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郭龍宗,石海春
(山東益生畜牧獸醫科學研究院,山東 煙臺 264000)
雞滑液囊支原體病的診斷和防治措施
李燕,郭龍宗,石海春
(山東益生畜牧獸醫科學研究院,山東 煙臺 264000)
雞滑液囊支原體病又稱雞霉形體病,是雞滑液囊支原體(MS)引起雞、鴨、鵝、鵪鶉、鴿等禽類的一種以關節滲出性的滑液囊膜炎及腱鞘滑膜炎為特征的急性或慢性傳染病。該病四季均可發生但主要以氣候多變的冬春季多發,早期以氣囊炎為特征,最常表現為亞臨床型上呼吸道感染,進而出現急性或慢性滑液囊炎癥,影響雞只運動和采食,妨礙種雞交配,降低產蛋率、蛋品質和孵化率。與雞毒支原體(MG)一樣,雞滑液囊支原體感染遍及全球,而且近年來有增多趨勢,給養雞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本文簡述了MS的病原學特征、流行特點、臨床癥狀、診斷方法和防治措施,供同行參考。
MS是一種大小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的原核微生物,呈多形態的球形體或球桿狀,直徑約0.2~0.4μm,革蘭氏染色陰性。只有一個血清型,不同菌株的致病力有差異。人工首次培養培養時,用棉拭子采集病雞的鼻腔、氣管、腫脹關節及氣囊等部位的樣品,將棉拭子內容物擠壓到液體培養基中進行培養,最適培養溫度為37℃,由于組織抗原、抗體和毒素的存在,一般需在24h后繼代移植一次,轉移至改良Frey氏培養基上培養3~5d后,可在低倍鏡下觀察到隆起、煎蛋樣菌落。也可通過卵黃囊接種9日齡雞胚,6~11d后,死胚表現為胚體發育不良、全身水腫、肝壞死、脾腫大及皮膚出血點、尿囊膜出血等。
MS對外界環境抵抗力弱,對酸、高溫敏感。多種消毒劑均可將其殺死。污染MS的雞舍經清潔和消毒、空置通風,不會引起1日齡雛雞感染。研究表明,MS在棉織物中可存活2d,羽毛中可存活3d,在木頭、秸稈中可存活12h;MS對泰樂菌素、氯霉素、恩諾沙星、諾氟沙星、鏈霉素等抗生素較為敏感,體內易對大環內酯類藥物產生抗藥性。
MS在冬春季節發病率更高,幼齡雞群較易感,由于成年雞群對MS抵抗力較強,這就使得成年雞感染后多呈為隱性經過。引進品種或品系的雞發病率要高于本土品種,商品代雞群感染陽性率高于父母代,父母代高于祖代。父母代公雞發病率顯著高于母雞,開產前公母合群后,母雞感染率會逐漸增加。
病雞及隱形感染雞群為該病的主要傳染源,MS可以通過種蛋進行垂直傳播,垂直傳播率可達100%,最早在6~7日齡即可發現感染性滑膜炎癥狀。不同來源的種蛋極有可能發生交叉污染。對種雞用抗生素治療可以減少但不能消除感染。過去曾對種蛋用抗生素,如泰樂菌素和慶大霉素壓力藥浴來減少經蛋傳播。
MS水平傳播以呼吸道途徑為主,氣管是主要的靶組織。MS在氣管中可以持續存在數周而不引起臨床癥狀或血清學反應,這就意味著感染雞群不能被發現,從而對其它雞群構成潛在的威脅。病雞分泌物污染的飼料、羽毛、空氣、飲水以及吸血昆蟲、雞群交配、野生鳥類等都可能引起該病的水平傳播。
MS菌株的特性有很大差異,致病力溫和或無致病性菌株常常不引發嚴重疾病甚至無任何影響,但致病性較強的菌株常引發呼吸道疾病和滑膜炎癥狀。
經呼吸道感染的雞在4~6d時出現輕度啰音,主要表現慢性亞臨床癥狀。接種呼吸道病毒疫苗可能是一種誘因,某些病例還并發大腸桿菌感染。實驗結果表明,新城疫病毒(NDV)、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IBV)、禽肺病毒(APV)以及疫苗毒可以加重MS感染。并發感染時,環境溫度低、氨氣濃度過高等可以大大加重氣囊病變,而且與病毒毒力有關。所以該病的控制與其它呼吸道疾病相輔相成,包括油苗免疫的免疫反應,例如ND、IB、IBD的免疫,若疫苗毒力太強,或排毒造成法氏囊損傷等,就會加重MS的呼吸道癥狀。種雞產蛋期也需要控制各種呼吸道疾病,防止垂直傳播。MS感染也造成蛋殼尖端缺陷,即蛋殼表面出現黑色、粗糙斑點,光照時鈍端出現明顯透光性強的分界線。
以傳染性滑膜炎為主要癥狀的雞群,感染初期,出現輕微的呼吸道癥狀。隨著病程延長,病雞精神沉郁、蹲臥不動、雞冠蒼白、排綠色稀便。較典型的表現跗關節、趾關節,甚至翅關節等關節腫脹、變形,腳墊腫脹,龍骨變硬,病雞因為行動不便,影響采食和飲水,最后衰竭死亡。剖檢癥狀為跗關節內有黃色、粘性至干酪樣滲出物,跗關節內滲出物蔓延至腓腸肌和腓骨長肌之間,脾臟腫脹、肝臟見紅綠色斑駁,胸部囊腫內形成黃色豆腐渣樣或奶酪樣物。這些病變需要與大腸桿菌和葡萄球菌的感染相區分,MS感染往往具有全身性,翅關節、跗關節、膝關節,甚至股骨頭處都可見炎性滲出,而大腸桿菌的感染則主要以股骨頭壞死、跗關節、膝關節炎為主,極少波及翅關節;葡萄球菌感染也會產生黃色滲出,但皮下多出現膠凍樣,且以跗關節和趾關節為主。這些都可以通過實驗室進行微生物檢測來區分。
根據臨床癥狀、剖檢病變及病理變化可以對MS初步判斷,要確診還需要依靠實驗室診斷方法。常用的實驗室診斷方法包括病原分離鑒定、血清學診斷及分子生物學方法。
