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莉
網絡話語格局的未來發展*
蘇 莉**
南京藝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3
話語與權力密不可分,話語依賴權力,而真正的權力也是通過話語體現來實現的。不管是在網絡平臺或在現實生活中,話語作為一種力量經常會受到各種禁止程序的制約,隨心所欲的談論似乎不再那么容易。隨著社會的發展,話語格局的改變也使得公民的話語得以更好的訴說,與此同時,對網絡話語的正確把關也是我們所要密切關注的。
媒介素養;把關人;微博;網絡話語
網絡視頻依托于互聯網的發展,在這種互聯網發展的推動下新媒體逐漸走向平民化。普通公民的作品表達出來的話語體現了當下公民社會建設中公民的多元價值訴求。網絡視頻新聞話語格局的轉變對網絡話語的未來發展產生了較深的影響。本文就網絡話語格局的未來發展做出以下分析:
微博作為一種自媒體形式已不再新鮮,這種交流渠道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無論是信息傳播還是輿論監督都逐漸相對自由,雖然信息流通變得更加快速,但是信息的質量把關卻更加困難。自媒體時代的到來讓網絡受眾形成了各色把關人,他們由以前的不參與、反饋少到現在的極強交互性,普通受眾逐漸加入把關人行列。微博則是受眾參與其中最明顯的把關行為,在信息發布之前,只需博主本人對信息進行審核判斷,進而決定信息是否發布。每一個信息發布者,甚至說每一個普通公眾都可能成為把關人,未經過專業訓練的把關人進行的信息傳播帶來的效果卻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
虛擬性與匿名性的特點使得網絡受眾消退了以前的畏懼和謹慎心理,網站論壇版主、博客博主、網站維護者等形形色色的把關人開始出現,媒體人所特有的職能得不到很好的發揮。網絡暴力已經屢見不鮮,只要有網民可以說話的地方,就有謾罵、誹謗、侮辱他們的言論行為,不文明語言實時刷新出現。在涉及國民問題、社會問題時,某些網民在未了解清楚事情真相的情況下,隨意評論,毫無理性和規范可言,這種現象的出現直接將責任指向了各色“把關人”。
在一些具有侮辱性、煽動性、傷害性的言論下,網絡暴力開始產生并帶來很多消極影響,很多網民也會在正常的網絡互動中感受到無形的壓力。例如2015年7月發生的優衣庫事件,這起“不雅視頻”事件不僅在微博上,還在其他社交平臺上大肆傳播,這種傳播帶來的卻是滿滿負能量,優衣庫作為一種知名品牌,卻不幸的成為網絡暴力的關注點。部分網民對“不雅視頻”主人公進行人肉搜索、公開曝光、惡語相向等一些過分處理行為,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我們所處在信息爆炸時代的隱患。2015年4月,因不能忍受網絡的攻擊,工作上又因不能忍受別人對其的欺霸行為最終選擇在家中自殺的臺灣嫩模楊又穎,可以說是網絡暴力所引發的又一起令人悲傷的事件,此事件的發生也使得各界人士為之震驚。類似于這種因網絡暴力而引起的悲劇還有很多,作為普通網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也許我們不是最高尚的人,但是我們決不能去做那個網絡暴力的攻擊者。
在這種新的形勢下把關人的把關程序和難度有所增加,但對于及時新聞消息的判斷多少會有所誤差,不良影響隨時可能產生,因此,媒體人的自我把關,自我媒介素養的提高應是新媒介時代信息傳播的中所必須重視的,自媒體持續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正確的引導和規范。
首先,信息的正確分析與處理。公民在媒介融合的環境下不再是知識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傳播者,網民可以通過網絡互動參與到視頻新聞的討論中。公民擁有接收和處理信息與新聞方面的主動權,社交網絡的發展使得個體通過QQ空間、微信公眾號、微博可以自由發表評論,使得自我觀點相對以往更加容易傳播開來。但是網絡具有匿名性,網民作為自由發言者在表達自我想法時會隨心所欲,甚至不考慮事件的真實性從而對事件本身進行情緒宣泄,甚至引起消極影響。當這種現象出現時,媒體“把關人”的責任便是用客觀冷靜的方法正確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將公眾消極的觀點往客觀公正、有理有據的方向引導,不要引起不必要的社會反面影響。
其次,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一個媒體人所必備的職業道德素養可以體現出媒體人的媒介素養。新媒介所帶來的信息海量性、信息易得性、交流便利性使得媒體人在進行信息傳播時如有違反職業道德素養的行為,造成的后果將被成倍放大。如果媒體人只是片面追求傳播效果,追求上稿率,濫用手中的權力,將會直接導致媒體公信力降低,從而導致信息受眾的流失。媒體公信力是由媒體人共同努力維系的,如果一條虛假的、沒有依據可言的信息發出很有可能會使受眾對媒體的信任瞬間消失。因此,作為一個合格的媒體人必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將道德意識和責任意識當做自己的生命。
最后,新媒體的實時學習與應用。視頻新聞的傳播不再僅僅局限于電視視頻,優酷、土豆、愛奇藝等新的視頻網站為新聞傳播帶來了新平臺,融合新聞”傳播模式將得以廣泛應用。無論是作為媒體人還是普通公民,都應該提高自我操作媒介的技能,媒體人除了新聞敏感性、文字表達能力和調查研究能力外更應該通曉各種新興媒介的特點,了解掌握新興媒介技術,從而可以更加全方位的策劃報道,完成風格各異的新聞素材,及時為網絡視頻傳播做好準備。
網絡話語權使得網民一方面得到話語自由,另一方面所帶來的消極影響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只有從話語權主體、客體、載體出發,將強制性與道德性策略相結合形成一定的規約機制才能促進網絡文化的發展。隨著新媒介的發展,信息傳播與交流的方式上的技術突破,公民將進一步的加強自身的道德素養,逐漸成長與分化,在語境的后現代化進程中,話語權結構的轉型與重塑將有更好的發展。
[1]張愛鳳.網絡視頻新聞中的話語政治:基于文化研究視角[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4.1.
[2]劉麗芳.微博客的傳播特征與傳播效果研究[D].浙江大學,2010.5.
[3]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6.
*江蘇省普通高校研究生實踐創新計劃項目,項目名稱:話語權分析——探究網絡視頻新聞發展下的話語格局(項目批準號:SJLX15_0473);導師:馬曉翔。
F
A
1006-0049-(2017)16-0053-01
**作者簡介:蘇莉(1990-),女,漢族,山東人,南京藝術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