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婷
廣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廣東 東莞 523808
?
“一帶一路”背景下高校就業創業教育課程增設禮儀教育新要求
李媛婷
廣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廣東 東莞 523808
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了機遇,更提出了新要求,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不僅注重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更應該注重學生思想水平、道德品質、禮儀素養的提高,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本文通過分析當代大學生禮儀素質的缺失現狀,問題產生的根源,結合本校實際,提出針對《就業創業教育》課程改革,增設禮儀教育的新設想。
一帶一路;禮儀教育;就業創業
“一帶一路”戰略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簡稱,它是對古代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的繼承和發展。“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不僅要靠硬實力,還要靠軟實力,軟實力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沒有適應國際化環境的新型人才,就難以敲開別國市場的大門,難以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掌握話語權。現有文獻中,大多只是從強化語言教學的角度或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著手研究。也有研究表明,“一帶一路”戰略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更多的是反映在全面、復合型的特點上[1]。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肩負著人才輸出的重任,國家、地方、高校均已多渠道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一帶一路”戰略無疑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了機遇,更提出新要求。高校不僅要注重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更應該注重人文素質的培養,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現實生活中,新時期大學生普遍存在禮儀文明缺失的現狀,本文結合本校實際教學情況,提出“一帶一路”背景下高校就業創業教育中增設禮儀教育的新要求,有助于高校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
大學生活豐富多彩,但無外乎三類場所,首先是課堂;其次是課堂外的校園生活領域,比如餐廳、宿舍、圖書館、運動場等;再次是校外娛樂實踐領域。以下針對這三類與大學生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所,從儀容儀表、語言、體態、社交等方面分析當代大學生禮儀素質缺失現狀。
(一)課堂禮儀
大學時期的教學形式與高中不同,大學沒有固定教室,沒有固定座位,沒有固定老師,不再強制穿校服喊起立。但課堂作為教學的主要場所,是體現禮儀素質的重要場所。調查研究顯示,大學生在課堂上存在禮儀缺失現象,比如:不守時,上課遲到早退曠課,課上吃喝,交頭接耳,玩手機講電話,濃妝艷抹,穿奇裝異服拖鞋等。影響了正常教學秩序,影響了周圍同學的聽課效率,影響了教師上課的情緒。課堂禮儀也呈現了一定的規律性:高年級學生較大一學生禮儀缺失現象明顯,學期中和學期末較學期初禮儀缺失現象明顯。
(二)課外校園生活領域禮儀
課外校園生活領域與學生學習生活息息相關,比如餐廳、宿舍、圖書館、運動場,在這類領域里相處融洽,人際交往順暢,會增加大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幸福感和歸屬感,進而促進學生學業進步。調查研究顯示,大學生在課外校園生活領域存在禮儀缺失現象:餐廳里就餐咋咋呼呼完全不顧身邊同學反應;自助餐無視他人,任意挑挑揀揀;就餐后收拾餐盤碗筷卻不顧桌上遺留的碎骨魚刺;餐盤回收處不主動謙讓,莽撞將食物殘渣弄臟同學衣物;宿舍里不顧舍友作息看視頻大聲講電話;不值日、不注意個人衛生,襪子臭鞋垃圾隨便丟;與舍友相處不懂包容,只索取不付出;圖書館占座,情侶摟抱親昵,大聲講電話,聊天,吃零食;運動場賽事后垃圾殘留;不懂體育精神,一言不合就紅臉等。
(三)校外禮儀
學生除了課堂和課外校園生活,校外也是學生生活娛樂實踐的一部分,學生在校外的一言一行代表著學校的形象和精神風貌,慎獨慎微,嚴于律己,才能樹立新時代大學生榜樣。調查研究顯示,大學生在校外存在禮儀缺失現象:乘公交地鐵不懂禮讓,搶座占道,破壞公物,隨地吐痰,酗酒滋事;社會實踐中做事不踏實,不懂如何與實踐單位良好溝通。
(一)家庭教育
孩子從出生到三歲入園前,這段時間是受家庭教育影響最早也是最關鍵的三年。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承擔著至關重要的責任,很多家庭中父母迫于生活壓力外出工作,不得不把子女寄托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些孩子由于缺少父母關愛,加之祖輩的溺愛,從小便飛揚跋扈,不懂禮節。目前在校大學生獨生子女較多,從小以自我為中心,分享意識、服務意識、謙讓意識、關愛意識不強,有些家庭父母本身不是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者,也不注重對子女的禮儀教育,父母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深深的影響著子女的價值觀。
(二)學校教育
孩子三歲入園后便開始接受學校教育,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度過,目前公辦幼兒園較少,二胎時代放開后,多數孩子只得進入辦學質量參差不齊的私立幼兒園,而小學、中學時期,有些學校過分的注重學業成績和升學率,不注重學生禮儀素質的培養,在孩子成長的關鍵階段,學校沒有教會他如何文明用餐,如何與同學禮貌相處,如何尊敬師長,在公共場所應該注意什么,從而錯失了培養禮儀素質的良好時機。
(三)社會環境影響
正確的輿論導向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黨的十八大報告用24字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共中央辦公廳下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即便如此,各類網站還是掛滿了歌星影星的花邊新聞、低俗炒作,這種輿論導向,使得原本對高大上的國家政策不敏感的學生關注重心更加偏移。如果重點新聞網站不斷改進創新,切實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得高大上的文字變得平民化,便可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發揮導向作用。此外,還要加強各類網站的管理,凈化文化市場和網絡環境,加強校園網絡建設,多為社會為大學生提供精神食糧。
(四)個人意識
當今大學生大都以自我為中心,常以個人利益為出發點,在功利誘導下我行我素,對禮儀素質的培養不夠重視;其次,大學生不了解具備禮儀素質的重要性,認為做什么事怎么做,與他人無關,他們不明白提高自身禮儀素質,樹立良好形象,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對于個人人生發展至關重要;再次,大學生對禮儀踐行缺乏自律性,他們非常清楚自己什么場合應該怎么做,但真正做起來卻打折扣,缺乏堅定信念和自我約束力[2]。
禮儀素養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需要,是提升大學生文明形象的需要,是大學生實現其社會化的需要,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3],是“一帶一路”戰略德才兼備、全面發展人才培養的需要。
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的途徑非常多,比如加強校園文化陣地建設,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深入開展社會實踐等,但關鍵前提還是要開展禮儀相關的理論指導,對禮儀進行系統學習。
目前本校禮儀課程開設情況并不樂觀,護理學專業開設了《護理禮儀》,《就業創業教育》課程中禮儀相關的內容只涉及求職過程中的面試禮儀。除此之外,本校還開設了任意選修課《公關禮儀》,內容全面,但收益范圍較小,每學年選修人數名額在200人左右,而全校在校生兩萬余人,無法實現大范圍的禮儀教育。
醫學院校學生課業繁重,現有課程的排課已經非常緊張,為全校學生增設《公關禮儀》這門課程難道較大。《就業創業教育》這門課程作為指定選修課,是每一位在校大學生在校期間必須接受的教育,針對這門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就業創業教育》教學中增設系統的禮儀相關教育內容,使得在校生均能系統地習得禮儀,做好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者和體現時代要求的新道德規范的引領者,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1]文君,蔣先玲.用系統思維創新高校“一帶一路”國際化人才培養路徑[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5,5:153-156.
[2]侯泰國.大學生禮儀素養現狀、問題及策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4.
[3]高麗.高校開設禮儀課程迫在眉睫[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3,10(1):172-173.
H319;F
A
1006-0049-(2017)13-02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