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雯
淺析如何將“長征精神”融入“90后”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
郭 雯*
西安音樂學院民樂系,陜西 西安 710061
理想信念教育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而長征精神的寶貴思想恰是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中缺失的一部分,所以本文從“90后”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現狀入手,探析“90后”大學生為何理想信念缺失并闡述長征精神融入“90后”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性,最終提出將“長征精神”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徑。
長征精神;理想信念教育;“90后”大學生
(一)缺乏明確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
根據調查顯示,“7%的‘90后’大學生認為共產主義是‘遙遠的、虛幻的、永遠不能實現的純粹空想’,57%的‘90后’大學生認為共產主義‘愿望雖美好卻難以達到’,而僅有36%的‘90后’大學生認為共產主義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另外,由于價值選擇的多樣性,很多大學生在選擇人生之路、確定人生理想時感到十分困惑與迷茫,最終選擇對理想信念持“虛無主義”態度。
另一方面,科技的發展也給90后的大學生給你帶來了困惑,精神世界的極度空虛、社會道德滑坡使一些“90后”大學生產生了迷失感,那么90后大學生對共產主義社會的理解又是怎樣的呢!根據調查顯示,有“20%的大學生認為共產主義社會是空想主義,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有58%的大學生認為共產主義社會‘是一種人類美好的愿望,實現起來有困難。而認為共產主義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的只占22%”。
(二)注重功利、講求實際,弱化奉獻精神
“90后”大學生中普遍存在持“功利主義態度”對待理性信念的現象,帶有明顯的“功利”色彩和“實用”色彩。比如過于強調個人的生活和職業理想,生活理想上過度追求物質享受,道德理想上不注重奉獻而注重實惠和實用,職業理想上尤其偏重經濟和權利價值,甚至認為功利是解決一切困惑的鑰匙,這不可避免的導致了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由于“90后”大學生正處在“我國經濟發展迅速,社會結構激烈的轉型時期,其思想觀念也較為開放,導致價值觀趨于多元化發展”,使90后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較差、缺少集體主義精神、組織紀律觀念淡薄。比如沒有集體意識,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對勞動沒有準確的認識,也不會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而高消費,超前消費,盲目追求名牌、趕時髦,消費觀念超前;集體主義觀念單薄,奉行個人利己主義,過度計較個人得失,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集體和他人的得失;我行我素,逆反心理強,不遵守校規校紀的現象經常發生。
(三)缺乏集體主義精神,組織意識淡薄
據調查統計,“90后”大學生中有一多半的學生認為集體主義精神是當代大學生為人處世、學習生活必須踐行的準則,但也有10%的學生認為集體主義精神是建立在不損壞個人利益基礎上的。由此可見,90后大學生的集體這一觀念還是比較淡薄的,大部分大學生會以集體利益為重,但前提是個人利益不受損。還有一小部分大學生是奉行利己主義,計較個人得失,不顧集體和他人得失。90后的大學生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寵愛、無拘無束,逆反心理強、崇尚自由,因而在學校遲到早退的現象屢屢發生。
如前所述,“90后”的大學生在理想信念上缺乏堅定性,對組織紀律觀念淡薄,又缺乏吃苦耐勞和集體主義精神,因而他們迫切需要受到長征精神的洗禮,將長征精神的意義深化到自己的實際行動中,讓長征精神得到弘揚和傳承。
(一)長征精神是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我黨一向注重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強調,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是大學生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習近平指出:“共青團的工作要把握住廣大青年的脈搏,提高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關鍵是要高舉理想信念旗幟。”當前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重點之一就是引導廣大師生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激發他們投身改革開放事業的巨大熱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國夢。
(二)長征精神是解決“”90后“”大學生信仰危機的有效途徑
90后大學生是在經濟高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和平年代成長起來的,對于舊社會的生活及抗戰時期的艱苦環境是無法了解和體會的,更不會體會到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對于中國共產黨的豐功偉績更是知道的少之又少,所以會出現政治立場淡薄,缺乏社會理想的現象,因此,我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要充分利用長征精神的基本內涵和一些生動案例,來教育、引導90后大學生深入了解黨的歷史,了解長征精神,同時,這也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走向勝利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
(三)長征精神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集體主義精神和實事求是精神
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法寶一定離不開嚴明的戰斗紀律。“90后”大學生正是需要加強這種嚴明的組織紀律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要讓大學生懂得:共產主義道德的核心是集體主義,同時它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標志和調節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一把標尺。
