樂教育探討[J].大眾文藝,2016(12):245.
[5]孫鳴.跨文化視角下中國鋼琴音樂教育現狀及措施[J].北方音樂,2015(12):209-209.
J62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