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若新 ,邵磊 ,于德燕 ,王懷東
(1.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山東 濟南 250023;2.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北京 平谷 101206;3.濟南市歷城區畜牧獸醫局,山東 濟南 250100)
籠養肉種雞育雛育成期的均勻度管理
殷若新1,邵磊2,于德燕3,王懷東3
(1.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山東 濟南 250023;2.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北京 平谷 101206;3.濟南市歷城區畜牧獸醫局,山東 濟南 250100)
在肉種雞飼養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其優秀的遺傳潛力,取得最佳經濟效益,必須要提供良好的雞舍環境,特別關注種雞全程體重控制及均勻度的管理。在肉種雞育雛和育成階段的生產管理過程中,體重是雞只生長發育的基礎,均勻度是種雞雞群發揮生產性能、產生經濟效益的關鍵。
肉雞飼養管理過程中,日糧的分配是根據體重標準供給雞群相應的飼料量,但在實際飼料分配過程中做不到逐只稱料分配,只能采取群體稱料分配,這樣就會造成雞只采食不同,出現體重差異,從而導致雞群生長發育均一性較差。
同時,在肉種雞育雛育成期的飼養管理過程中,雞只個體的開食早晚不同,個體間采食能力存在差異等,這些情況都是造成雞只個體體重的差異,導致雞群均勻度較差的因素。
由于肉種雞生長發育快,采食量大,脂肪沉積較快,生產中,通常采取限飼的飼料分配方式。對其均勻度的管理主要是通過限飼管理來實現,限飼方式包括限量、限質和限時。籠養條件下,必須做到每籠雞只數相同,每籠雞群能同時采食,且飼料分配均勻,這是保證均勻度的關鍵所在。
根據肉種雞在育成育雛期的生長發育特點,將均勻度的管理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1~28日齡、29~63日齡;64~105日齡。分段管理的目的是,根據每一階段末雞群體重和均勻度情況,分別制定下一階段的限飼量,即飼料分配量,使雞群體重達到標準,同時維持較高均勻度。
2.1 1~28日齡 根據雛雞的生理特點,切實搞好早期雞舍環境條件控制和雞群的管理,確保骨骼、免疫系統、心血管功能、羽毛生長在早期發育好。這一階段是雞只體內蛋白質和能量的積累階段,使雞只個體充分發揮生長性能,產生體重差異,對雞群均勻度不過多追求。本階段日糧的蛋白質水平和代謝能水平較高,日糧參考標準供給量進行分配。在早期生長階段,出現體重不達標或食欲不振時要立即采取相應措施,盡早采取措施可避免在育雛后期由于均勻度不好及重要生理器官發育受阻而產生的不良后果。
限飼方式是第一周自由采食,前3d檢查雞群嗉囊飽滿度,將3日齡末仍未開食的雞只予以淘汰;從第二周開始限量,每日供給量根據標準日飼喂量執行;第三周開始限時,即選擇一天或幾天停料,將7d標準飼喂量在計劃天數內喂完。限時方式主要有:喂 6停1,喂 5停 2,喂 4停 3,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停喂天數。應該注意的是無論選擇哪一種方式,每周最后一天應該停料,保證雞群體重測定時處于空腹狀態;第四周繼續執行三周齡的限飼方式,在周末對雞群進行普測,并按照體重對雞群進行分檔,這周是均勻度管理的關鍵點,關系著均勻度管理的成敗。分檔越細,均勻度控制效果越好。一般將雞群按照標準體重 (以下均用W表示)分為6檔,三個級別:
第一級別:3檔為W~W×105%,4檔為W~W×95%。
第二級別:2檔為 W×105%~W×110%,5檔為W×95%~W×90%。
第三級別:1檔>W×110%,6檔<W×90%。
其中第一、二級別內雞群的均勻度分別為100%,第三級別內的雞群均勻度也可達到90%以上。
2.2 29~63日齡 這一階段是均勻度管理的重點,主要任務就是按照四周齡末的分檔進行限飼。這一階段肉種雞生長速度較快,最好采用限飼強度大的方法控制體重快速增長,也是降低維持需要的階段。一般從第五周開始限質,降低日糧蛋白質和能量水平。本階段實行限量、限時和限質相結合的飼料分配方式,對雞群均勻度的管理主要是通過限量來實現,即根據各檔的平均體重情況,供給相應量的日糧,具體步驟為:
2.2.1 比較4周齡整群平均體重與標準體重,參考五周齡的標準喂料量,確定其實際均料量。
2.2.2 根據 4、5、6、7、8、9 周齡標準體重和喂料量,計算各周齡的飼料轉化比。
2.2.3 根據料肉比,以步驟1中確定的實際喂料量為起始料量,計算各檔到9周齡時達到標準體重分別所需的喂料總量。
2.2.4 將喂料總量分配至各周,從而確定各檔每周的日喂料量,原則是周喂料量隨著日齡增大而增加,且相鄰兩周日均料量差值不得高于5g。
2.2.5 將步驟4中的各檔每周日喂料量轉化為整群的平均料量,與步驟1中的實際料量進行比較,兩者應該一致或者接近,否則,重復步驟4,直至數值一致。
2.2.6 每周末,分別抽測各檔5%的個體,進行體重監控。
這就是本階段均勻度管理的分檔限量方式,即本階段的均勻度管理是通過調整各檔日喂料量實現的。9周齡末對各檔雞群進行普測,分別關注其體重與均勻度,應該注意如果在該階段仍有個別群體(檔)到9周齡無法達到標準體重,應在下一階段繼續調整。
29~70日齡是公雞肌肉、肌腱組織和韌帶發育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公雞的雙腿發育快速,任何偏離生長曲線標準的情況都可對公雞成年后的成活率和生產性能帶來不良影響。8周齡時,85%的骨架發育基本結束,此階段一定要達到,甚至要超過早期的體重標準,否則種公雞已成熟的體形要比最佳理想的體形要小些。
2.3 64~105日齡 這一階段主要是對各檔雞群進行微調,對沒有達到體重標準或者均勻度較差的雞群重新分檔。通過29~63日齡的分檔限飼,各檔雞群體重接近標準體重,整體均勻度較高,但各檔中也會出現體重過大或過小的個體,在9周齡普測時,依標準體重±10%為標準,將各檔中標準體重范圍外的雞只挑出,組成大體重群和小體重群分別進行限量管理,對于標準范圍內的雞群統一按照標準日料量進行飼喂。直到15周齡末,雞群體重均勻度會達到較高水平。
籠養肉種雞育雛育成期的均勻度管理,是通過限飼的方法,使雞只體重達到標準體重來實現的。
S831.4
C
1673-1085(2017)11-0019-02
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