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瓊
(山西師范大學,山西 臨汾 041000)
杜鳴心音樂作品概述
張丹瓊
(山西師范大學,山西 臨汾 041000)
杜鳴心是我國德高望重的作曲家、教育家。他的作品質樸清新,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鮮明的個性,也對中外音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通過分析杜鳴心的音樂作品,探索他的音樂之路。
杜鳴心;個人經歷;作品介紹
杜鳴心出生于1928年,湖北潛江人。九歲時,他的父親在淞滬會戰(zhàn)中犧牲,他輟學被送進了四川永川縣的第二兒童保育院。后來他的音樂才華逐漸顯露,在一次領唱《松花江上》時,他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而后,他被陶行知育才學校錄取,從此與音樂結緣。
在陶行知育才學校,他受到許多知名老師的指導,《漁光曲》的作者任光是學校的音樂理論老師,賀綠汀是他的鋼琴老師。隨后他創(chuàng)作了自己的第一首歌曲《看誰功勞大》。后來,他的一位老師吳樂懿推薦他前往印尼擔任鋼琴伴奏,從此,二十歲的杜鳴心開始走出國門,步入了國際音樂的旅程。
新中國誕生后,他考取了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跟隨著名作曲家伊凡諾維奇·米哈伊爾·楚拉基學習,杜鳴心在學習中系統(tǒng)地掌握了西方的作曲技法,成為了一名專業(yè)的作曲家。
1958年,杜鳴心學成回國,擔任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的教師。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他與同學吳祖強一起創(chuàng)作了芭蕾舞劇《魚美人》,演出獲得了巨大成功。之后為慶祝建國十五周年,與吳祖強、戴宏威、王燕樵、施萬春創(chuàng)作了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這部芭蕾舞劇成為了中國音樂史劃時代的作品。后來他又陸續(xù)創(chuàng)作了管弦樂、大合唱、交響樂、小提琴協(xié)奏曲等,都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杜鳴心的音樂作品涉獵非常廣泛,有舞劇音樂、交響樂、交響序曲3部、交響詩5部、鋼琴協(xié)奏曲3部、小提琴協(xié)奏曲2部以及室內樂、獨唱、合唱、獨奏、重奏、大型民樂合奏、中小型器樂作品、影視劇音樂等作品。
在蘇聯學習時,他創(chuàng)作了女中音獨唱歌曲《一個黑人姑娘在唱歌》;管弦作品《牛郎織女組曲》《節(jié)日序曲》;鋼琴獨奏《變奏曲》《練習曲》,還有《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等;芭蕾舞劇《魚美人》,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除了《魚美人》和《紅色娘子軍》,杜鳴心還創(chuàng)作了大合唱《人民英雄紀念碑》,大型管弦樂《交響序曲》,電影配樂《以革命的名義》等;文革期間與劉霖、劉廷禹創(chuàng)作芭蕾舞劇《沂蒙頌》。
粉碎“四人幫”后,他創(chuàng)作了交響詩《飄揚吧,軍旗》,交響音畫《青年交響曲》《祖國的南海》,交響幻想曲《洛神》《第一小提琴協(xié)奏曲》,小提琴組曲《新疆之旅》,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春之采》等。
九十年代,他的作品大都反映了歌頌祖國的特征,他創(chuàng)作了大型民樂組曲《丹青韻》,舞劇《玄風》,管弦樂《臺灣民歌組合》《秋思》《1997序曲》,管弦樂組曲《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第二小提琴協(xié)奏曲》《心歷其境》,交響詩《劉三姐》,管弦樂《春天的故事》,民樂四重奏《飄紅玉》等。
二十一世紀,他又創(chuàng)作了京劇交響《第三鋼琴協(xié)奏曲》《楊門女將》,交響樂《長城頌》,大型芭蕾舞劇《牡丹仙子》以及電視連續(xù)劇的配樂《船政風云》、《冼星海》等作品。接下來簡單介紹他的交響音樂、舞劇音樂以及鋼琴作品。
(一)交響音樂
從他的交響音樂中,可以看出在創(chuàng)作題材的選擇上,他不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民間傳說感興趣(如交響幻想曲《洛神》、舞劇《魚美人》等),還重視從人民現實生活中去攝取創(chuàng)作素材(如《青年交響樂》《祖國的南海》《飄揚吧,軍旗》等)。交響詩《飄揚吧,軍旗》中,他引用了一些二十年代的紅軍歌曲,交響幻想曲《洛神》中,陳思王的主題是以《關山月》的音調作為基礎的,再加入樂隊,表現出典雅、莊重的音樂風格;《祖國的南海》中第三樂章“月夜”的主題,則是依據一首海南島民間的搖籃曲為基礎的。
(二)舞劇音樂
杜鳴心的舞劇音樂也十分出名。《魚美人》是杜鳴心和吳祖強為慶祝建國十周年合作完成的。在舞劇《魚美人》中,序幕分別展示了劇中的三個主角,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和沖突,為整個舞劇的展開構成了懸念。一幕一場的《人參舞》是一首輕巧詼諧的進行曲。《魚美人》中的《水草舞》十分著名,輕飄流暢的音調和中段僅差十六分音符切分音型的卡農進行,如水草在水中起伏飄忽,栩栩如生,接著是《魚燈舞》《琥珀姑娘舞》和《珊瑚舞》。杜鳴心的交響樂和舞劇音樂作品都體現了獨特的民族風格,也表現出了他深厚的音樂與文化底蘊。
(三)鋼琴作品
杜鳴心曾說:“鋼琴是我一生的鐘愛。”還說“它始終陪伴著我,給予我智慧和力量”。
他的鋼琴作品有數十個,涉及不同的體裁與形式,是影響最大、最突出的藝術成就。比如他的《變奏曲》《托卡塔》,還有他的第一首鋼琴作品《練習曲》;舞劇《魚美人》選曲六首(水草舞、珊瑚舞、婚禮場面舞、喜慶舞、貝殼舞、女妖舞),其中《水草舞》的影響就很大;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選曲三首,新世紀少年鋼琴組曲,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春之采》。
杜鳴心是一位偉大的作曲家和教育家,他培養(yǎng)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音樂人才,徐沛東、姚勝昌、瞿小松、葉小鋼、王立平、鄭秋楓等都是他的學生。如今,這位八旬老人仍然筆耕不輟,優(yōu)秀的作品不斷誕生。他永遠是我們心中值得敬佩的榜樣!
[1] 景作人.從山坳中走出的作曲大師—記作曲家杜鳴心[J].音樂愛好者,2008,02.
[2] 汪毓和.杜鳴心的交響音樂創(chuàng)作[J].人民音樂,1984,05.
[3] 卞祖善.杜鳴心的舞劇音樂[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9,05.
[4] 劉玉芳.杜鳴心《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春之采)的創(chuàng)作與演奏風格[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