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煒紅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赤崗東小學,廣東 廣州 510310
基于預習,建構略讀課文的教學
——以略讀課文《刷子李》為例
張煒紅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赤崗東小學,廣東 廣州 510310
何為“略讀”?立足《新課程標準》和略讀課文的定位思考,以略讀課文《刷子李》為例,從學情分析、預習鏈接和多維度設計三大方面敘述建構略讀課文教學內容的策略,實現“緊扣閱讀能力培養,追求一課一得”的有效教學價值。
略讀課文;教學內容;學情預習多維度
《語文課程標準》將“略讀”和“瀏覽”的方法作為閱讀教學目標,不單單是閱讀方法的擴展,更意味著閱讀的范圍和閱讀量也將發生變化。
何為“略讀”?葉圣陶先生在他的《略讀指導舉隅》里明確指出:“略讀”的“略”字,一半就教師的指導而言,還是要指導,但是只需提綱挈領,不必纖屑不略。一半就學生的功夫而言,還要像精讀那樣仔細咬嚼。
筆者基于以上認識,認為略讀課文承擔著兩個任務:一是在內容上“提綱挈領,粗知文章大意”,二是給學生留出充足的自主閱讀時間。略讀課文教學課時只有一課時,因此也決不能求全求深,須從閱讀技能的鞏固運用著眼,扣住要點,追求一課一得。建構教學內容的依據又來自哪里呢?
(一)基于單元導讀
在教學中,關注單元導讀,讓我們比較準確地找到單元的整合點。
人教版第十冊第七單元《人物一組》以“人”為主,形成了“讀人、說人、寫人”這樣富有特色的一組教材。單元導讀的第二自然段是這樣表述的:“學習本組課文,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并在習作中運用。”由此可見,落實本組教材教學,需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體會“描寫”之法,為單元習作做好鋪墊。
(二)基于學段閱讀特點和學生基礎
同樣是寫人的課文,四年級下冊的第七組課文是一組寫人的文章,五年級下冊第七組也是寫人的文章,兩組課文的單元導讀都指出要感受描寫人物的方法。在層次上體現了什么秩序呢?依據課標來看,五年級既要關注怎么寫,還要關注這樣寫的效果。
學生曾學習過多篇以寫人為主的文章,初步具有“抓人物外貌、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感悟人物性格或形象的意識和能力,也寫過類似的習作,已經積累了一些這方面的讀寫經驗,教學時要注重結合學生已有的關于寫人的讀寫經驗和本文獨到之處,有效整合和提升。
(三)基于單篇課文的表達方法
本文排在整組課文的最后一篇,寫法上有兩個特點:一是正面描寫,二是側面描寫。正面描寫與本單元前三篇課文有重復交叉點,側面描寫是本文獨有的最顯著特點。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作者用徒弟曹小三的心理變化為暗線推進故事情節,吊足了讀者的胃口。照常理,寫刷子李嘆為觀止的粉刷工夫,會在“如何刷”這點上多著筆,但在作家筆下,筆勢蕩開,寫另一個人物——刷子李的徒弟曹小三,借用他人感受來表現主要人物的側面烘托描寫手法對于學生來說,是嶄新的閱讀體驗。
緊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文本學情分析,設置預習單,課前落實“粗知大意”的初讀環節,課堂上留給兩個環節:再讀,選擇一兩個點,重點學一學;三讀,讓學生自主地、自由地閱讀,重在運用閱讀技能,發展提升。這對于追求略讀課堂的“目標簡明、訓練集中、關注價值”來說是一個良策。

表1 預習內容和反饋
觀照預習反饋,把準教學起點,確定教學內容:
(一)回顧引入,初知風格
回顧單元課文后,通過導讀了解人物的創作背景和作品風格,為進入課文學習奠定基調,也為閱讀原著搭建橋梁。
(二)緊扣“描寫方法”,導在課中
緊扣“描寫方法”推進教學環節,獲得閱讀認知和能力。在教學中,先憑借片段,通過一邊想象一邊朗讀,再感悟有關“細節描寫”的語句,認識正面刻畫的作用。再選取黑衣、白點和曹小三這條伏線設疑引讀,了解課文巧設伏筆,側面描寫表現人物的方法。
(三)體味文本余音,用在課后
根據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應該將學生已有的關于“寫人”的讀寫經驗與本組教材的學習有機結合。課的尾聲,拓展閱讀,拓展學生在人物刻畫方法上的積累。同時,引讀《俗世奇人》片段,點燃課后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落實略讀課文的兩個任務,可以有多個維度。比如,總體印象、主要內容、行文思路、寫作順序、典型場景、主題思想、語言特色等方面。《刷子李》這課的預習環節中的“粗知大意”處于總體印象的維度,還需整體觀照,從“典型場景”“行文思路”“描寫方法”三個維度落實“作者怎么寫”的教學,實現從閱讀能力和素養著眼,扣住要點,一課一得。
第一個維度,抓典型場景——“刷子李”刷墻的情景,探究正面刻畫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之奇。
引入新課后,PPT分類展示學生的“刷子李”印象,繼而梳理出關鍵詞“奇”,然后以問題“文中哪些段落直接描寫了刷子李技藝高超?”過渡,從“分散”走向“集中”,指向正面描寫,自然進入預習和課堂的教學對接環節。
接著學生再讀第5自然段,抓住“奇”字提取信息,扣語句和描寫的角度(動作、聲音、效果)交流作者怎么寫出了刷子李的技藝非凡,感受人物之奇特,聞所未聞。
第二個維度,抓行文思路——曹小三的心路歷程,領會側面描寫,感受故事之精妙,嘆為觀止。
老師追問,引發閱讀期待:文章寫誰?還寫了誰?為什么要寫曹小三?1、默讀描寫曹小三的有關句子,抓內心想法寫批注;2、師生梳理、概括、交流,感受曹小三一波三折的心情。
第三個維度,抓描寫方法——側面描寫,拓展閱讀馮驥才的《快手劉》,實現教學內容的價值提升。
拓展閱讀《快手劉》,先交流預習時的第一人物印象,再把新的知識增長點放在課堂:作者同樣運用了側面描寫烘托他手法之快。請默讀短文,找找哪些語句是側面描寫?
明了作者是抓住了“心理描寫、觀眾反應”側面描寫快手劉的快,順勢補充原著,借用馮驥才原著里筆下的奇人的行當,回顧題目含義,激發了學生閱讀原著《俗世奇人》的興趣,開啟以一篇帶一本的閱讀之旅。
教無定法,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沈大安說過:略讀課文教學可以有一定的模式,但又要避免模式化。不同的文體,不同的學生,都可以決定略的程度與精的比重。衡量的標準絕非是技巧模式,而是思想觀念。
[1][美]卡倫·坦珂斯莉,著,王瓊常,古永輝,譯.教會學生閱讀有效教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2]姚利民.有效教學涵義初探[J].現代大學教育,2004(5):10-13.
[3]陳力.預案、生成、反思——新課程背景下的“生成性”課堂教學策略探微[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5(5):31-33.
G
A
1006-0049-(2017)23-00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