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敏強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上海 200000
?
淺議銀監會對我國商業銀行私人銀行業務監管的優化
莊敏強*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上海 200000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國內的富裕階層也迅速膨脹,國內的財富市場規模迅速擴大,財富管理的需求也日漸明顯。2008年開始,我國私人銀行業務應運而生。然而,對于商業銀行的業務開展而言,其穩健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監管。雖然國內私人銀行業務的發展時間已經有九個年頭,然而,目前我國監管部門依舊對私人銀行業務監管采用個人理財業務監管的相關規定,這將對私人銀行業務的實踐和發展產生一定負面的影響。為保證我國私人銀行業務的合理合法操作、健康穩定發展,監管部門如何建立健全具有中國特色的私人銀行業務風險管理體系和監督管理體系,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由于對于私人銀行業務的監管適用的是關于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有關規定,導致了我國私人銀行業務始終無法擺脫個人理財業務的框架。從大局上看,我國以商業銀行為主要載體的私人銀行業務,依舊延續著傳統個人金融業務(零售銀行業務)的總分行制,而長遠看來,這種“大零售”模式或許并不有利于私人銀行業務的進一步發展。
在“大零售”模式下,大多數商業銀行的私人銀行客戶主要來源于銀行內部現有的高端客戶??陀^來看,在經營實踐中,這種模式有助于快速積累客戶和降低前期發展的成本,適合私人銀行業務發展初級階段。然而,它的弊端就在于,由于不同體量的銀行在現存客戶數量上有著較大的差距,大型國有銀行資本雄厚,客戶資源豐富,其大可利用這方面的優勢,實現傳統業務和私人銀行業務的共同發展,但對于客戶資源相對較少或者較為局限的中小商業銀行而言,這種模式所能帶來的優勢就捉襟見肘了。長此以往,大銀行借由資本和客戶優勢的自然壟斷將會逐步產生,從而弱化了我國金融市場上私人銀行業務的自由、有序競爭。
我國商業銀行私人銀行業務不僅在經營理念上面臨著與個人理財業務藕斷絲連的問題,我國監管部門針對私人銀行業務監管的理念也受到其影響而始終沒有能夠實現單獨出臺有針對性的監管規則。而有效監管規則之缺位對于控制私人銀行業務中的風險存在一定的隱患。
首先,監管部門應正視私人銀行業務與個人理財業務之區別。隨著私人銀行業務的逐漸成熟,我國的私人銀行業務也必將會像國外成熟市場的私人銀行業務一樣,開始涉及家族傳承、財富管理等方面,而這些領域是目前的監管規則所無法覆蓋的。因此,監管部門只有認識到這種區別以及兩者之間監管重點的差異性,才能真正建立有中國特色、適合中國私人銀行業務發展的監管規則,使監管能夠落到實處。其二,對私人銀行業務適用2005年版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監管規定顯然已經不合時宜,該規定內容無法應對私人銀行業務進一步發展的需求,甚至成為了一種枷鎖。比如按照有關規定,相關的產品創新需要履行層層上報的審批程序,并要按照有關要求向監管部門進行報送。[1]雖然這樣的審批報備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避由不當的產品創新而造成的一些風險,但冗長的審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私人銀行業務和產品創新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再比如,國際成熟市場的私人銀行服務收費是私人銀行機構收入的重要來源,而目前,我國的私人銀行業務因適用個人理財業務的規定,多數服務是免費的,這并不符合私人銀行業務未來發展的趨勢。而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在產品定價方面的監管中,銀行的定價權被嚴格地限制,監管部門也經常會對銀行服務定價進行過度的行政干涉。[2]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這些問題都亟需銀監會改善其監管方式。
因此,監管部門應盡快出臺針對私人銀行業務的專門監管規定以切實加強監管。正如瑞士頂級私人銀行家鮑里斯·F·J·科勒迪(Boris F.J.Collardi)提出,“監管的發展變化不能被看作是與現實世界變化無關的事情,它們是銀行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影響銀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3]如上文所述,目前的監管規則一方面導致了現在國內商業銀行的私人銀行業務和貴賓理財業務難以區分,無法凸顯私人銀行業務特色。另一方面,監管規則也局限了私人銀行業務未來的發展。[4]這都需要銀監會盡快明確相關的監管規定和業務指導,幫助私人銀行業務正確、良性地開展。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豐富中國的金融產品市場。制定與時俱進的、具有前瞻性的、符合私人銀行業務特征的監管制度,是推進中國私人銀行業務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5]
“事業部”經營模式目前在我國還較少采用。在這種經營模式下,私人銀行部門對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能夠自行決策,對于人力資源,資金資源和實物資源的管理和使用也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對經營風險的管理和控制能力相對較高,在產品的開發和創新上具有更多的靈活性。筆者認為,該模式有利于為私人銀行業務留存足夠的發展空間,而且更有利于監管部門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監督管理。為了促進中國私人銀行業務的發展,相關監管機構應引導各個金融機構盡量統一私人銀行業務在各大商業銀行組織結構的設置,逐漸轉變目前的“大零售”模式,在尚不能實現完全獨立運行的情況下,以“事業部”制模式發展為主,為未來形成私人銀行業務系統監管規則打下基礎,實現更有效、更精準的監管。
[1]《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第39條.
[2]曹彤,張秋林.中國私人銀行[M].中信出版社,2011.64.
[3][瑞士]鮑里斯·F·J·科勒迪.私人銀行:如何于競爭性市場上實現卓越[M].中信出版社,2015.57.
[4]于亦.本土私人銀行業務的缺陷及建議[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0(12).
[5]喻旭蘭,董小星,劉瑛.中國私人銀行業務監管方案設計[J].廣東金融學院學報,2011(1).
莊敏強(1986-),男,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MPA,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F
A
1006-0049-(2017)08-01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