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五成
我國突發性群體事件的發生原因及特點分析*
金五成**
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1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文明建設又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司法機關要防范群體事件的發生并且理性地處理已經發生的各類事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防止突發性群體事件的發生,進一步提升全社會文明意識具有重大意義。群體性突發事件是社會矛盾的綜合反映,它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影響了社會治安。因此,要想構建一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正確對待、正確處理群體性突發事件,找準突發性群體事件的原因,研究其在新形勢下所表現出來的特征,進而找到處理問題的措施,讓突發性群體事件的處理走上法治化與規范化的道路。
司法機關;突發性群體事件;社會文明
經濟體制的變革、社會結構重新調整,利益重新分配,影響重大的社會變革在帶來國家進步的同時,也產生了很多負面的影響。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不同階層的人員得到的利益也并不一樣,中上層階級的人員從中獲益很大,而低層人員可能隨之帶來的是很多困難,這之間就產生了不平等、矛盾。而這些矛盾、不平等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就可能埋下隱患,比如:企業轉制過程中如果員工的利益得不到滿足或者職工下崗,往往就會引發集體上訪,在勞資糾紛中勞動者維權、與經濟形勢密切相關的社會騷亂、貴州群眾圍攻政府大樓、云南麗江的群體性事件等擾亂社會秩序的突發事件普遍存在。
(一)群體性突發事件是社會矛盾積聚到一定程度才爆發出來的
群體性歷史遺留的社會矛盾可以大體概括為:國有企業改革造成一部分職工下崗,沒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再次就業的困難加大、基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矛盾進一步加劇;歷史遺留的自然資源權屬糾紛長期得不到解決,得不到補償;民族與民族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的問題與矛盾以及其他歷史遺留的社會糾紛等。一起群體性突發事件并不就是“突發的”,而是事件的內在矛盾逐漸累計,各種矛盾利益相互交織、影響的過程。貧富差距、階層矛盾一直存在,從未消失,進一步表現為:移民糾紛、拆遷糾紛、資源開發等矛盾,才會造成一起嚴重的打、砸、搶、燒等群體性事件。
(二)官員腐敗現象嚴重,官民之間關系緊張
一些基層的組織管理混亂、精神渙散,官僚主義作風和腐敗現象充斥。有些基層干部沒有應有的責任心,對于人民的訴求與呼聲置之不理;有的干部覺得自己做出過一點貢獻,就覺得自己貪圖錢財、公款吃喝等行為理所應當;在其位不謀其職,在其位亂謀其權的行為大量存在;不為人民辦實事,對于人民的訴求能拖則拖,職責相互推諉。還有些基層干部不顧客觀實際大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對當地的民眾的生產與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不站在人民的角度思考問題,“面子”工程也普遍存在,致使官民之間關系緊張。
(三)群體性突發事件多涉及弱勢群體的利益
利益是驅動人們進行一系列活動的最根本的因素。群體性突發事件大多涉及弱勢群體的利益。下崗工人、農民、個體戶、私營企業、移民等權益受到損害的弱勢群體,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權益的不到保障、收入極其低。社會轉型期利益矛盾和群體利益沖突的主要特征包括:利益結構多元化、利益差別擴大化和利益對立明顯化。隨著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社會群體利益多樣化,除了共同利益、根本利益外,還會涉及某些群體的具體利益,如:福利薪酬、就業創業、搬遷拆遷、征地補償、移民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是釀成突發性群體事件的主要原因。由于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弱勢群體的心里難免會存在不公平感,然而就會通過群體性事件表現出來。
(四)群體性突發事件大多屬于人民內部矛盾
