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夢雯
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鄭州 450000
?
革命歷史題材舞蹈的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價值
和夢雯*
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鄭州 450000
舞蹈是對美的技巧展示,也是文化精神的一種傳達,是人類生命和形態的高度體現,也是一個民族精神理念、社會體制的表現形式。革命歷史題材舞蹈是指展示共產黨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在革命斗爭的歷史時期內所展現出來的精神形態、先進事跡、英雄人物形象等。革命歷史舞蹈具有重要的精神導向和人格培育功能。在我國高等學校開展革命歷史題材舞蹈的愛國主義教育,能夠引導大學生建立積極、和諧的價值觀,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文在分析革命歷史題材舞蹈的特點的基礎上,分別闡述了革命歷史題材舞蹈的價值和高校舞蹈的愛國主義教育價值,并深入分析了革命歷史題材舞蹈的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價值。
革命歷史題材;舞蹈;高校;愛國主義教育
舞蹈是通過肢體、動作等進行美的體態、風格以及技巧的展示,舞蹈也是一種文化的體現,能夠反映出人類生命形態、民族精神以及社會體制結構等。革命歷史題材舞蹈是中國舞蹈中的精華,是指展示共產黨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在革命斗爭的歷史時期內所展現出來的精神形態、先進事跡、英雄人物形象等的舞蹈形式。
在高校教育中,通過運用革命歷史題材舞蹈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在斗爭時期的事跡和精神,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引導學生培養道德品德和意志,能夠激發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幫助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想政治素質等。
本文在分析革命歷史題材舞蹈的特點的基礎上,分別闡述了革命歷史題材舞蹈的價值和高校舞蹈的愛國主義教育價值,并深入分析了革命歷史題材舞蹈的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價值。目的是結合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增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意識,能夠更加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用青春和生命為社會主義的發展添磚加瓦。
(一)審美價值
革命歷史題材舞蹈是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而來的,以中華民族革命斗爭、抗爭的歷史背景為依據產生的,具有強烈和突出的民族藝術性。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推廣和發揚我國先進的傳統文化是時代的要求,革命歷史題材舞蹈作為現今的傳統文化代表方式之一,能夠滿足當代人民群眾的教育、審美等精神要求。革命歷史題材舞蹈首先具有一般舞蹈的審美價值,即四美十型,包括優美(舒柔、歡暢),壯美(雄壯、崇高),悲劇美(悲壯、悲哀)以及喜劇美(滑稽、諷刺、幽默、詼諧)。在此基礎上,還能夠體現整個社會各個階層的審美價值,因此能夠促進和提高人們的審美觀念。
(二)道德價值
舞蹈的價值在于除了能夠提供優秀的、充滿美學價值的作品外,能夠促進人的心理健康,使其能夠形成高尚的人格、完善的心理結構等。因此舞蹈在對道德標準的強化與宣貫、普及和加強社會規范及道德品質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道德是指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形成的關于道德的觀念、理論和情感等的總稱,是與社會形態、社會利益等高度相關的。舞蹈家在創造舞蹈的過程中,融入了其對道德觀念和人生態度的感悟和理解,通過塑造一定的舞蹈形象將基本的道德理念展現出來從而能夠給觀看者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革命歷史題材舞蹈除了具有一般舞蹈形式的道德價值外,還能夠通過對革命時期意識形態、英雄事跡、革命形象等的展現,激發人們在現代生活中的道德意識,樹立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貢獻個人力量的信念。
(三)教育價值
舞蹈自誕生之日起,就具備教育價值,而革命歷史題材舞蹈中包含了革命戰爭年代先烈的英雄事跡,通過傳達凄苦、悲憤的情緒與寄托哀思,帶給觀看者強烈的沖擊。從而能教育觀看者,尤其是青少年追憶艱苦的革命歷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從而能夠樹立為社會主義建設出力的堅定信念,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在教授文化知識、工作技能等的基礎上,當前對高等學校的素質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全國各高校大力推進校園文化和素質教育。在推行素質教育的基礎上,舞蹈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我國高校的藝術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舞蹈通過肢體語言的展現,能夠表達豐富的情感、塑造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同時展現形式具有普及性強、大眾接受能力強等特點。
