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北
青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0
論高校思政教育中引入儒家思想的重要性
胡 北*
青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0
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趨勢使文化多元化日趨成為主流。對于廣大高校學生而言,這樣的社會文化環境在帶給他們不同思想文化跨越時空相互碰撞與交融之新奇與震撼的同時,也給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扭曲價值觀侵蝕快節奏生活下高校學生思想的機會。儒家思想是我國數千年發展過程中傳承至今,深刻影響我們價值觀念構建的寶貴精神財富,其中既包括齊家治國的社會理想,也包括修身成圣的個人情懷。在高校思政教育課堂中引入傳統儒家思想的精髓,有利于通過“立德樹人”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培養目標。
思政教育;大學生;儒家思想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隨著與世界的交流不斷地加深,我們的文化在影響著世界的同時,我們也在被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影響著。外來文化迅速的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影響著人們的行為習慣,沖擊著人們在傳統文化下構建起來的社會價值觀、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在此文化背景下,閱歷尚淺,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成型,心理較為脆弱,很容易被新奇的思想所吸引的青年大學生所受影響尤深。外來文化沖擊著他們傳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同時,讓他們在復雜紛擾的多元文化和價值觀面前不知如何選擇,從而造成了很多負面影響。
就經濟意識層面來說,這種現代多元文化引發了當代大學生不良的經濟觀念。在多元文化與市場經濟體制及在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西方價值觀念的影響下,本來價值觀就不成熟的部分大學生開始出現金錢至上、享樂至上的價值意識。
不僅如此,西方思潮同樣誤導了部分大學生的政治觀。在西方新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思潮的影響下,部分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人在接受了這些思想之后夸大了中國的負面現象,認為自己是中國的“救世主”,在網絡上發布一些毫無責任感的文字大肆批判社會和政府,而自己卻拿不出實際的解決辦法,淪為我們所說的“網絡鍵盤俠”。
另外,一些來自西方的思想對部分大學生的人生觀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西方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所提倡的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生觀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大學生的叛逆心理,為他們的叛逆與對現實的不滿找到了合理的理論支持,使個人主義傾向在大學生中日益嚴重。甚至在西方思潮的影響下,部分大學生對幸福的理解越來越偏向物質化,把物質看成是幸福的本源,甚至不惜出賣自己來換取物質上的享受。而且隨著西方文化思潮在中國廣泛流傳,其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也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使得中國傳統文化在大學生中整體上呈現出弱化的趨勢。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有著重大作用。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以及站在國家未來的發展層面,在當今多元文化背景下正確引導大學生價值觀的迫切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旨在用一定的思想、道德、政治觀念來對社會成員進行教育或施加影響,以期使他們形成有益于社會的思想品德和相關實踐能力,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對于解決社會矛盾維持社會穩定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多元文化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保證教育工作質量的前提下深化學生工作發展已然成為一道難題。在這種情況下,將儒家所提倡的通過教育和修養來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發覺人們內心的善引入思政課教學,對于如今充斥著西方新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大學生價值觀現狀,亦是一種新的療法。習近平總書記也曾指出:“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盵2]
從儒家文化產生至今,它貫穿并深刻影響了中華文化的發展脈絡以及從社會現實層面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價值意識,思維慣性,心理特點,行為方式,教育模式,并對于當今的思政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意義與方向意義。在高校思政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于挖掘和運用儒家思想中的當代價值結合時代特征不斷推進思政教育的發展。
儒家中值得我們借鑒、發展和創新的幾個方面包括:以人為本、國家民族為重和誠信之道等思想,這些思想理論對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和借鑒價值。
其一,以人為本的思想。這一思想體現在儒家的思想核心——“仁”。所謂的仁,即是“愛人”,是指人與人之間的良好互動關系。將儒家思想中“仁”的思想引入思政課教育,有利于樹立大學生珍愛生命的自我意識以及推己及人的社會意識,有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立。
其二,體現為國家民族至上的儒家集體主義。如“仁以為己任,死而后已”[3]和子張所說“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3]就體現出了個人在面對集體、國家、民族的危機時挺身而出舍生取義的至高道德境界和對“仁”的不懈追求。將儒家的集體主義思想以及家國天下的大局觀引入大學生思政課堂的教育,有利于大學生形成愛國主義與集體主義意識,從而有利于克服,糾正已有價值觀中過激的“個人主義”思想。
其三,儒家中的誠信之道也是儒家思想中相當重要的一個部分,孔子就提出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因此在充分發揮社會主義的價值觀的過程中,將儒家誠信思想融入思政教育中的過程中才能起到良好積極的作用。
儒家文化是成長于并深入影響到中華民族社會意識方方面面的本土文化,將儒家文化引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課堂,或不失為符合中國大學生認知慣性,心理特征,通過“立德樹人”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培養目標的有效方案。
[1]朱炳文.加快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大學[J].實踐(黨的教育版).
[2]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本工程[N].人民日報,2014-02-26.
[3]孔子,著,陳曉芬,譯著.論語[M].北京,中華書局,2016.
胡北,男,湖北荊門人,青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哲學與公共管理。
G
A
1006-0049-(2017)23-006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