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云燕
(沈陽理工大學,遼寧 沈陽 110000)
大學影視藝術教育的思考
柯云燕
(沈陽理工大學,遼寧 沈陽 110000)
以令人著迷的故事敘述,鮮明的人物塑造,形式多樣的生活場景以及視聽效果等藝術手法,使影視作品具有弘揚傳統美德和傳播優秀文化的獨特作用。
大學;影視教育;教學
影視藝術,素有“第七藝術”的稱謂。它融匯了戲劇、文學、音樂、美術、雕塑、舞蹈,以及聲、光、電、色彩等一系列因素和科學技術成果,而構成的一種綜合藝術形式。其綜合能力強,表現能力豐富、生動,審美價值之高,可以說,其對陶冶情操,培養健全人格,提升審美能力,有著其他藝術形式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高校影視鑒賞課是影視藝術教育的載體。21世紀的今天,在全國范圍內高等院校的影視教育已初具規模,許多高等學府中都已開設如影視藝術概論、影視鑒賞等課程。影視鑒賞課是一門重要的素質教育課程,它可以讓學生掌握基礎的影視知識,了解歷史、人文、生態、風俗等信息;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感知力、想象力與創造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具有超越時空特性的影視藝術作品,將各種故事情節進行揮灑自如的演繹,其超越時空,可以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優秀的影視作品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并有著形象、生動、直觀、可信的超強感染力,從而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因此,通過對廣大學生講授優秀影視作品,可以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收愛國主義教育和素質教育。無疑,這是國家、社會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優秀的影視作品是學生的知識積累、科學普及、了解社會的重要手段和良好渠道,也是對父母和老師的教誨的強有力的補充,是學生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徑。發揮育人作用的影視文化是促進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方式。大學生進行社會體驗時,影視文化中豐富了他們的體驗范圍,在體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也給大學生們提供了新環境。影視文化作為現代新型傳媒文化,將在物理空間和社會空間上消除阻隔,它不僅在娛樂層面,還在陶冶現代人的心靈、改善整個生活環境上也同樣具有意義重大。
已有百余年歷史的影視藝術,其聲音和畫面都見證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故而,在大學生中開設影視藝術課程,是進行系統審美教育的重要一環。高校中開設一些公共必修(或選修)課的影視作品欣賞與講座,經常組織同學觀看思想深刻、格調高雅的影視佳作,使學生可以認識和對待不同時期、不同背景的影視作品,這需要在課堂上正確的引導大學生進行積極嘗試與探索。
哲人說:“每個人都有超越別人的欲望”[1]。講授影視鑒賞時,不僅需要向經典影片本身致敬,同時需要洞悉與掌控青年學生的獵奇求新的心理特點,除了解讀精彩片段、分析經典情節,掌握相關資料的信息形成與時俱進、與世界接軌的趨勢。要通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等渠道,廣泛搜集、精心準備影視鑒賞課程的經典和時尚素材,既要貼近學生們的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同時,對比經典與流俗的作品,比較鑒賞可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以分析經典電影為主的影視鑒賞,要對求新大學生群體充分把握,引導學生了解最新影視動態,對體現文化審美趣味的當下電影進行細致的解讀,對當下電影進行有指導意義的評析,注意觀摩優秀的影視作品,及時將熱映影片、中外電影節的頒獎典禮時間資訊以及優秀獲獎作品適時穿插課堂教學之中。
課堂時間畢竟是有限的,欣賞作品時,首選電影史上公認的具有深刻思想、藝術水準高、畫面唯美、情節細致、演員演技極優秀的影片和藝術片。授課所選用視頻資料的主題和內容,要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聯系。從審美角度而言,審美主體的個體,對同一部作品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作為教師,在教學的互動中,圍繞某一論題展開,積極引導學生以多重的視角、維度、層面進行討論,使得學生的心智在探討、交流、共鳴中得到啟發,進而不斷領會影視藝術的獨特魅力。
除卻教師自身的努力以外,學校每年都需要有計劃地安排任課教師參加培訓,以追隨時代發展的腳步。為了提高影視藝術教育課程的教師的業務能力,學校要為教師進行學習、溝通創造有利條件。形式應豐富多樣,如可以采取定期召開座談會,也可以邀請影視專業社會人士,以及影片的創演人員等業內人士進校座談、講座或者輔助授課。學校組織教師參加專業的學術會議,也可召開相關的學術會議,制定不同的主題、定期召開,以此提高教師業務能力,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
時代的高速列車向前疾馳,當下影視藝術引領時代的發展,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影視載體已經越來越緊密的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對于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審美方式以及思維方式影響甚大。因此,面對成長中的大學生,對他們進行影視藝術教育,則必須要富有針對性,厘清成才文化環境和學生內在條件,二者要有機結合,進而幫助大學生明確學生階段的目標,提高學生主動的學習熱情,指引他們立志成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將為人類多作貢獻的思想植入他們的內心深處。故而,學校要把握機遇,積極探索影視藝術教育課程的科學教育體系,以此提升大學生的影視鑒賞能力,培養大學生的高尚的審美情操,并構建健康的審美觀念與提升審美能力。
[1]左言寶.大愛與忘我乃教育之本——《平民音樂教育家費承鏗釋傳》讀后[J].當代音樂,2016(10).
G47
A
柯云燕(1976—),女,沈陽理工大學公共藝術教研室主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