高校中開展舞蹈教育課程,主要目的不是教授舞蹈基礎知識、培養技能高超的舞蹈人才,而在于通過向學生展示舞蹈的藝術形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審美能力、欣賞水平、文化素質以及藝術鑒賞能力等。通過給大學生創造參與舞蹈的機會,加深學生對舞蹈的理解和體會,從而形成欣賞美、體會美,以及積極樂觀的精神世界。在集體舞蹈的介紹和教育過程中,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集體觀念和意識,提高團隊協作的能力,增強集體主義意識。愛國主義、抒情性的舞蹈還能幫助學生抒發愛國熱情、抒發日常情感。力量型跳躍性舞蹈能夠鍛煉學生的體質、給予學生積極向上、豪邁進取的精神體驗。
在我國高等教育的背景下,推廣舞蹈教學能夠提升學生技能、拓寬視野,同時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激勵學生斗志、凈化學生靈魂。與革命歷史題材相關的舞蹈還能幫助學生體會老一輩革命家前赴后繼、浴血奮戰的革命情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及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堅定信念。
舞蹈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是對人們精神世界和生活情況的一種反應,能夠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同時對精神世界起到感染和影響的作用。舞蹈藝術教育是我國高校素質教育和文學教育的重要途徑,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以革命歷史背景和民族文化作為依托的革命歷史題材舞蹈在提升大學生文化修養和審美水平的同時,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主義精神,因此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舞蹈審美價值的四美十型中,壯美和悲劇美是革命歷史題材舞蹈的重要表現形式。在長期革命斗爭的過程中,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革命歷史資源,革命歷史題材舞蹈是以歷史為根本,對革命斗爭資源進行深入的挖掘與提煉,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出來,以舞蹈作品的形式展示中華民族在革命斗爭時期的革命精神,因此是高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
(一)革命歷史題材舞蹈的壯美
革命歷史題材舞蹈通過超難度的技巧和肢體表現,描述和展現出在革命斗爭中、極其艱難的環境下,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艱苦卓絕的戰斗的情景,因此體現出的是雄偉、剛強的精神,突出的是舞蹈中壯美的特點。類似的舞蹈劇目包括《飛奪天險》、《雪山草地》、《保衛黃河》等,以及《東方紅》、《中國革命之歌》和《復興之路》這三部史詩性的革命歷史題材舞蹈。
(二)革命歷史題材舞蹈的悲劇
在美學范疇中,所謂悲劇是指通過藝術化的形式展現的悲,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悲,美學范疇中的悲是指普遍性意義上的表達時代的、人類的、階級的和民族的悲。概括來講,舞蹈藝術所展示的悲是一種特殊的美感形式,是由正面人物的不幸結局所觸發的情感,其展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體現事件、行為和人物的正義性,以及因某種因素導致結局的悲劇性。人們在欣賞舞蹈作品的悲劇性時,也會產生悲哀、悲傷和痛苦的情緒,需要在這樣的情緒背景中去體驗悲劇美的內涵。
在革命歷史題材舞蹈中,對于悲劇美的體現一直是重要內容,對共產黨員形象的塑造、對他們艱苦卓絕奮斗歷程的描述,是革命歷史題材的重點。通過對革命者思想和行為品格的展現,啟發觀眾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以展示出這種獨特舞蹈形式的藝術價值,是中國當代藝術的寶貴財富。
在著名的作品《無聲的歌》中展示了一位女共產黨人在遭到嚴酷暴行的摧殘后堅持真理、保持對黨忠貞的事跡,整個舞蹈作品構筑了一個悲壯的形象。大學生在觀看過程中,能夠被作品體現的悲劇美所打動,激發起懲惡揚善、努力奮斗的意志。革命歷史題材的舞蹈具有著獨特的現實性和特殊的感召力。
悲劇的形式能夠顯示出對生命的珍視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高校學生在觀看革命歷史題材舞蹈的過程中,能夠體驗到革命先烈的不幸與苦難,從而激發出強烈的自我覺醒意識,能夠意識到生命的寶貴、幸福生活的得來不易,激發大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能夠激勵大學生努力學習、不懈進取,這也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根本目的。
對于共產黨員來說,和諧和共同發展是始終追求的目標,革命歷史題材舞蹈是這種目標的集中體現。在高等學校愛國主義教育中引入革命歷史題材舞蹈,是充分挖掘和發揮愛國主義教育素材的有效形式,也是幫助大學生了解歷史、感受歷史的重要途徑。通過帶領大學生觀看、參與表演革命歷史題材舞蹈,能夠增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提升他們與祖國共榮辱的責任感。本文在分析革命歷史題材舞蹈的特點的基礎上,闡述了革命歷史題材舞蹈的價值和高校舞蹈的愛國主義教育價值,分析了革命歷史題材舞蹈的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價值。
[1]閆化東.革命歷史題材舞蹈的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價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
[2]尹莉莉.紅色文化與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1(3):301-302.
[3]唐四妹.紅色資源在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的利用研究.西南大學,2015.
和夢雯(1987-),女,河南鄭州人,本科,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助教,研究方向:舞蹈。
J70-4;G
A
1006-0049-(2017)13-02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