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芳
貴州財經大學,貴州 貴陽 550000
?
淺論高校校園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影響
楊 芳*
貴州財經大學,貴州 貴陽 550000
有關高校校園文化的起源如書中記載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20世紀20年代-30年代,主要高速發展在建國后50年代-60年代,直到80年代中后期才以獨立的文化形態屹立于社區文化之中[1]。在歷史階段不同的前提下,我國高等校園里所倡導的主旋律具有不同的歷史使命。例如:抗日戰爭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旋律是抗日救國;抗日勝利建國后初期,高校校園文化嶄新氣象的主旋律是百花齊放;20世紀70-80年代改革開放后時期,高校校園文化的主旋律又稱為正本清源;21世紀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的主要精神面貌是構建和諧、文明的高校校園環境[3]。這一時代性說明了時代精神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靈魂,從此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有了長久的發展和立足之地。
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為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了理論性的價值指導,高校校園文化活動是一種外化表現形式,高校校園文化活動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重要載體。因為高校校園里組織的文化活動可以是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理論以具體的事情表現出來的同時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二者關系可謂是相得益彰、互相制約及共同作用,表現在兩者之間有一方的實施過程中受到阻礙,另一方所產生的效果必定削弱。因此兩者之間共同合作才能更好的建設優秀的校園氛圍,才能促使學生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
當代大學生在相對寬松的高校校園環境里學習也許會迷失自身的人生導向,那么校園生活的豐富和校園文化活動多樣性對思想政治教育過程都有哪些作用呢?具體如下:
(一)具有活化教學過程的作用
當代大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大多是以灌輸式的教育方式方法,這種方法會使被教育者感到枯燥、厭倦并且促使被教育的意義是短暫的。在如今多媒體施教的環境下應該講究教育的藝術、手段和方法,運用多媒體技術使教育更具有滲透力、感染力和吸引力,那么,這樣的教育意義是深遠的,更具有教育的時效性。例如:共同探討有關社會熱點話題、編排關于社會現象的小品節目等。
高校校園里展現著多種校園活動,這些校園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和充實大學生在校四年的校園生活,而且可以更好的利用業余時間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此外,最直觀的是學校的校風精神、學校的校訓警句、校園里物質文化需求以及學校的建筑風格。例如:像北京大學那種古老的園林式建筑風格并且充滿這歷史的人文氣息;還是像大多數高校這種現代化氣息的建筑風格模式。不同的高校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思想影響也有所不同,但目的在于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二)具有導向教育、規范調適和潛移默化的作用
正如鄭永廷編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中提到優秀、積極向上和活潑生動的校園文化建設及校園文化節活動有助于培養和塑造學生的心靈情操,有利于教師身心愉悅的投入到教學工作[2]。此外,各類商品琳瑯滿目面對奢侈品的誘惑等,促使大學生產生錯誤的價值取向而獲取別人擁有而自己沒有的商品貨物,這就是當代大學生存在的攀比心理、拜金心理、享樂心理和逆向種族心理等。這種錯誤的價值人生觀勢必會影響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思想和行為的健康發展。在高校校園里會有各種文化節、社團和各種符合社會現象的學生興趣愛好的社團活動和文化組織活動。例如:三農下鄉助教、愛心志愿者公益活動、心理健康研討會、輪滑、以及社會援助等社團。豐富了校園文化和學生的生活。三農下鄉助教活動可以幫助很多的貧苦兒童和需要救助的青少年學生,實現大學生的自我價值。
每一所高校都具有獨特的優良校園文化和校園文化精神,正如每一所高校的校訓一樣反映的校風學風和校園文化靈魂,正如《孟子》的《離婁章句上》上指出《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人們用此句作為做人做事的警句。展現了高校校園里的制度規范調適的建設。促進校園和諧發展。
(三)對思想政治教育過程起到了激勵和凝聚作用
每一所高校的文化特色是最能體現校園氛圍和學風校風的一種無形的意識形態。正如,在《管子.權修》中講到:“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4]充分的詮釋了培育人才是不容易。因此,更應該重視教育大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教導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對社會對祖國有貢獻的四有青年。校園環境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優美的舒適的校園環境是必不可少的,在校園環境里的偉人事跡、至理名言以及那些角落里背書的學生都起到了激勵的作用,激勵著每一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這也說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必須營造一種良好的高校校園文化氛圍和環境,反之則不行。
總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能夠與時俱進,在如今互聯網網絡盛行的時代,網絡已經是新時代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要充分利用大數據網絡的力量更好的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面對思想想法新穎和個性性格獨立且追求標新立異的九零后當代大學生,受各國不同文化的影響,要加強校園內多媒體網絡用于建設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在創新的基礎上不斷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使大學生不受外國不良文化的影響,以學習我國的傳統優秀文化為己任。在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所發揮的重大作用的方面,需要學校團體共同做出努力。
[1]郭廣銀,楊明.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1.
[2]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
[3]李麗華.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J].廣西:廣西大學學報,2009.
[4]劉向.管子[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6.
楊芳,女,漢族,貴州財經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
G
A
1006-0049-(2017)08-0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