因為目前我國的群體性突發事件大都由于利益沖突所導致,所以群體性突發事件一般表現為對抗性。從總體上看,這種事件的性質是人民內部引起的矛盾。是人民內部矛盾激化的表現。只有認識到群體性突發事件的性質,正確處理矛盾,才不會導致出現巨大錯誤。如果矛盾處理不當,就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影響。此類事件大多屬于人民內部矛盾,人民內部矛盾就要在人民內部解決。公眾在面對某一社會問題尤其是涉及面廣的社會問題時,已經習慣于采用一種不寬容、極端、不妥協的心態去面對這件事情。這對于政府來說治理難度非常之大,認清人民內部的矛盾到底是什么,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一)參與人數逐漸增多,規模呈上升趨勢,參與主體涉及領域逐漸增加
現階段,突發性群體事件發生的起數在增加,規模不斷擴大,參加人員涉及多個領域,如:農村、城市、學校、企業、機關等多個領域;參與人員包括:學生、教師、軍人、農民、下崗工人等各階層人員。這些人員組成的組織陣列強大,有領導、有組織。領導者是非常具有影響力的,有很強大的操縱力和號召力。有的地方會成立非法組織與政府對抗。多種矛盾相互交織與影響,有些人們的合理要求與另一些人們的無理要求相交織,人們的過激行為與少數人的違法行為相交織。如果一旦應對不當,就會激化矛盾。
(二)危害嚴重、影響大、對抗激烈
群體性突發事件的組織行為激烈、對抗性加劇、危害性非常嚴重。
在公路上攔截公車、占用公共場所、砸毀機車;在黨政機關門口進行圍堵、聚集;對工作人員大打出手;因為土地、資源等利益糾紛而引發大規模的武裝械斗,進而造成大量人員受傷。這類群體的不滿情緒是群體性突發事件爆發的基礎,正是由于這類群體的不滿才可能導致他們愿意聽信那些不利于政府的謠言,不相信政府,運用暴力行為去解決問題,來發泄自己心中的不滿情緒。
(三)群體性突發事件具有反復性、反彈性
群體性突發事件的發生既有合理地訴求也有不合理的要求,在他們的情緒中既有理性因素,也有非理性因素。多發生在地區、行業相對集中的地方。如果某次的群體性突發事件的影響沒有得到應有的解決,那么民眾會再次進行組織,來規劃下次的群體性突發事件。比如一些國有企業由于制度的變革,導致很多職工下崗,沒有了收入來源,基本生活保障不了。也存在一些經營不善、陷入困境的企業,不能按時給職工發放工資、退休金等,這些職工就會組織成一個群體,進而與企業進行對抗。一般此類事件的規模較大、企業把問題在短時間內解決不了,就會導致同一種性質的群體性突發事件再次發生,反復進行。
我國現行的社會制度為避免群體性突發事件提供了根本性的制度保障,但是由于群體性突發事件中存在諸多因素,要想從根本上杜絕這類事件的發生是不可能的。群體性突發事件也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一種“副產品”。總之,在問題在得不到解決時,群眾往往就會把群體性突發事件作為訴求得到解決的捷徑。首先,我們要用理性的態度看待群體性突發事件,對其特征進行進一步研究,正確看待在以現代化為取向、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社會背景下出現的這一現象,這樣才有助于找到化解群體性突發事件切實有效的治理之道。其次,要防止群體性突發事件的發生,就要對這類群體的不滿作出回應,需求解決之道。同時,還要保持民眾表達不滿的渠道暢通無阻,渠道設置要人性化。最后,要重返考慮到民眾的需求,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真心實意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
[1]趙鼎新.西方社會運動與革命理論發展之評述——站在中國的角度思考[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1).
[2]王來華.論群體性突發事件的基本內涵、特征和類型[J].天津社會科學,2010(02).
[3]馮仕政.西方社會運動研究現狀與范式[J].國外社會科學,2013(05).
[4]裴宜理.社會運動理論的發展[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14(04).
[5]于建嶸.社會泄憤事件中的群體心理研究——對“甕安事件”發生機制的一種解釋[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9(04).
*《地方政府應對突發性群體事件輿情危機管理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L16BGL027)。
D
A
1006-0049-(2017)16-0035-02
**作者簡介:金五成(1977-),男,漢族,遼寧錦州人,研究生,碩士學位,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副教授,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