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磊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廣東 珠海 519041
?
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適應與創新
崔 磊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廣東 珠海 519041
21世紀,隨著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人們已被網絡世界所籠罩,而且是心甘情愿的游走在網絡世界當中。所帶來的結果就是人們在網絡空間留下來大量的數字足記,網絡大數據呈現出爆炸式增長的現象。大數據現象,不僅是科技技術領域的革命,也是人類個人管理和引領創新的一次革命。其中,高校作為知識、網絡信息技術和思想等方面都有涉及的最前沿陣地,學校的管理服務模式和教師的教學模式都會受到大數據浪潮的巨大影響。大數據存在于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例如社交網絡、學生信息管理平臺等等,研究大數據并能夠將其運用到高校的教育發展工作中,是時代對其的要求。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確認識到大數據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要趨利避害,并在將其運用到實處。
(一)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
大數據時代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信息的數據化,這些信息是從各個不同的渠道獲得的,然后進行了“數據化”的處理。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判斷高校學生思維乃至思想可能的發展和傳播的過程;能夠通過分析,了解到某個學生他主要活動的區域是哪些,也能了解到同學的生活、學習習慣,為我們更好的了解當代大學生的興趣愛好提供數據支持;大數據也讓我們可以更加便利的了解到學生的人際關系、情感變化。通過這些數據分析,老師們在思想教育上將不再處于被動狀態,可以對部分有思想方面問題的同學進行針對性的溝通,給予幫助。
精準的分析學生的思想動態對我們來說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但是我們可以在技術進步的情況下,將數據變得比以往的準確和真實。以前的技術,我們能夠用的技術僅是通過人為的問卷調查,樣本分析,面對面訪談等單一的形式對部分學生進行調查,用獲得的少量的數據進行分析。但是,當學生知道這是一次調查活動時,所反饋到書面的信息,與真實信息會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這些數據無法非常真實的體現學生想法。大數據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它的數據來自社交網絡,這些信息不但記錄了個人生活,也在無形之中將記錄了每個人的個體數據和其社會關系。
(二)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主要的表現為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的興趣的下降和教師對新時代到來的應對兩個方面。
網絡世界的發展對教育來說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加快學生的信息汲取,增加了學生所能學到的知識;另一方面,學生也有了更多的學習選擇,如果走上了沉迷網絡信息的道路,對思想政治教育不聞不問,是十分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與傳統的思政教育方式相比,網絡的發展為學生帶來了全新的汲取知識的形式,可以及時與同伴共享信息,能夠及時、便捷的了解新鮮資訊。同時網絡世界還能提供大學生的吃喝玩樂,對大學生應該是極具誘惑力的。所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吸引力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技術的進步是無法阻擋的潮流,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素質和教學能力上的挑戰。目前,我國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水平良莠不齊,有些教師對于網絡數據不熟悉甚至不相信,從而影響了教育工作的開展。面對新技術的到來,如果一味地回避只會獲得落后于時代的結果。
(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夠將所獲得的信息進行分類匯總,并且通過自己的經驗深入的分析數據,從而獲得學生的思想情況。例如,教育工作者可以將近幾年的校內社團活動的數據通過大數據的形式變現出來,從而了解到學生的興趣愛好的變化趨勢,及時調整校內活動的組織方式;再比如,通過圖書館的借書系統,了解當代大學生對什么類別的書比較感興趣,將學生們的興趣加入到日常教學當中,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方式,提高服務水平
互聯網的交流自由、平等開放等特點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有以學生為本的觀念,主動關心學生,用學生們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跟他們進行交流,還可以通過QQ、微信等網絡工具與學生進行談心交流,獲得更多的更直接的數據。對于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要積極采取措施,引導其盡早樹立起正確是人生價值觀。
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現延續和發展了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是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辟了一個新型的發展方向,教育工作者們不能夠回避,更甚者,不能夠一味地去抵觸新事物,要順應時代的潮流,將網絡世界打造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陣地。
G
A
1006-0049-(2017)08-01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