MS的分離培養可選用添加血清的改良Frey氏培養基和SPF雞胚,病料可選擇疑似感染雞的爪墊、關節滲出物,氣管、口腔、鼻腔、泄殖腔拭子等。急性期病雞易于分離,慢性期病變組織中少有病原。病原分離培養是最準確、可靠的方法,但此方法難度較大,耗時較長,尤其是在多種支原體及細菌混合感染時,不適用于快速診斷。
血清學檢測由于操作簡單、診斷快速,常作為MS的初步診斷方法。常用的血清學檢測方法有血清平板凝集試驗(SPA)、血凝抑制試驗(HI)、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三種。但是任何血清學方法都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陽性,所以不能單獨以依賴某一種血清學方法來確診,血清學檢測發現的陽性樣本應進一步鑒定。
隨著分子生物學發展和MS全基因組測定完成,PCR方法成為快速有效的檢測方法。近年來研究發現,多重PCR技術和探針雜交法均有較高的靈敏性,還可以同時檢出多種病原,節約檢測成本和時間。國外科學家發明了一種能快速高效鑒別9種禽呼吸道病原的實驗室基因表達分析器和一種高度靈敏的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LAMP),提升了MS分子生物學診斷方法的準確性和實效性。
免疫接種是目前預防MS的主要手段。滅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還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唯一投入使用的疫苗是澳大利亞經突變篩選出的一種活的溫度敏感型MS疫苗(MS-H株),由MS-H野毒株 86079/7NS經過 N-甲基-N′-硝基-N′-亞硝基胍誘變獲得的弱毒疫苗,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實驗室和臨床上已經得到證實,現已廣泛使用。噴霧免疫和點眼滴鼻免疫兩種方式均可達到較好效果。此外,MS-H疫苗與多種呼吸道病毒弱毒苗共同接種也是安全的。MG疫苗免疫對MS感染會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保護力不足。
對于MS陽性雞群,藥物治療能夠有效降低MS的感染,及時減輕發病癥狀。發現跗關節腫脹的雞只,要隨時挑出,綜合治療。因為MS會產生抗藥性和耐藥性,而且不同病例中菌株對抗生素敏感性不同,因此要根據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擇藥物進行治療。常用的藥物有支原凈、利高霉素、泰樂菌素、恩諾沙星、鏈霉素等,要連續用藥才有效果,對于關節病變嚴重或極度消瘦的雞,直接淘汰。
MS即可垂直傳播,又可水平傳播,雞群一旦感染將很難根除,因此,要堅持預防為主、加強管理和綜合防治的原則。在購進雛雞時嚴格把關,堅持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保持雞舍通風良好,降低飼養密度,加強消毒和檢疫,免疫時使用SPF疫苗,這些綜合性生物安全措施對維持雞群呼吸道健康和保持雞群MS陰性狀態至關重要。
食尚資訊 多喝酸奶補充腸道益生菌?
人體腸道疾病九成以上都是自身菌群失調引起的,許多人希望通過每天喝酸奶和乳酸飲料來補益腸道的益生菌,緩解便秘、排便不暢等問題,卻總是不盡如人意。天天喝酸奶,腸道內的益生菌依然缺乏,這是為什么呢?
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的專家告訴記者,補菌就一定有作用是種誤區。“首先,能不能保證補充的是活性益生菌是個問題。”專家解釋,益生菌產生功效的基礎是保持活性,而酸奶從制成到送到消費者手中要經過生產、物流、銷售這一漫長的過程,其間溫度變化會大大破壞益生菌的活性。“而且酸奶食用后要經過胃酸、膽汁,這種高酸環境,也會腐蝕其活性。”因此,酸奶中的益生菌活菌數量很少,活性也差。
此外,人體對益生菌的需求量有個性差異,這與腸道的正常菌群缺失程度及有害菌的存在數量有關,“目前,我國乳酸菌標準有明確規定,酸奶中活菌數量需達每毫升100萬個,否則,到達大腸的活菌數量沒有保證。”“不是所有的菌種對改善腸胃都有效果。”專家指出,目前以乳酸菌和雙歧桿菌為主的復合活性益生菌具有明顯效果,而市場中的酸奶和乳酸飲料則大量加入糖和甜味劑,甚至增稠劑、色素、香精等成分,不利健康。
專家提醒,日常飲食中,紅薯、山藥、香蕉、黃豆、胡蘿卜等食物中含有很好的益生元成分,有助于益生菌的增殖。而如果腸道已經菌群紊亂或長期存在菌群失調問題,需要有針對性地食用益生菌、益生元,并攝入充足的水分、電解質、優質蛋白、B族維生素等基礎營養。
S858.312.62
C
1673-1085(2017)11-0027-03
2017-10-08
李燕(1985-),浙江大學研究生學歷,就職于山東益生畜牧獸醫科學研究院,電子郵箱:1985.liy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