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紅燕 康 潔
寧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浙江 寧波 315000
青少年網絡流行語的特點與成因
崔紅燕*康 潔*
寧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浙江 寧波 315000
青少年是網絡流行語生產、使用和傳播的活躍群體,網絡流行語對青少年來說是一種代表自身身份的話語符號。網絡流行語蘊涵著青少年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反映青少年對社會現實的看法和態度,它具有常變性、求異性、娛樂性和隨意性等特點。而它的成因則與網絡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社會流行文化的多元化、多樣化的網絡新媒體、互聯網普及率以及青少年自我意識的覺醒和話語權意識的提升有關。青少年亟待加強網絡倫理與責任意識,以確保網絡流行語的健康發展。
青少年;網絡流行語;特點;成因
青少年接觸和使用網絡的頻率最高,與網絡流行語的關系也最密切。網絡流行語不僅充當著網民們互動交往的工具,也是青少年集體意識和價值觀念的載體。本文從近年來青少年網絡流行語的廣泛傳播和普及的現狀出發,分析青少年網絡流行語的特點,進而探究青少年網絡流行語產生和迅速發展的背景原因,以及當代青少年頻繁使用網絡流行語的潛在動因。
對于網絡流行語的界定,有學者認為:“網絡流行語是指以青少年為主的廣大網民通過自發創造或改造固有語匯等方式而形成的在一段時間內廣泛傳播于網絡空間,并對現實社會產生一定傳播力和影響力的詞語、短句等。”[1]通俗地講,青少年網絡流行語是一段時期內在網絡空間盛行,反映著某個社會階段發展和青少年的心理狀態變化,是青少年群體表達思想和情感溝通的一種新興語言形式。它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常變性
縱觀網絡流行語的發展歷程便可獲悉社會時代和人們生活的發展跡象,每年都有很多新的網絡流行語出現,也有一些網絡流行語逐漸被人們遺忘。如今高度發達的網絡新媒體為青少年接觸網絡流行語提供了契機,他們傾向于接受和傳播的是能夠體現流行文化和社會心理的一種時尚多變的語言。
網絡流行語在很多方面是通過傳統媒介“發酵”并衍生出來的新的網絡流行元素[2]。大多數網絡流行語都代表著某個時段的流行文化和社會大眾的關注點,具有很強的短暫性。從前幾年網絡上熱傳的“我爸是李剛”,再到最近流行的“小目標”,讓青少年網民經常套用“坑爹”“小目標”句式來嘲諷某類人群或者自嘲。同時隨著社會大環境的不斷發展,網絡流行語不斷更新換代,人們的關注點也會很快發生轉移,轉而迎接更新的流行。
(二)求異性
與傳統的日常用語相比,網絡流行語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新穎。網絡流行語的主要創造和傳播群體是青少年,他們樂于追求新興事物,想要沖出傳統語言規范的限制而創造一種屬于自己的系統語言[3]。相較于現實生活,青少年群體更傾向于在網絡上自由地表達自己,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創造出突破傳統表達形式的語言來展現自己的個性。
青少年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在追求個性自由的過程中形成和創造了大量形式多樣、隨意和不規范的網絡流行語。比如:“厲害了word哥”、“你懂的(表示對一些不便透露的事件原委點到為止)”、“然并卵(表示毫無意義,沒有一點用的意思)”等等。
(三)娛樂性
網絡作為一種新興事物在不斷地吸引著更多人參與其中的同時,也充當了青少年網絡流行語繁榮發展的重要工具。網絡流行語以趣味性吸引大眾關注,用娛樂化迎合了大眾的口味。有調查數據顯示,在預設的7種青少年使用網絡流行語的原因中,“生動好玩,增添了對話的樂趣”這一選項占比最高[1]。由此看來,青少年網絡流行語的使用初衷已經從抵制主流文化、彰顯個性逐漸演變成青少年愉悅自我、放松心情為主。
青少年群體以相似的興趣愛好集合到一起,通過改編、創造各種形式的網絡流行語言,追求另類的娛樂方式,探尋屬于自己的風格。比如:學生群體用“后起之秀”來表示平時習慣性起床較晚的人群;“神馬都是浮云”以詼諧的感情基調表達感嘆或自我安慰。諸如此類的網絡流行語都是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說法以幽默詼諧的方式表述出來,使青少年群體更樂于接受。
網絡流行語在短時間內迅速引起關注,被年輕人不斷模仿和頻繁使用并大量傳播,不僅僅是由于它本身所具有的語言溝通功能。網絡流行語作為一種獨特的語言文化現象,它破土于一個全新的時代,擁有傳統的語言模式無法比擬的優勢,逐漸風靡整個網絡空間。
(一)網絡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構建了青少年網絡流行語的時代背景
青少年網絡流行語是網絡流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現實社會相互映射,在反映社會生活的同時又影響著青少年的價值觀念。如今,網絡時代的到來和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沖擊了現有的生活模式,也給青少年網絡流行語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契機。青少年網絡流行語順應時代而產生,它將青少年群體的日常生活與大眾傳媒巧妙結合,激發了青少年的創造力,也使他們有更多機會創造多元的網絡文化成果。
(二)多樣化的網絡新媒體為青少年網絡流行語的產生發展提供平臺
互聯網自20世紀90年代引入中國以來,給人們的社會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互聯網為青少年的文化實踐行為提供了方便快捷、低成本和低門檻的發揮平臺,讓作為新媒介技術熱情擁抱者的青少年群體得以在網絡空間發揮其主體性地位,充當網絡流行語的消費、傳播和再生產者[4]。
