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昊天
江蘇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江蘇 鎮江 212013
?
城鎮老齡事業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沈昊天*
江蘇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江蘇 鎮江 212013
據相關機構統計,我國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社會中老年人口占比量最大地區之一,也是老齡時代形成速度最為快捷的地區之一。在這種背景之下,創新發展城鄉鎮老年人服務保障事業,通過立法規定健全完善社會化的養老保障、醫療衛生等項服務體系,積極打造老年人的宜居工程與宜居環境,努力構建面向老年人群體的健康向上的群眾文化,對于有效應對人口結構的老齡化和促進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創新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
依據相關機構的統計數據,2015年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22億,占總人口的16.15%。預計到達2020年度時,全國老年人口將達2.4億以上,老齡人口在總人口的占比量將達到17.1%以上,而其中僅是8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將愈過3000萬大關。而到2025年,預計六十歲以上人口將達到3億,成為超老年型國家。
除了這些我國的人口結構也在發生著變化,從2005年到2015年近十年65歲及以上人口逐年增加,人口紅利逐漸消失,這意味著創造價值的勞動力的減少。因此,養老問題的嚴重性和必要性浮出水面。
(一)我國城鎮老齡事業發展中的問題
1.普惠性與公平性不夠
保障和服務老年人的生活和文化需求是政府機構的基本服務職能之一,這種服務體現出普惠性與公平性的顯著特點。而立足我國的養老與醫療保險兩個視角方向來看,盡管全國已經實施了全方位的制度覆蓋,但是因為一些客觀因素的制約,仍有少數老年人缺乏政策機制的優惠待遇,甚至難以享受到政府機構的經濟救助,這將導致他們的生活與生存陷入到較為困難的境地。
2.管理部門效率底下,缺乏法律規范
盡管國務院成立了全國老齡委,其主要是擔當指導和督促全國各地的老年人服務保障工作。然而各地方管理部門卻良莠不齊。普遍存在辦事效率底下,管理理念落后等問題,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發展需要。同時,隨著民辦養老機構的發展,社會福利機構行業的發展和管理也產生許多問題,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監督,很多方面仍然沒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從養老基金來看,行政機構和管理機構未能有效分開,導致分工不明確,效率低下;從醫療保險上看,由于缺乏法律制度規范,醫生、制藥企業等相互勾結,提高藥價,導致老年人看病難,看不起病。很多方面仍然沒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
3.養老機構、人員、經費不能滿足需要
由于我國老齡人口的快速增加,現有的養老機構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要,重點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一是區域與區域的發展不夠平衡。二是安置能力不夠。三是服務功能單一。從有些養老機構的運作來看,僅僅是提供吃住條件,而在文化、體育以及娛樂方面非常乏力,難以適應老年人群體的多元化需求。
(二)我國老齡事業發展的對策
著名社會學家楊燕綏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就曾強調指出,最為理想的老齡社會必須是老年人口占比量較大,社會和經濟相對穩定而發達,老年人的保障性服務在政府機構的行政服務系統中占據較為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我國未富先老的發展狀態下,我們很有必要去糾正未備先老客觀局面。筆者認為我國老齡事業的發展可從以下幾點來考慮:
1.加大國家投入,完善體制建設
國家加大財政投入,各級政府都應加大對新建、改建和擴建養老服務設施的投入,同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體制建設,形成一個管理有序、分工明確的老齡工作體系。加強執法檢查監督,積極開展老年人思想道德以及法制教育,進一步提高整個社會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緊迫感和責任意識。構建相對獨立的以政府為主導的養老基金系統,對社會養老基金實施依法征收和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城鄉老年人的社會保障體系。同時,政府需要解決好養老服務的定位問題,那些私人定制的高端服務應該由社會機構來完成。
2.積極發展老齡產業
老齡人口的保障和服務產業是為了有效適應老年人群體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而逐漸發展而成的產業。其重點涵蓋了生產與服務等項產業。但從當前來看,我國的相關老齡產業主要局限在保健、醫藥等少數領域。而在電子、助行、康復、護理器材、喪葬等市場有需求的方面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同時老齡服務中的老年病醫院、老年護理院以及居家服務機構也是老齡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領域,而老齡金融中的保險、理財和長期債券等領域更是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而隨著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老齡人口的剛性需求,我國的老齡產業將在未來一段時間迎來發展的黃金階段。
3.擴大社會化服務隊伍
國家繼續制定和實施更加有力的政策機制,設立相應編制和就業崗位,滿足社會養老事業發展人才需求。鼓勵醫療、救護、營養等專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到養老機構就業,提高養老服務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安排部分下崗職工和社會各方面的志愿力量,承擔起為社區老年人服務的有關工作,鼓勵低齡和健康老人為高齡老人服務。加大與當地醫療單位合作力度,積極探索醫療與養老結構新型發展模式等。
綜上所述,我國的老齡工作從當前來看存在著明顯的瓶頸性問題。擴大老齡化工作保障服務的專門隊伍,是促進老齡化工作可持續創新發展的基本保障。與之同時,要積極加大政府機構的財政投入、促進體制建設的全面完善,在新時期下積極發展老齡產業。在“十三五”時期,我國老齡事業發展機遇和挑戰并存,但機遇大于挑戰。發展老齡事業,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參與。
[1]江蘇省《“十三五”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2016.10.
[2]范中原,王松嶺.我國各省市老齡事業發展現狀的比較研究.當代經濟管理,2012(11).
[3]徐曉宗,朱溟生.老齡事業發展:一個文獻研究綜述.經濟師,2016(2).
[4]《中國經濟周刊》,2015(6,7).
沈昊天(1995-),男,漢族,江蘇南京人,江蘇大學,本科生,研究方向:社科。
D
A
1006-0049-(2017)08-026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