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蘇 王 瑞 張曉暢
衡水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衡水 053000
?
高職國際郵輪乘務專業人才培養優化研究
劉 蘇 王 瑞 張曉暢
衡水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衡水 053000
本文分析了當前郵輪乘務專業在課程設置、師資培養和實訓基地建設的不足之處,指出高職郵輪乘務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政府、企業和學校的共籌共建。
郵輪;高職;人才培養
中國近幾年來受益于消費升級的旅游市場持續升溫,郵輪旅游的市場需求增力明顯。據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報告統計,2012年到2014年亞洲郵輪游客數每年增長34%,增速遠遠超過歐美地區。2015年中國大陸郵輪約運營629航次,增長35%,全年出入境郵輪旅客248.05萬人次,同比增長44%。2016年,僅廈門港接待郵輪旅客量就突破20萬,創歷史新高。郵輪行業良好的發展勢頭勢必擴大對國際郵輪乘務專業人才的迅速增加。然而,郵輪產業崗位的多樣性和國化際特征,要求國際郵輪乘務專業的學生具備鮮明的職業特色、較高專業技能、優秀的語言能力、綜合素質突出。盡管國內一些港口城市的高職院校,先后依托自身的航運和旅游專業背景,相繼開設了郵輪管理、海乘服務、郵輪乘務等專業,但是所培養的人才質量還尚未達到頂級國際郵輪公司的標準和要求,各高職院校仍需進一步探索校企共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利益雙贏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郵輪乘務人才的培養和教育對于我國教育界來說還是個新興事物,因為這個專業既需要有旅游專業知識,又需要酒店服務技能,同時還需要較高的語言能力和國際化視野,可以說郵輪乘務專業集旅游管理專業、酒店管理專業和英語專業于一身,提供的崗位服務涉及餐飲、娛樂、觀光、旅游等多個領域。然而在國際海乘專業的課程設置方面,尚未形成統一的規范和體系,很多院校是沿襲了旅游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加上英語口語類課程及有限的郵輪方向的專業課,專業課教材缺乏,課程教學內容與行業標準之間存在很大差距,國內具有業內經驗的師資也相當匱乏,與世界知名郵輪公司等業界的合作與交流還沒有達成共識。此外該專業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要實現與國際接軌,課程內容難度系數大,知識體系新穎,技藝種類多樣,國際郵輪對接的職業崗位有前臺、餐廳、酒吧、咖啡廳、客艙、廚房、免稅商店等,不僅需要具有較高的職業性還要求有很強的專業背景知識和語言能力,否則很難適應工作崗位需要。高職學生在短學制內只能有所取舍的掌握郵輪上核心崗位,如郵輪前廳、客房和餐飲、康樂服務等郵輪服務人員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同時輔修英美文化、涉外禮儀、計算機操練、市場營銷、服務心理學等課程。
相關院校應該緊跟行業需求動態,重視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深化郵輪乘務專業教學改革,在專業設置方面要考慮郵輪企業的實際需要,課程開設方面要結合郵輪企業的崗位要求,開展以工作崗位職業能力為導向的課程開發,注重課程前修與后續關系,合理確定課程教學進程與比例,增加郵輪文化知識與語言課程的比重,改革英語課程課堂模式,強化實用聽說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使用英語及多門目的地港口語言的日常交流和對客服務的語言能力。
針對雙師型教師短缺的問題,相關院校應聘請具有國際化、國際郵輪專業背景的企業人士擔任兼教,探索多語教學。加強本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培養酒店管理、旅游專業教師迅速轉型。教師應了解國內外郵輪旅游市場變化,及時掌握業內發展動態,密切與行業企業的聯系,不斷更新專業知識高度,打造專業特色。
海乘專業校內實訓室建設需要投入較多的資金,多數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投入不足。目前,少數院校利用地域優勢率先一步與國際知名郵輪公司合作建設培訓基地,如天津海運職業學院與美國皇家加勒比郵輪公司、浙江旅游職業學院與意大利歌詩達郵輪公司創新校企合作模式,為國際郵輪乘務專業實習實訓資源建設提供很好的借鑒。高職院校要想在學制之內,全面培養符合行業標準的專業人才,必須投入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加強院校和行業企業的互動和合作,走對接產業、開放辦學的思路。校企“雙主體”合作育人的機制保障學生接受的崗前培訓能夠與企業無縫隙對接,讓郵輪公司承擔定期的學生實習任務,不僅可以保證郵輪乘務專業的學生從實習就走向就業,訂單式培養的模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招聘的壓力,為企業培養所需人才,對學校和企業是雙向促進的作用。此外,國內外郵輪專業機構和院校可以在學歷教育與在職培訓方面加強合作,學生亦可以在校內考取郵輪從業資格證書,又可以接受專業機構提供的崗前培訓與認證,從而探索該專業的校企合作培養的新模式。
校企合作雙向參與的合作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利用社會資源,為郵輪行業儲備人才。但是各級政府在專項資金支持、郵輪母港建設、加強與國際知名郵輪公司合作、開拓郵輪旅游市場、開發精品郵輪航線、技術引進、提高游客通關效率、發展本土郵輪文化等方面也應起到牽線搭橋的作用。郵輪產業產業鏈的缺失,需要由政府搭建平臺,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市場分析,為企業和高校的密切合作建設開放式的教育與研究平臺,實現校企一體化教學,破解校企合作時空障礙,共同建立本土國際郵輪人才資源庫,探索多渠道、多模式、多機制的產學合作機制,為郵輪行業的持續發展助力。
郵輪產業發展是一個涉及旅游、物流、港口管理、船舶等多領域的行業,由于起步較晚,郵輪產業在郵輪設計建造、郵輪運營、郵輪服務團隊的建設方面存在諸多薄弱方面,但是郵輪行業發展的潛力及其所帶來的高密度的就業和對港口城市經濟的拉動作用,也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關注。因此,對該行業人才的培養需要深入調研行業需求,建立符合國際行業標準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體系,同時政府、企業、學校需各自發揮優勢力量,才能探索出一條培養郵輪復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徑,從而實現國際郵輪乘務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1]劉艷.“基于行業標準的高職國際郵輪乘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研究[J].職教通訊,2015(14):35-38.
F550-4;G
A
1006-0049-(2017)09-01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