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韜
西華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
從手機品牌選擇看大學生消費觀
——基于對南充市某高校大學生手機品牌使用情況調查
李文韜*
西華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和時代科技的發展,手機已經成為了大學生生活中重要的通訊和娛樂工具。然而各手機品牌價格高低不一,手機品牌的選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他們將會作出什么選擇越來越受人關注。筆者調查了大學生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手機品牌選擇,通過調查發現部分大學生在消費觀上存在著一些問題,筆者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建議,從而希望引導當代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
大學生;消費觀;手機品牌;現狀;問題;對策
筆者調查了南充某高校大學生現在、過去以及將來會使用或選擇的手機品牌。多數大學生使用的上一個手機品牌為國產品牌,其中聯想居于首位,其次是小米和華為。除此之外,有較少一部分人使用國外品牌,其中三星手機所占比例大于其他手機品牌。現在大學生使用的手機品牌中,蘋果手機獨占鰲頭,占17%,三星手機也占10%的比例。而余下約70%的手機品牌均為國產手機品牌,如占比16%的華為、13%的小米等。總體而言,關于下一個手機品牌的選擇,選擇蘋果手機的大學生占據比例最多,為30%;其次是華為20%;然后是三星占13%;37%的大學生則會選擇小米、oppo等作為自己的下一個手機品牌,其中對vivo、魅族等手機品牌的選擇占較小比例。周圍大學生使用手機品牌最多的是小米,其次是蘋果,然后是華為,而三星、vivo、OPPO、魅族占較小一部分比例。相比之下,其他國內品牌所占比例則更少。
綜上所述,雖然目前近70%的大學生使用的是相對廉價的國產品牌手機,但是對于自己下一個手機品牌的選擇,卻有43%的大學生會選擇售價較為昂貴的蘋果和三星手機。
作為在校學生,絕大多數人的生活費主要來源還是家庭的經濟支持。雖然目前大多數大學生都能夠比較務實節約的選擇較為便宜的國產品牌手機,但是卻有近一半的大學生盼望著能夠早日使用更為昂貴的蘋果和三星手機。在這近一半的大學生中,部分家庭條件較好的大學生選擇國外品牌手機自然無可厚非,也有部分大學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或工作去攢夠購機費用。但也有大學生為了購買昂貴的手機四處借債,最后因為無力還款而出現精神問題或者從事盜竊等違法活動。因此,通過對大學生手機品牌選擇的調查,可以看出部分大學生在消費觀念上仍舊存在著問題。
(一)盲目追求時尚,超前消費。大學生都處于心智逐漸成熟時期,希望擺脫過去不成熟的自己,向外界展示自己獨立與個性的一面,經常使用的手機就成了展現自己新潮與前衛的重要工具。大學生急于展現自己個性的心理需求與光鮮亮麗、明星代言的時尚手機廣告一拍即合,追求時尚手機就成為了大學生手機品牌選擇的主流觀念。近年來網商發展迅速,各種網貸和分期付款誘惑著大學生做出不理智的消費行為,由于對自己還款能力缺乏清晰認識,導致其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給自己和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對于處于現代社會生活環境中的“90后”大學生來講,追求時尚和新穎原本無可厚非,但如果把這種超前消費行為作為一種行為取向固化到他們的思維方式中,無疑是一種不良傾向。[2]
(二)消費節構不合理。大學生進入大學后,為突然可以自由支配生活費而感到興奮。大學生的消費主要用于平時生活的衣食住行以及培訓上,這是比較合理的消費結構。但同時也要注意的是,部分大學生過于追求物質享受,沉溺于物質滿足中不能自拔。在他們看來只有滿足物質欲望的生活才是幸福的,那種追求精神價值的生活都是不現實和可笑的。部分大學生甚至跟風社會上的所謂“果粉”一族,每當蘋果公司推出新款手機時便立刻湊錢購買,完全不顧自己的經濟能力,將父母省吃儉用的錢用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與攀比心理。
(三)消費心理不成熟。雖然現在大學生都是成年人,且在學校里接受著高等教育,但是其心智并沒有完全成熟。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大學生辨別不良價值觀的能力較差,且沒有一個大致的消費計劃,這樣就容易受到社會及學校中虛榮、攀比等不良消費觀念的影響,從而產生超前消費和攀比消費等不良消費行為。同時,在廣告媒體的宣傳之下,大學生容易激情消費,而不顧自己的經濟條件以及產品的實際使用價值。
(一)高校要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構建學校-家庭聯合教育機制。提高大學生素質教育水平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點之一,各高校長久以來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消費觀教育卻一直是空白,因此高校應該把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加入到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內容中去,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此外,高校還應該大力發揚傳統文化中關于節儉的內容,開展各種關于節儉的公益活動。學生家長應該把大學生生活費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同時也應該起好帶頭作用,減少自己奢靡浪費的消費行為,起好榜樣作用。通過這種學校-家庭聯合教育機制,使大學生學會理性消費,有計劃消費。
(二)大學生自己要自覺加強自己的文化素養,督促自己逐漸改正不良的消費習慣。只有學生自己認識到不良消費觀念的惡劣影響,才會主動去改變自己的消費行為,否則一切教育手段都是收效甚微的。大學生應該學習關于節儉的優秀傳統文化,建立起文化認同。其次,必須把自己的消費重心放在學習和提高自己能力上面,減少不良價值觀的干擾,提高自己的分辨能力和審美水平。最后,大學生也應該多與家長溝通聯系,體諒父母工作掙錢之不易,感恩父母的養育。
(三)政府應該大力整頓大學生消費環境。政府部門應該大力倡導節儉、理性的消費理念,利用大眾傳媒加大宣傳力度,并開展公民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來加強宣傳力度。其次,政府應該在社會尋找勤儉持家的榜樣人物,發揮榜樣的模范帶頭作用。最后,政府應該取締大學校園附近的豪華娛樂場所,為大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也要加大對網絡上非法貸款機構的打擊力度,保護大學生的正當利益,嚴懲違規給大學生提供貸款的行為。
[1]閆纓.當代大學生消費觀研究述評[J].中國青年研究,2005,01:77-79.
[2]高宏利.“90后”大學生消費觀及教育路徑[J].當代青年研究,2013,02:47-51.
李文韜(1995-),男,漢族,四川成都人,西華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14級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本科生。
F
A
1006-0049-(2017)09-02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