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甘肅省迭部縣動物疫控中心 楊小顏
“高熱病組方”治療豬無名高熱綜合征
■文/甘肅省迭部縣動物疫控中心 楊小顏
豬無名高熱綜合征病程長且病死率高,該病主要發生在高溫季節。發病后若不及時治療,會給養豬業帶來重大損失。此外,若養殖人員不重視防疫工作,或豬場環境較差的豬場發病嚴重。同時,仔豬斷奶后,也偶爾發病。對于豬無名高熱綜合征的治療,一般性藥物的治療效果并不好,如果發病后亂用藥治療,則會使豬的死亡率更高,作者經過多年的實踐發現,“高熱病組方”治療該病效果顯著。文章主要介紹了“高熱病組方”治療豬無名高熱綜合征,以供參考。
豬無名高熱性疾病;中醫治療;效果
近幾年來,許多地區豬場暴發以育肥豬的高燒不退、母豬的繁殖呼吸障礙為主要特征的傳染病,常繼發感染其他病原。主要特點為全群發病,病死率在30%~100%,給豬場及養豬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體溫一般39.5~41.5℃,精神沉郁,被毛粗亂,不喜食甚至食欲廢絕,病豬渾身皮膚會發紅,四肢及腹下的皮膚也會出現紫紅色,隨后呼吸困難,喜歡臥地,流鼻涕,眼角的分泌物較多,有些病豬會有淚斑,部分病豬還會有氣喘和咳嗽癥狀,或者會表現不規則的呼吸,尿渾濁且尿量少,糞便則沒有一定的規律,有的便秘,有的會腹瀉,有少部分病豬的毛孔會有出血點。
“豬無名高熱”也稱為豬高熱綜合征,該病的病原主要為多種病毒、細菌和寄生蟲的混合感染以及繼發感染,引發豬高熱綜合征的細菌和病毒主要有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豬霍亂沙門氏菌、豬鏈球菌屬2型、豬支原體肺炎、豬流感病毒、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豬瘟病毒以及弓形體等。一般為多病原的混合感染,發病后較難控制和治療,同時一般性的治療往往效果不佳,進而增加了病豬和死豬的概率,也使豬生長變得緩慢,豬群體的大小不一,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養殖成本,給養豬生產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豬無名高熱綜合征病程長且病死率高,病程一般為5~20d,該病主要發生在高溫季節。若養殖人員不重視防疫工作,或環境較差的豬場發病嚴重。發病豬體重一般為15~90kg,同時,仔豬在斷奶后,也偶爾有發病。在豬無名高熱綜合征的治療上,一般性藥物的治療效果并不好,如果發病后亂用藥治療,則會使豬的死亡率更高。
該病屬濕熱蘊積、溫邪犯肺、陰明邪熱、稽留肌膚、逆傳心包、虛熱不退所致。熱邪為患,炎上,灼膚、灼津,迫血外出,水濕停滯。炎上,則眼結膜潮紅,眼分泌物增多;溫邪犯肺,則呼吸困難、咳嗽、氣喘或呈不規則的呼吸;陰明邪熱、稽留肌膚、則全身皮膚發紅,發紺,多處皮膚呈紫紅。逆傳心包,擾心神則嗜睡、精神沉郁,食欲廢絕。發病豬體溫一般為39.5~42℃,被毛粗亂,不喜食甚至廢絕,病豬渾身皮膚會發紅,四肢及腹下的皮膚也會出現紫紅色,隨后呼吸困難,喜歡臥地,流鼻涕,眼角的分泌物較多,有些病豬會有淚斑,并出現結膜炎癥狀;部分病豬還會有氣喘和咳嗽癥狀,或者會表現不規則的呼吸,尿渾濁且尿量少,糞便則沒有一定的規律,有的呈現便秘,有的會有腹瀉,有少部分病豬的毛孔會有出血點。若豬患病后病程較長,則會出現貧血現象,同時全身會呈蒼白色,有些病豬后肢無力,站立困難,甚至全身抽搐,最后死亡。母豬患病后,則在懷孕后期(一般孕后100~110d)容易流產,或者生產時容易產死胎、弱仔等。
