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遼寧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
“逆反心理”在聲樂教學中會時常出現,解釋了個體的同類事物遠遠超出感受極限,在得到充分的滿足后產生了對立的結果,這種效果會與一般人的反映相反或者對立,結果可想而知,起到的反向的作用,離目標遙遠。在聲樂教學中,這種現象來自于老師和學生的心理。
教師的逆反心理主要是對信息不靈、新鮮事物經驗不足,對教學充滿自信,認為自己是衡量正確的標桿,使學生產生了心理負擔;在教學的過程中,大量運用抽象詞語,給人感覺不夠生動具體,讓學生摸不著頭緒;對具體的觀點缺少論證,多數是在否定,缺少鼓勵,使學生在課堂有害怕的情緒,失去了信心,不能從學生實際出發,基礎訓練重視不夠,存有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造成教與學中的斷層。逆反心理在學生方面的表現為學習中的求異心理,本來是認可老師的,但學習了一段時間后,就這山看著那山看著那山高,想換老師、變唱法,這種狀況如不及時解決,定會影響學習情緒;學習中的盲目心理,有的新生剛入校,就帶著聽來的框框想挑老師,一旦分課不如愿,學習情緒就會受到影響,這種先入為主、盲目輕信的態度,變成了學習心理逆反的潛因;另外自卑心理的學生也不少,他們先天的聲音條件不好,演唱時緊張,長期造成了無所謂的情形,老師沒能及時引領,聲樂課變成了一種形式;自負心理,有些學生聲音條件好,經常參加社會活動,積攢了一定的演唱經驗,他們自我評估過高,覺得老師教不了,除非著名的大教授才可以,教學處于對立狀態,這類學生往往進步很小。上面提到的現象,在我們身邊是經常遇到的,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正確認識和面對,處理好兩者的關系,積極解決好逆反心理,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思考。
良好的老師和學生關系,對今后學生的德行、品質、成績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包括對逆反心理的消除也有一定的作用。如何更好地運用“向師性”,就需要我們仔細的思考,每個學生的內心都是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愛和幫助的,他們愿意接受老師的教誨,把自己生活學習方面的情況和老師分享,得到老師的認可,就也是所謂的“向師性”。能夠影響到兩者之間感情的是信任,平日就要和學生建立起良好的交流,走進學生的心理,知道他們的喜好并根據情況靈活調教,不要輕易傷害,架起情誼的橋梁,逐步讓學生喜歡上和諧的上課環境。制造特別的教學活動,建立良好的氛圍和心情,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愿意聽老師講課,把和老師的交流當成一種享受,效果自然不會差,同時開發了學生無限的想象力和心理狀態,學生被老師吸引,效果自然就提升了。
老師有了“向生性”,自然成就學生的“向師性”,這也是每位老師應該具有的品行,“向生性”體現了愛學生的初心,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由心的,從心底希望學生成才成器。聲樂老師上課時,要充滿激情,用真情實感去激發學生的演唱欲望,有些學生條件差,不要嫌棄更多的是要鼓勁,讓他們充滿無限自信心,不斷前進。也有些學生表現的超自信,老師發現后要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看清問題所在。老師想得到學生的信任和愛戴,光靠關系和感情是不行的,還要不斷充實自己的教學內容。
興趣的產生建立在人的需求之上,它是一個意向的過程并逐漸形成起來,興趣體現在求知欲上,體現在教學中,可以表現為多個方面:第一,定向作用。第二,定力作用。有興趣就有動機,可以不斷地刺激人們朝著設定的目標努力前行。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愛好。
那么,一所學校最重要的任務是什么,是強大年輕人的心理狀態,開發青年人的樂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去實現快樂的目標,去攀登更高的人生追求、知識和才能。因此說開發和培養興趣對學生至關重要。
興趣的最高境界是從喜好開始,最后發展到志趣,經歷這樣的規律后,勢必會擁有無比強大的夢想;相反,沒有理想目標追求的學生也不會養成志趣。所以在聲樂教學中,要有原則,不為志趣而志趣,免得走入庸俗,而是要把兩者相融合。
老師在教授聲樂過程中,要遵循自然規律,從簡到難,因材施教,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布置曲目,既不能過于簡單,讓學生無所動力,也不能拔苗助長,讓學生力不勝任,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和后果,影響了興趣。還要老師認真備課,做好范唱,讓學生實踐體會,準確分辨,合力參與,不斷提高音樂文學涵養。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及時解答疑難問題。
人們常常會說“天、地、君、師、親”,這些儒家理念,還留下了許多陳舊觀念,比如“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這些都是封閉腐朽的表現,我們要敞開胸懷,不斷吸收接納新的知識,豐富自我。
感興趣是最開始的表現,它會使學生有更直觀地不確定性,也可稱為不自然階段。學生還沒進入大學時,大都是跟著興趣演唱,產生了天然的階梯。進入專業的學習,就突然不會唱了,甚至張不開嘴,他們要一切從頭開始,進行自身的調節,甚至會發生不平衡的情況,曾經能唱的作品也唱不了,學生會有迷茫和失落,甚至會否定自己,懷疑老師的教學方法不是不正確,懷疑自身的演唱能力,有甚者想換老師。這種情況出現后就會導致逆反心理,作為老師要有耐性的逐一解決,加強心理的疏導,幫助學生確定方向,平穩的度過不自然階段。愛好是志趣發展的最高階梯,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思想開闊,心態也平衡了,慢慢產生了喜好,對作品的理解不斷加深,聲樂老師不斷的循序漸進,把志趣發揮到極致,有規律地計劃和培養學生,得到足夠的重視,將會意想不到的收獲。
筆者認為,藝術的風格要體現在個性上,沒有了個性,就失去了美。生活當中,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每個人都不同,這種個性是充滿心理特點的,它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也被稱為主體性。拿血型來說,O型的歌者情感豐富,愿意接受新事物,演唱風格多樣,掌握大量的曲目,可缺點是功力不穩定;A型的歌者心思細膩,感受到別人的細致之處,但感情色彩不強,有利有弊,絕無好壞之說。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及時觀察、發現,尋找到每個學生的獨特之處和閃光點,學生本身更應發掘自身的價值和特點,那么,如何找尋自我,進行深度自省,找到真正的自我而不是個人主義。這需要參照系才能看出來,一是體現在比較中,從長遠看,取決于老師,但要勝于藍,從近看,雖是同學,但學的又不相同。二是在實踐的演唱中,要體現出個性,利用景象激發演唱感情,不斷實現自我感受。三是學生在打造過程中,敢想敢創造,開動一切想象力。同樣是一首歌,每個人演唱的味道和感覺都不一樣,在實踐教學中感受,支持個性的發展,就會阻止逆反心理的發生。所謂的個性和群性都是相互統一的,不要忽略任何一方。
教育是手段,培養是目的,我們要重視學生的心理發展,不要一味地拘教于書本,一切從實際出發,打破唯書唯上的理念。只有不斷的研究教法,研究學生的心理狀態,聲樂教學才能扎深下去,要想提高教學水平和特點,必須要更新觀念。
[1]金鐵霖.聲樂教學文集[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
[2]林華.音樂審美心理學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
[3]薛良.歌唱的藝術[M].北京:中國文藝聯合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