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依·艾白都拉 張菊蘭
新疆財經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2
?
無時無刻改變著我們的互聯網
——以“微博暴力”為例
米拉依·艾白都拉*張菊蘭*
新疆財經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2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變遷,我們都在親眼見證著互聯網的發明所產生的極其深遠的影響。互聯網的存在,為人們節省了很多時間,很多商品都能在網上買到、大部分銀行的業務也都能在網上辦理。可以通過互聯網支付賬單、購買機票、更新駕駛證,以及預訂酒店房間,足不出戶就能方便快捷的完成自己的規劃。人們即使不在工作學習時,也會在網絡數據中覓食——看郵件、瀏覽熱點新聞、收看視頻、下載音樂、或者追蹤社交網站的內容更新。互聯網數據存量的豐富性,以及能輕松的獲取數據的便捷性,讓互聯網成了人類的全能媒體。根據一項針對27500名年齡介于18-45歲的成年人的國際性上網時間調查發現:人們把大約30%的閑暇時間用于上網,其中中國人上網時間占他們業余時間的44%,成為投入時間最多的網上沖浪者。
由于互聯網的用途不斷擴展,其弊端也逐漸浮出水面。互聯網擁有的傳媒交互性使它變成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大會堂,人們聚集在此,聊天、吹牛、爭論或炫耀,甚至對別人發表的博客或作品進行批評甚至侮辱。互聯網特有的蜻蜓點水式的,從各種信息來源中采集碎片化信息的特點,讓人們變得對瀏覽和略讀越來越得心應手,這樣的改變,讓人們喪失了專注的能力、沉思和反省的能力。
微博已經成為互聯網中公眾傳遞和交流信息的重要舞臺,它在公眾表達意見和行使監督權等方面有著積極作用,也讓每個人都成為了一個媒體,成為了新聞的發布者。與此同時,當公眾在不受限的表達意見時,一種過度自由之后的“微博暴力”隨之呈現。由于微博在內的互聯網媒介對私人領域的過度公開報道,使得被曝光者的私人信息被放大,隱私權受到侵犯。因此,如何加強互聯網管理,如何引導微博等新媒體健康發展,成為當前傳媒界的一項新課題。同時,如何引導人們在互聯網交流傳遞信息過程中,重新學會深度閱讀深度思考,更是值得反思的問題。
拉扎斯菲爾德曾經說過:“大眾媒介是一種既可以為善服務,也可以為惡服務的工具;而總的來說,如果不加以適當的控制,它為惡服務的可能性更大。”大眾媒介“為惡服務”的可能性已經借助互聯網絡滲透到了公民的行為中,對于微博而言也是如此。
在微博中,明星被罵事件早已不新鮮。明星喬任梁的去世波及了整個娛樂圈,微博網友在表達痛惜的同時,做出了種種不實甚至帶有侮辱性的猜測。除此之外,同時期沒有發文悼念的明星遭到了微博網友的惡意攻擊,比如陳喬恩、趙麗穎。她們作為喬任梁的好友,在得知好友離世的消息時應該首先點開微博發帖悼念,如不然就要被罵沒良心。在這樣“沒良心”“狼心狗肺”等口號的煽動下,幾乎很少有人真正去考量事件的真實性,很少有人會以人道主義的情懷去尊重人、理解人,總是不假思索的以鍵盤為武器投入微博罵戰中。
“微博暴力”的產生通常會是個別或少部分用戶對某件事的關注度所引起的。本來可能只有少部分人關注并進行評論,但轉發、微博熱搜榜單的設置讓點擊關注的人不斷增長,由此引發更多人的迅速關注。而大多數的網友往往都是被一些人的極端言論所煽動,成為了被動的參與者,網民迅速形成一致觀點和態度,起到了推進作用壯大了聲討的力度。在這樣的形勢下,不管是陳喬恩、趙麗穎還是去世的喬任梁及其父母親友都成了“微博暴力”的受害者。同時,那些無意識被動的參與者在不經意間也成為了“微博暴力”的工具,正常的輿論被抑制,不真實、過度夸張甚至不尊重人道的輿論被無限放大。如此一來,輿論壓力和影響由小及大,進而產生爆炸性效果。
(一)信息來源的真實性
由于互聯網平臺很多信息復雜多樣、真假參半,如果記者不進行信息的甄別就會成為微博暴力的幫兇,讓那些虛假的信息瞬間擴散,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加強對新聞線索的調查,以及提高媒體從業人員的個人素養顯得尤為重要。
(二)加強議程設置
加大對某些問題的報道數量和力度,從而加深受眾對問題的深刻認知。加強議程設置,可以讓公眾更加深入了解問題的本質,這樣就能在無形中減少微博暴力的發生。
(三)主流媒體發聲
主流媒體除了傳統媒體以外,也包括旗下關注度高、公信力強、權威性高的某些網站、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等。當微博暴力發生或在備受爭議的新聞事件發生后,主流媒體在短時期內的迅速發聲顯得非常重要。
(四)做好全民媒介素養教育
媒體有監督輿論和引導輿論的作用,同時也有全面教育的作用。媒體應該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公眾不信謠不傳謠,遇到熱點新聞或存在爭議的事件時,在沒有調查清楚之前,不要隨意轉發和擴散。引導公眾理性對待社會熱點事件。
公眾在關于互聯網的如何使用這個問題上,已經有意無意的拋棄了孤獨寧靜、一心一意、全神貫注的智力傳統,轉而被迫越來越依賴互聯網上容量巨大、易于檢索的人工記憶,哪怕把自己變成了膚淺的思考者,沒有理性的宣泄者。要知道,珍惜現階段互聯網帶給人們的民主氛圍,回歸人之所以為人的理性思考和判斷,學會在繁雜的信息網絡中取其精華的技能,才是每個公眾每個網民需要思考的。同時,建立良好的互聯網信息監管人員的培訓機制和監督機制,顯得尤為重要。這樣才能為互聯網的管理提供堅實的組織基礎,才能營造一個真正健康和諧的網絡環境。
[1]尼古拉斯·卡爾.淺薄:你是互聯網的奴隸還是主宰者.中興出版社,2015.11.
[2]吳春江.網絡暴力的形成及防范對策研究.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5.
[3]丁陳鋒.新聞人須提防“微博暴力”.青年記者,2012(13).
米拉依·艾白都拉,新疆財經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新聞學碩士研究生;張菊蘭,新疆財經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教授。
G
A
1006-0049-(2017)08-01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