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四美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江西 宜春 336000
?
論民間舞蹈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性
藍四美*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江西 宜春 336000
不管是什么民族,每個民族的孩子從小在自己的民族環境里長大,體會著濃郁的地方風情文化,自小就飽受著整個民族環境的影響。自然而然地就領會了本民族舞蹈的意蘊和精神,能夠靈活的抓住本民族舞蹈的精髓之處,是民族民間舞蹈最直接的表演者和傳承者。所以說。保護好傳統的民族風俗文化和民族地域環境,這就要求政府給予少數民族地區物質上和精神上的政策扶持,并對他們發展本民族舞蹈文化進行鼓勵和重視。
除了從保護傳統文化上著手之外,還可以通過現代的科技來對民族民間舞蹈進行宣傳和保護。我們可以利用新媒體,把本來不被人熟知的優秀民族民間舞蹈搬到大屏幕上來,通過網絡上的瀏覽和轉載不斷的被人們所認識。一些瀕臨失傳的民族民間舞蹈也可以通過在電視和網絡上宣傳達到被人熟知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學習和繼承的效果,使傳統民間舞蹈在現代社會也可以順暢的發展。例如:仙游縣麟山官皂隸舞,人民群眾大多不知道這個民間舞,現在已經有面臨失傳的危機。皂隸舞是中國古代“驅鬼除邪”的踏舞,是福建省仙游縣楓亭鎮境內有史以來每年一度的元宵出游和游燈中作為還神接駕的儀仗和娛神、娛人的民間舞蹈,始于清朝道光十九年,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種古老的民間舞,需要老藝人們代代相傳,有了新媒體,舞蹈可以完整的錄制和傳播,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學習,這對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承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在當代,由于社會科技的高速發展和新興事物的不斷涌現,人民群眾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審美品位隨之越來越高。中國民族民間舞不再原地踏步,應該迎接挑戰,順應時代的要求。與時俱進,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不斷創新,取精華去糟粕,注入新鮮血液,民間舞蹈的發展前景才會越來越好。
創新不是推翻傳統,而是在原有的藝術形式和發展方式上進行創新。如果民間舞蹈在很好的傳承下幾十年不變,一直保持原樣,就會使群眾產生審美疲勞,失去審美價值,從而被新時代所淘汰。因此。舞蹈藝術家們建立在對民族民間舞蹈傳統文化深刻研究的基礎上,用豐富的想像力和現代的手法創作出新型的帶有原生態特點的新時代民間舞蹈形象。這種舞蹈不僅有傳統民間舞蹈的民族精髓,兼具有國際性的藝術審美,由此打開中國民間舞蹈的發展之路。從而確保民族民間舞蹈不會因為時代的變化而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之外。
(一)成立中國民間舞蹈研究機構,設立政府專項撥款制度
任何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都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物質保障。一要加大政府力度,成立中國民間舞蹈研究機構,讓老藝術家們潛心研究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推陳出新,制定發展方向。二要給傳統民族民間舞蹈設立專項撥款來創造一個更好的創作和發展環境,讓傳統民族民間舞蹈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堅實的資金保障。
(二)開展民族舞蹈比賽
定期開展民族舞蹈比賽會推動民間舞蹈的繁榮與發展。一是通過各種獎項的爭奪。激發民間舞者的創作激情和表演欲望,增強各民族對本民族的傳統舞蹈文化的熱愛,挖掘藝術瑰寶,讓他們將自身的舞蹈精華展現出來、傳遞下去,從而使本民族舞蹈的文化氣息和藝術成就更加深厚。二是通過電視屏幕和網絡的傳播,讓更多觀眾認識到各民族的舞蹈與文化,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播與傳承。
(三)建設旅游歌舞
我國很多民族的聚集區都是風景獨特,民族氛圍濃郁的旅游平臺,而民族民間舞蹈又是每個民族所獨特而又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所以,我們可以抓住當前旅游業興旺的契機,不斷發展傳統民族文化的旅游景觀,將民族民間舞蹈成分和旅游景點之間合理的融合,是當今社會給民族民間舞蹈的發展提供的新平臺、新機遇。如:福建武夷的《印象大紅袍》,桂林漓江的《印象劉三姐》等等。
(四)從校園中普及中國民間舞蹈
1.在各級各類學校中建設中國民族民間
舞蹈課程。從幼兒園、小學、初中到高中。都應該開設此類舞蹈興趣班,使中國民間舞蹈藝術的普及成為校園里的美育教育,不但讓學生具有良好健康的體態,而且能提高藝術修養,感受舞蹈之美。體會民間舞的民族文化精髓。激發愛國主義感情。同時,加強對少年舞者的培養。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民族民間舞蹈的學習要從娃娃抓起,政府應該加強對青少年舞蹈環境的重視,讓民族民間舞蹈的未來更加茁壯的成長。
2.在各大舞蹈院校設立不同民族舞蹈的課程,能夠讓傳統的民族民間舞蹈更加的系統化、規范化。也讓更多非少數民族聚集區的舞蹈愛好者能夠方便學習不同民族的舞蹈,有利于讓在學院學習民族民間舞蹈的畢業生更好地將民族民間舞蹈進行教授和傳播,擴大中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繼承的范圍。
(五)加強優秀民間舞人才的培養
加強對民間舞蹈人才的挖掘。不放過每一匹千里馬,將埋藏在民間的優秀舞者發掘出來。重點建設高等院校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學科和人才培養方案。為學習民族民間舞蹈的學子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聘請全國各民族舞蹈專家,培養高、精、尖的優秀民間舞人才,使傳統的民族民間舞蹈后繼有人,并成為中堅力量,推動和引領著中國民間舞蹈藝術的進入全新高度。
由于我國民族眾多,文化各異,在歷史的演進中,各民族的優秀文化不斷的傳承和發展。逐漸出現了很多獨具地方特色,風格迥異的民族民間舞蹈。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許多外來的舞種和新的舞蹈方式融入了當代中國人的生活,使我國的傳統民族民間舞蹈遭遇巨大挑戰。中國民間舞蹈作為一種十分古老的藝術形式,是中華文化藝術的精華,是全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寶貴財富。
藍四美(1982-),女,江西高安人,本科,宜春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從事舞蹈教學。
J
A
1006-0049-(2017)08-01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