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云芳
山西師范大學,山西 臨汾 041000
網絡輿論的傳播與思想政治教育
寧云芳*
山西師范大學,山西 臨汾 041000
新時代背景下網絡輿論的發展如火如荼,但是仍舊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問題。在當下中國,除了傳統的輿論場以外,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興媒體輿論場正發展的如火如荼,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如何保障網絡輿論信息的積極作用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網絡輿論的傳播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挑戰。網絡輿論信息傳播的缺陷性和網民對處理網絡輿論信息能力的不足以及網絡輿論的信息管理體制的不完善,使得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對網絡的引導十分必要。
網絡輿論;思想政治教育;機遇;挑戰
中國共產黨在其發展歷史上十分重視對新聞輿論的宣傳引導工作。2016年2月19日,習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著重強調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重點和發展方向,為當今輿論信息的宣傳提供了指導。網絡輿論是伴隨著網絡媒體的發展而逐漸形成的,網絡輿論的發展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來說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
首先網絡輿論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網絡信息的傳播為廣大網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信息和素材資源,不斷充實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更加生動具體,便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網民也更容易接受教育。輿論引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思想政治教育通過采取正面宣傳和灌輸的方式來改變人們先入為主的看法,使他們理性感知網絡輿論信息,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網絡輿論的發酵和傳播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不僅融入了時代發展的特色和主流思想,還囊括了形形色色的觀點和態度。積極向上的輿論思想,尤其是媒體輿論中的正能量思想,通過網絡傳播營造出良好的網絡輿論環境,在保障網絡輿論健康發展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廣大網民,提高他們的網絡責任意識和主人翁意識。積極向上的主流網絡輿論的傳播,引導著社會輿論和公共認知的形成,引導網民理性思考,在整體上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其次,網絡輿論的傳播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改革與創新。網絡的開放性和網絡信息交流的便捷性改變了人們傳統的接收信息和知識的方式。在參與網絡活動當中,網民們不再是被動的接受信息,而是通過主觀的選擇獲知信息,并且可以通過網絡將自己的思想與觀點與他人進行交流。這改變了以往的“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創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更加順利。網絡輿論環境具有一定的匿名性,網民在暢所欲言的同時也充分暴露出其在思想觀念上的不足,這就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一個有效的信息反饋平臺,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方向。再者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一般是圍繞著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利用網絡的優勢環境將這一部分內容發布到網絡中,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深化積極的網絡輿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首先,網絡輿論的不可控性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網絡輿論環境的開放性使得各種自由觀點充斥在網絡當中,復雜的網絡環境使網民面臨難以選擇正確的主張的困境。大多數網民都會受到固定成見的影響,因為先入為主的看法而影響了對網絡輿論信息的感知,喪失了判斷力。許多負面的情緒和觀點都暗藏危機,許多積極向上的消息也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導致了網絡輿論公信力的下降。
同時由于網絡環境的平等性和交互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和受教者都處在同一網絡環境當中,受教育者不再受限于教育者的管制,可以自由地在網絡中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挑戰了教育者的權威地位,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對網絡輿論的引導和調控面臨困難。此外,網絡輿論中往往過度關注違法和不道德的行為,這些負面新聞容易引發人們的極端情緒,過度關注社會的陰暗面,從而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也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行帶來阻礙。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網民的網絡行為,有助于提高網民的網絡素養,提高他們接收、辨別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使得正面的、弘揚社會正能量的網絡輿論信息得以傳播。
其次,網絡輿論環境的匿名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難以精準定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缺乏針對性,為教育者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難度。網絡輿論的信息管理體制尚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網絡輿論信息的發布和傳播都是處在互聯網環境下進行的,由于互聯網的特殊屬性,網絡活動具有一定的隱蔽性。這就出現了網絡信息的發布者難以精準定位,對于散布不良網絡信息、擾亂網絡輿論環境的行為難以追責的狀況。同時匿名的網絡環境容易使網民容易忽略責任意識,枉顧網絡道德隨心所欲的發表自己的言論,更有甚者嚴重的傾斜和扭曲價值觀,營造不良的網絡輿論環境,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
再次,網絡輿論環境的開放性和多元性沖擊了主流價值觀。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同時,西方的文化和價值觀也通過網絡載體傳播給大眾,不斷擴大了接收網絡輿論信息的人群,廣大網民對網絡輿論信息的接收和處理能力不足。在網絡輿論環境中,西方資產階級的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價值觀不斷滲透到廣大網民的思想中,沖擊著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時期宣揚中國主流文化,大力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對網絡輿論的引導迫在眉睫。
[1]葉萍.網絡輿論: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領域[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2006(2):123-125.
[2]王聲宇,張厚志,馬志宇.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的網絡輿論引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22):134.
[3]趙安民,張瑞云.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網絡輿論環境的優化[J].社科縱橫,2012(12):10-12.
[4]謝瑤函,唐小林.論網絡輿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11):133-135.
[5]記者,杜尚澤.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N].人民日報,2016-02-20(001).
寧云芳(1988-),女,漢族,山西臨汾人,山西師范大學,研究生在讀,碩士學位,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G641;G
A
1006-0049-(2017)23-00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