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鳳
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湖南 長沙 410000
司馬遷的文學思想解讀
楊丹鳳
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湖南 長沙 410000
作為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與思想家,司馬遷創作的《史記》一書對于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文學思想讀到精辟,具有深刻的借鑒意義。本文主要針對司馬遷的文學思想進行闡述與分析。
司馬遷;文學思想;分析
司馬遷是我國西漢時期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在漢武帝時期擔任郎中、太史令、中書令,其著作《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主張成一家之言,褒貶人事,抒發情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和相關史實,探究文學界的規律性問題,提出發憤著書說。他重視文藝的教育作用和政治作用,用公正客觀的態度評價文學家。
司馬遷為了立言不朽,感受屈辱,發奮著書立說,廣泛深入民間對六經異傳、百家雜談進行詳細總結,搜集整理各種散佚的文獻資料,采用《春秋》的筆法,觀察體驗生活,并博覽群書,對歷史事實進行敘述讓讀者辨明是非,當然作者自己的褒貶和愛憎之情也蘊含其中,《史記》一書,真正實現了他的“成一家之言”的偉大理想。
司馬遷在寫《史記》時,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性格的刻畫以及細節的描述方面,都是從《左傳》、《國語》等先秦著作中汲取豐富的素材。司馬遷的《史記》之所以能夠集先秦散文之大成,開史傳文學之先河,是與司馬遷廣范搜集史料、體驗真實的生活分不開的。
司馬遷對收集的史料和寫作素材進行進一步的辨別,確認其真偽。因為自己作為史官,知道歷史真實的重要性,所以他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深入實地去調查人物和事件的真實過程,對人物和事件進行深入的了解,所以他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對歷史的發展規律進行了真實的還原,展現了當時社會的經濟發展情況,對所謂的“天道”提出了質疑,實現了他的成一家之言的偉大抱負。
由此種種,司馬遷受到了人們的尊重,班固曾經稱贊他“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能做到實事求是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至今這種實錄的思想還影響著后世作家的文學創作和歷史記載。
司馬遷通過對自己以及歷史上一些著書立說人物的總結,得出一個規律性的結論,古往今來,很多的優秀著作都是由于作者心情郁結,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而發憤著述的。
司馬遷這一觀點的提出是與他自己的遭遇有關的。漢武帝時期,李陵兵敗,朝野上下震動,漢武帝對此非常震怒,作為太史官的司馬遷如實評價了李陵的功過,同時對那些只知道奉承的官員進行了抨擊,為此得罪了漢武帝,被捕入獄,慘遭宮刑。這些沉痛的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打擊也曾讓他一度想自裁,但是想到自己著書還沒有成功,從古代人們的著書經歷中受到鼓舞,終于完成自己的巨著《史記》。司馬遷的發憤著書說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他把自己的悲憤和愛憎都融入了自己的著作中,使之字里行間都蘊含著豐富的感情。
司馬遷的《史記》對社會的黑暗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對勞動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他也曾經對當時的西漢王朝懷有希望,愿意為漢王朝在學術文化上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后來慘遭宮刑后,使他對社會現實加深了認識,這樣的認識在文章中表現出來,使其揭露和批判的力度更強。例如《平淮書》中記載漢武帝窮兵黷武,《封禪書》揭露漢武帝任用方士被騙等,《李將軍列傳》贊美李廣將軍英勇善戰、愛護士兵等。
司馬遷的發憤著書說是其文學思想的突出成就。他提出了當時進步作家著書立說的普遍現象,對其創作經驗進行了總結,是一種進步的文學傳統。同時還闡述了文學和社會、文學和政治的關系,指出作家自身的遭遇對文學創作產生的影響,進一步說明作家要憂憤郁結,有感而發,就能夠創作出具有真情實感的優秀作品,對西漢以后的文學創作和文學思想都起到了促進作用。
司馬遷很重視文藝的教育和感染的作用,強調文藝要為社會政治服務的觀點。《樂書》里就詳細記述了音樂教育對道德的凈化作用。《太史公自序》中也指出六藝對人們的教育作用,這樣的教育作用對社會秩序的穩定和政治的清明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司馬遷在《史記》中塑造的一系列鮮明的人物形象,也表明了他對文學教育感染作用的重視,其創作的作品也確實起到了教育和感染的作用。
司馬遷的一個偉大創舉是為文學家立傳,評論文學家的作品,例如對屈原、賈誼、司馬相如等人以及作品的評價都比較公允正確,可見司馬遷對作家作品的研究很深入,也說明了西漢文學正在走向獨立,文學理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對當時和后世的影響是極為深刻的。
司馬遷對于人物想象有著深刻、獨到的見解,從司馬遷對屈原的評價上,就可以窺見一斑。他仔細閱讀了屈原的文學作品,通過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領悟,對屈原的人物形象進行了整體的把握,讓屈原豐滿的形象越于紙上;在描寫項羽時,司馬遷通過對他性格弱點的揭示,描寫了項羽的悲劇命運,項羽生性殘暴,在巨鹿之戰之后,項羽聽信留言,坑殺秦卒。他不善于用人,在鴻門宴上剛愎自用,缺乏政治頭腦,決定了他的結局以失敗告終。司馬遷的文學思想不是理論思辨的成果,而是實踐經驗的結晶。
總之,司馬遷作為一個文學大家,其文學思想無論是對當時還是現代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我們要在此基礎上去粗取精,充分發揮其積極影響。
[1]王俊杰,趙金廣.司馬遷與“春秋筆法”[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2).
[2]鄧紫晨.司馬遷精神——從《史記》說開[J].藝術科技,2016(06).
[3]戰琳.探賾司馬遷在《鴻門宴》中的英雄觀[J].現代交際,2016(11).
[4]楊玉萍.從《史記》談司馬遷的史學貢獻[J].語文建設,2015(05).
I
A
1006-0049-(2017)23-01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