(一)充分發揮高校宣傳教育長征精神主陣地和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
1.讓“長征精神”走進課堂、走進學生,塑造弘揚長征精神的校園文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個能夠充分挖掘長征及長征精神的重要宣傳途徑,這就需要任課教師廣泛采用教學手段,如:講座、觀看視頻、互相討論、觀摩學習、主題演講、征文競賽等將英雄事跡和感人故事展現出來,采訪老紅軍,讓“90后”的大學生起身感受紅軍的精神。將理論不再停留在書本里,真正做到把長征及長征精神引入課本、引入教學、引入學生頭腦中,讓長征精神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宣傳教育使大學生能夠準確、全面的認識長征精神,從而幫助90后大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政治信仰,確保其理想信念教育政治方向的正確性。
2.以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讓大學生的革命理想信念認識升華。當前很多大學生對社會認知過程中存在一些片面和偏激的情況,是由于很多大學生缺乏接觸社會的實踐機會,對社會的認識不充分經常對社會負面信息備受青睞,因此,所以我們需要將理想信念教育與社會實踐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90后的大學生在實踐中尋找理論和現實的契合點,學會“知”“行”統一。在實踐中我們可以依托長征“紅色旅游”景點教育,例如通過組織重走長征路、利用節假日赴烈士陵園掃墓、參觀紅軍博物館、參加志愿者講解、聽老紅軍講故事、聽一聽、看一看、重溫下紅軍的精神等等,讓身臨其境和感動在“90后”的大學生中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更加堅定自己的政治信仰。
3.充分發揮黨團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黨團組織是構建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載體,所以我們可以在“90后”大學生理論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黨團組織的重要性。例如組織業余黨校的學習,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學術報告、電影展、讀書活動、演講比賽、征文大賽等形式,同時在社團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骨干的培養,形成以點帶面的工作局面,樹立一個黨員一面旗幟的模式,讓黨員和積極分子也成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力軍。
(二)營造校園長征文化氛圍,充分發揮育人功能
校園文化能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提供有利平臺,同時也是引導“90后”大學生改變思維、改善行為等方面的重要環節。高校可利用“長征精神”為校園文化的切入點,在校園內建立長征主題長廊展或者英雄人物雕像,讓長征精神伴隨著學生周圍。其次,我們可充分利用校內報刊、廣播站、宣傳櫥窗、壁畫等平臺宣傳長征精神和詩詞等。
利用網絡平臺,創建弘揚長征精神的紅色校園網站。在21世紀這個網絡時代,大學生對網絡信息的接收程度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網絡極大的吸引著青年人,特別是90后大學生,他們對網絡有依賴感,通過網絡滿足自己的各項需求,網絡已成為他們學習生活和娛樂的重要平臺。所以利用網絡平臺來弘揚長征精神讓學習更具有時效性、趣味性、多樣性,使這一網絡文化逐步滲透到大學生的思想之中,促使大學生將堅定的理想信念變為自覺的行動。
(三)把長征精神與共筑“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長征精神的精髓體現著中國精神,但中國夢的實現是需要全民共同努力,弘揚正能量。在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工作中我們要將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同時在大學生理想信念中,將長征精神有機的和踐行神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不僅可以引導“90后”大學生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堅定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同時還可以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將長征精神融入“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不僅能使大學生在良好的校園環境和社會氛圍的影響下以及教育者言傳身教的熏陶下,堅定自身正確的理想信念,強化自己的使命感,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既是我們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也是高校培育合格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最終目標和要求。
[1]楊朝清,鞠陽.“90后”大學生思想生活狀況調查——以華中師范大學為例[J].青年探索,2009.5.
[2]王軍.“90后”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調查[J].政工研究動態,2009.15.
[3]王安平,姬艷麗.論長征精神融入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西華師范大學學報,2016(3).
[4]弘揚長征精神,加強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廣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6.
[5]鮑中義.長征精神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碩士論文.
[6]鮑中義.弘揚長征精神的道德價值,重塑‘90后’大學身道德品質.宜春學院學報,2011.3.
郭雯(1987-),女,滿族,陜西西安人,碩士研究生,西安音樂學院民樂系,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
G
A
1006-0049-(2017)16-01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