患有豬高熱綜合征的豬,死后剖檢時均會發現有不同程度的肺炎。主要剖檢癥狀為:肺部腫大且會變硬,呈沒有彈性的橡皮狀,同時有褐色病變,并呈斑駁狀的;多數病豬為混合感染肺炎,有化膿灶,同時豬肺出血,間質明顯增寬,淋巴結腫大。有的病死豬肝臟腫脹,顏色變淡,或為黃土色,個別豬腎、膀胱、喉頭、心冠狀溝脂肪及心內外膜等有出血點;部分病死豬腎腫大,顏色深,呈褐色或土黃色,質地較脆,有瘀血現象。個別豬肺漿膜與胸膜或心包纖維素性粘連。
豬高熱綜合征的病因復雜,因此病豬一般愈后不良。所以在養殖過程中,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加強飼養管理,在夏天高溫時節,必須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同時加大豬舍通風量,必要時可用涼水噴霧,以降低豬舍內溫度,并通過對流促進蒸發和散熱;此外,高溫季節還在豬舍加裝噴霧裝置或者用冷水沖洗豬體,5次/d左右;再者,夏天應降低圈舍內的飼養密度,每個生長豬的活動空間必須大于0.8m2,最佳密度為1.2m2/頭。在飼養過程中,只有保持合理的密度并在夏季做好降溫措施,才能有效預防豬無名高熱和呼吸道病。因此,每一批次的豬均采用“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不能混群飼養日齡相差較大的豬,盡量減少豬群轉欄和混群的次數,最好做到同一棟豬舍的豬群同時全部轉出。在每出欄一批豬后,必須將豬舍進行全面消毒,然后空置幾天,再進行新豬群的入欄。入欄后,在飼養過程中,要定期地對豬舍及豬只活動場所消毒,以減少各種病毒、病菌和病原微生物。在滅菌消毒時,最好選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劑(如復合醛類消毒液),在發病的前10d,應加大消毒液濃度,并且對疫區和疫區周圍的場所進行高頻度地消毒,應嚴格消毒5次/d左右。豬場生活管理區消毒1次/d。
“高熱病組方”的配制及應用:以黃連須為君藥,輔以黃芩、石膏、丹參、黃連、陳皮、知母、金銀花、生地、葦莖、大青葉、麥冬、甘草、蒼術、黃芪、焦三仙、白術等傳統清熱中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粉碎至100目,混勻配置成中藥復方“高熱病組方”。在病豬用藥上,將上述配方按照體重2g/kg體重加至豬的飼料中,食用5~7d后便可有效治愈該病。2016年10月,某養殖場發生大規模的“無名高熱”病,病豬58頭。在灌服“高熱病組方”2d后,病豬體溫普遍下降,大部分豬開始進食。生豬發病后,從用中藥治療開始,到轉軌期,以及最終治愈全程大約7d,病豬基本上全部恢復,治愈率達到96.6%。
“高熱病組方”既能抑制衣原體,也能抑制某些細菌等;既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豬的免疫功能,又具有抗多種病毒的功效。因此,在預防上,在做好豬舍及活動場所的消毒工作外,還應靜脈注射10%的長效治菌磺,1次/d,進行3~5d即可;此外,為了提高豬的免疫力并補充能量,還可在日常飲水中添加電解質多維+葡萄糖粉等。以此進行2~3d可看到良好效果,一般進行7~10d時,豬可正常采食。“高熱病組方”是根據中醫藥經典《溫病學》開發研制的純中藥制劑,具有清熱、抗菌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調節畜體與環境平衡的能力。經過3年20多個試驗示范點近千頭病豬的臨床試驗示范,結果表明,治療豬高熱綜合征在西醫西藥無效的情況下,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