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瓊華
蒼溪縣陵江鎮第三小學校,四川 蒼溪 628400
?
構建小學數學情趣課堂的策略
隆瓊華*
蒼溪縣陵江鎮第三小學校,四川 蒼溪 628400
普遍的數學教師感覺上數學課難,大多數學生不喜歡上數學課。那么如何把上數學課“變難為易”,讓學生喜歡上數學呢?筆者通過實踐研究,發現充滿情趣的數學課堂讓學生喜歡,教師也易操作。構建小學數學情趣課堂談幾點可操作策略。
數學;情趣課堂;策略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我區“頂層設計”方案中也提出了鮮明的觀點:“教師不為分數而教,要為學生的發展而教。”真正的數學教學就應該是“為了學生地發展而教”。雖然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化,我們數學課堂也發生了種種變化,但是常規的數學課堂仍然受著傳統課堂的影響,教師百般講解,顯示出“強大”的耐心與細致,學生乖乖地聆聽,機械地重復,順從的背后隱藏了幾多無奈。學生的個性沒有得到張揚,數學課堂顯得有些枯燥和呆板。在我校辦學理念“怡情雅趣 幸福人生”的指導下,數學老師們致力于構建情趣數學課堂,讓數學課堂充滿生機,讓學生能在數學課堂中感受數學的無限魅力。下面就談談我們在實踐中總結的策略。
我在設計《比大小》(同分母和同分子分數的大小比較)這個學生學習目標的時候,就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圍繞學科三性任務,設計了以下學習目標:通過畫圖或折一折等方式比較簡單分數的大小。(基于學科性和創新性提出的學習目標)能通過觀察幾組分數的特點小結出比較簡單分數大小的方法。(基于學科性提出的學習目標)會用比較簡單分數大小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基于學科性和教育性提出的學習目標)雖然只有三個學習目標,但是有了三個學習目標的指向,教師在設計學生活動時就會使學生活動更落實,學生學習形式更多樣。
我在教學“商不變的性質”這一內容時,先請學生完成兩組計算,然后讓他們分小組討論,把自己的發現在小組內交流,最后全班一起總結出“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接著我改變了前兩組中的數據(被除數不變,除數縮小)讓孩子們接著計算,并提出問題:“通過計算你能發現什么?”每個學生自由計算,思考,小組討論總結,最后進行全班匯報。學生通過計算、發現、交流、辨析、整合,發現“在除法里,被除數不變,除數縮小若干倍,商就擴大若干倍”。最后,我拋出問題:“你還能自己設計一組算式,通過計算,找出一些規律嗎?”“一石激起千層浪”,運用知識的遷移,學生通過嘗試、探究、猜想、思考,總結了“當被除數不便,除數擴大或縮小,商的變化規律”,“當除數不變,被除數擴大或縮小,商的變化規律”。這堂課由學習“商不變的性質”延伸到自主學習更多的相關數學知識,學生自始自終的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他們投入地嘗試、探究、思考,真正的由“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1]。通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思考中學會思考,在連續地探究當中讓他們獲得了充分地成功享受,學習數學的興趣便在主動探究中自然而然地生長。
在教學《比大小》這節內容的時候,最后我設計了這樣的學生活動:兩只小猴子搬運蘋果,“大眼睛”搬運了一堆蘋果的1/3,“長尾巴”搬運了這堆蘋果的1/4,它們倆誰搬運的蘋果多呢?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首先嘗試猜想,和同桌說說你猜想的結果和理由;然后通過自己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想;最后與大家分享你的方法。通過三個學習活動的設計,學生充分的動腦、動口、動手,在與同桌交流和全班分享方法的時候思維被充分的調動起來。在進行猜想交流時,有學生說,是一樣多的,因為都它們是搬運的一份;有的學生說,“長尾巴”搬運得多,因為分母是4大一些;有的說“大眼睛”搬運得多,因為分的份數少,一份的量就多,分得份數多,一份的量就少。教師在不置可否的情況下,繼續叫學生自己想辦法驗證自己的猜想,要用證據說服別人相信自己的觀點,這個時候學生的思維活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利用之前同分母分數比較大小的方法,有的孩子開始畫圖,有的孩子有假設的方法很快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畫圖的孩子們發現:用一個長方形表示一堆蘋果平均分成三份后其中一份的面積比平均分成四份后其中一份的面積要大,所以得出結論:“大眼睛”搬運得多。有的孩子說不用畫圖,假設一堆蘋果有12個,平均分成3份,1份就是4個,平均分成4份,1份只有3個,所以“大眼睛”搬運得多。居然有孩子補充,能同時被3和4除盡的數都可以用來舉例(這涉及到以后所學的公倍數的知識),無疑學生的充分思考,有效思考,讓思維在思考中得到了不斷的發展。有思維火花迸發的數學課堂,就是最具魅力的數學課堂。
總之,構建數學情趣課堂,必須立足于數學課堂的學科性、教育性和創新性三大任務,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營造一種熱烈而又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這樣數學老師也才能真正在實現“為學生發展而教”的目標!
[1]孫明霞,蔡敏,胡林林.小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調查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2(03).
隆瓊華(1977-),女,漢族,四川蒼溪人,大專,蒼溪縣陵江鎮第三小學校,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等。
G
A
1006-0049-(2017)13-01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