近年來微信、微博、貼吧等網絡新媒體的廣泛使用,不僅促進了青少年網絡交流互動,還給他們提供了更加廣闊便捷的輿論平臺,讓青少年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網絡流行語在產生之初只是用簡單的字母和表情符號簡化表達,形式多樣的新媒介平臺的出現豐富了網民們交往交流的渠道,使得網絡流行語的形式和內容都更加豐富多樣。由此可見,各類網絡新媒體的崛起不僅深化了網絡媒介技術的發展,也使得青少年網絡流行語的表現形式和內涵意義愈加豐富深刻。
(三)互聯網普及率提高,青少年網絡參與程度加深推動網絡流行語的發展壯大
如今網絡技術發展迅速,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便于攜帶且集多種功能于一體,青少年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隨地查找資料、獲得信息、通訊交友。同時無線網絡大范圍的在家庭、學校甚至公共場所覆蓋,極大程度上方便了大眾使用,給青少年網絡流行語的迅速普及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條件。
如今,人們對于互聯網的依賴性不斷增強,尤其是青少年學生群體。在最新公布的第39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網民中學生群體規模最大,其中初中生占37.3%,高中及技校學生所占的比例為26.2%”[5]。網絡的普及不僅縮小了各個領域的交際代溝,也使網絡受眾們所能接收到的信息覆蓋面更加廣闊。所以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網民選擇在網絡這個虛擬的空間里了解社會、表達自我、參與社會事務。因此青少年對網絡文化的認同度逐漸加深,網絡流行語也在青少年群體頻繁的網絡交流互動中進一步發展壯大。
(四)青少年的自我意識的覺醒和話語權意識的提高催生了網絡流行語
根據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青少年正處于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沖突期。處于這個階段的青少年在生理上的發展基本接近成人水平,同時他們的自我意識也開始覺醒,想要進一步了解自己。青少年開始在社會生活中表現自我,發表自己的看法,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6]。我國青少年群體處于學校和家庭雙重管制的情境中,在現實生活中缺少發言權,所以他們轉而從網絡空間尋找機會。一旦青少年某方面的訴求在網絡上得到滿足,他們就會對網絡文化和相應的價值觀產生認同,進而活躍在網絡空間來追求自我滿足。所以說,青少年自我意識的覺醒和他們自身對話語權的追求有助于催生網絡流行語,使其在更大范圍內傳播和普及。
如今,青少年網絡流行語的發展已經勢不可擋。網絡流行語作為當代青少年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元素,是他們進行網絡交際的重要載體,要理性對待青少年網絡流行語。一方面,需要尊重和肯定青少年對于網絡流行語的創作與傳播;另一方面,也要強調青少年在創作與傳播流行語過程中的責任,即維護網絡話語的合法性,劃清網絡話語與規范語言的使用界限,以及加青少年群體在強賽博空間的倫理意識與責任自覺。
網絡流行語以它不同于傳統語言系統的流行性,引領了新時代的網絡流行風氣,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社會流行文化的發展方向。當代青少年作為網絡先行者,以其敏銳、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活躍在網絡空間并引領了現行的流行風尚,同時他們也深受網絡流行語所蘊含的獨特價值觀念的影響。當下應該關注的就是抓住發展機遇,注重對網絡環境的規范管理,時刻警惕網絡流行語可能帶給青少年的負面影響;另外也要從多方面給青少年樹立理性思辨的網絡意識,使網絡流行語的發展利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長。
[1]馬中紅,楊長征.新媒介、新青年、新文化——中國青少年網絡流行文化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208,217.
[2]王陽洋,周彬.網絡流行語產生和流行的背景分析[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2014(02):66-72.
[3]林岳新.新媒體背景下青少年價值觀引導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19.
[4]劉柳.透過網絡流行語看當代青少年價值觀的新特點[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1(01):47-50.
[5]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http://www.cnnic.net.cn/).
[6]李翠婷.網絡流行語影響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崔紅燕(1994-),女,甘肅蘭州人,寧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青少年德育研究;康潔(1974-),女,江西人,寧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哲學與青少年德育研究。
H
A
1006-0049-(2017)23-0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