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策 侯東昱
河北科技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
服裝品牌內涵與品牌其他要素的關系
王 策 侯東昱
河北科技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服裝品牌不單單是指一種名稱、術語、標記、符號或圖形圖案,它還是企業或品牌主體(包括城市、個人等)一切無形資產總和的集中濃縮,用來提高企業的識別度(包括產品或服務),用來與競爭對手的產品或服務相區別。
作為服裝產業大國,中國的服裝品牌起步較晚,相比世界服裝品牌發跡約晚了大概100多年。所以我們的服裝配套產業歷史也很有限:從職業模特的興起,服裝協會的成立,到服裝媒體的產生,也都是在90年代后才開始的,所以沒有時間的積淀和內容的負載,品牌的發展就顯得空洞,沒有文化的沉淀,成就不了真正的品牌。在現階段,國際趨勢的大背景下服裝品牌的建立,服裝品牌的戰略是搶占市場資源的有力契機,而這一切的根基便是品牌內涵和理念的支撐,只有坐牢這一品牌基礎才能促進品牌其他要素的發展。
現階段國內品牌的建立大多停留在的"品牌概念"階段。總是在仿照國外品牌的經營方式和銷售策略,結果往往因經營能力不足或戰略思考的起點不高,致使這些美麗的概念往往只是浮在表面或表現在局部,無法滲透到企業的整體戰略經營中,更無法實現品牌真正的性格化差異與自身特有的競爭優勢,完全沒有品牌的個性化體現和對各自品牌內涵的闡述。這是現階段十分明顯的品牌問題,也就是品牌的內涵不足,沒有文化的積累和創新,不能圍繞一個核心理念對產品進行解讀,更沒有系統性的銷售規劃。
服裝設計風格,產品特點是一個服裝品牌區別于其同類產品,凸顯自身的最直觀的競爭力。隨著市場上服裝產品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怎樣使自己的產品能在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產品的文化內涵成為不可忽視的一塊。
一個有文化內涵的品牌,它的設計是圍繞其內涵進行的,設計師在進行產品設計時是始終保持著一個設計理念的,對于產品的詮釋也是圍繞品牌的內涵進行,所以在服裝面料的選擇,色彩的表現,服裝款式的呈現都是為了體現其品牌核心的內涵問題,這樣一來,整個品牌的產品在系列上,搭配上,以及對穿著者形象的塑造上都實現了高度的統一,時尚潮流瞬息萬變,但只有在追逐潮流的同時植根于品牌內涵,才是對品牌最好的解讀,才能在市場競爭中風格鮮明。
例如,國內知名女裝品牌“藝之卉”,其品牌文化內涵便是寄情于“魚”這一傳統文化產物,通過對魚文化的解讀進行女裝款式的設計,通過服裝來展現職業女性如魚般外柔內剛,含蓄內斂,優雅低調的特性,其款式也是將這樣一種文化表現的淋漓盡致,得到消費者的肯定。因此個性鮮明,內涵豐富的品牌文化才是引導品牌設計的方向主導。
品牌一定要有個性,個性不僅是一句口號,一個畫面,一個廣告片,我們品牌要想走的長久,必須要建立自身的品牌個性系統,而這個系統的最終效果點便是在終端賣場的體現上。
產品的特點和營銷終端的表現,這些可以通過消費者來理解,消費者在接觸你的品牌時,通過服裝的風格特點,店面的整體氛圍,產品的搭配關系等這一綜合性過程的感受來達到對品牌的理解,對品牌背后的文化內涵和想要通過服裝來展現的設計理念有所感悟。所以終端店面的體現,除了要搭配每一季服裝的特色,在店面的色彩和裝飾上要符合品牌內涵,突顯品牌的文化特性,針對內涵當中具象和意象的一些特征進行店面的陳列展示,要和整個品牌所要傳達的文化內涵保持一致。
例如,設計師李小燕在其服裝品牌在店面就設置現磨咖啡的服務,為的就是帶給消費者這種舒適愜意的感受,與其選擇純棉面料,倡導“簡單,環保,熱愛生命”的品牌內涵十分切合。因此銷售終端不僅是產品的銷售也是文化的感染,這一內涵等同于我們對整個品牌的一個思想中心,整個對品牌的運作都要圍繞其來進行。
在品牌長遠發展中,品牌文化與內涵都深遠地影響著品牌長遠發展,決定品牌的成敗。品牌的內涵與理念是核心競爭力必然要素,將為品牌建設指明方向。
從消費者而言,他們通過品牌來識別不同的企業文化。所以可以這樣說,品牌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凝結在品牌中,也是對滲透在品牌經營全過程中的理念、意志、行為規范和團隊風格的體現。因此,當產品或服務的同質化程度越來越高,企業在質量、價格、渠道上越來越不能制造差異來獲得競爭優勢的時候,品牌正好提供了有效的解決之道。
但就品牌追求的終極目標來看,是要實現品牌價值的最大化,而不僅僅是銷售額度的增加。品牌價值的提升還體現在品牌對社會的價值創造和文化引導。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服裝品牌開始以品牌內涵為基礎做品牌的延伸,例如,將服裝與生活方式態度結合起來,建立體驗館,生活館等文化藝術場所,或者建立創意產業園發展文化產業。這些都是品牌的建設和延伸,但其根本是以文化內涵為基礎的。正確合理的品牌內涵必然需要歷史的沉積和文化的沉淀,而這些與社會變遷也息息相關,因此許多企業開始從文化傳承和延伸的角度開始品牌的建設,是十分符合當下的社會狀況的。
一個品牌的建設,它的表象是產品的特色,銷售模式的新奇,銷售終端的個性化和人性化,其內在便是該品牌的文化沉積,以及對社會的文化引導。只有真正重視品牌內涵建設的企業,才能走的長久,才能更好的發展下去。
[1]寧俊.服裝品牌個性理論與實務.中國紡織出版社,2011.
[2]邵獻.偉服裝品牌設計.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
[3]于君英.中國市場服裝品牌價值研究:消費時尚風向標.企業管理出版社,2011.
[4][美]瑞夫金,林海,譯.品牌命名:世界知名品牌背后的故事.企業管理出版社,2007.
F
A
1006-0049-(2017)08-01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