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語晗
銀川市青少年宮,寧夏 銀川 750001
淺談在校外教育中如何讓學生“快樂學習”
王語晗
銀川市青少年宮,寧夏 銀川 750001
校外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培養廣大兒童成長成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校外教育教學活動要不斷創新,要有新視角、新思路、新突破和新舉措,充分發揮校外教育機構的社會教育功能,帶給孩子快樂、健康和全面的發展。
校外教育;學習;快樂
校外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校外教育事業,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和成長,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親切關懷下,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為培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培養廣大兒童成長成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校外教育教學活動在實施素質教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和作用。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隨著素質教育對少年兒童全面發展更深入的要求,校外教育需要緊跟形勢,認真進行變革、調整,按照國家教育政策方針不斷推進。
校外教育和學校教育,互為依存,互為聯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一個有機整體和重要組成。校外教育具有自助式、選擇式、興趣性和開放式的特點,旨在為少年兒童提供個性化、多元化和綜合性的活動。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育必須“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校外教育的普及性和公益性更是賦予我們“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的責任。所以,在校外教育中,首先要做到尊重孩子。盧梭的《愛彌爾》中有一句話非常有名——“在大千世界中,人類有人類的位置,自然有自然的位置;在人生的秩序當中,成人有成人的位置,兒童有兒童的位置。我們一定要把成人當做成人,兒童當作兒童。”這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份真正意義的兒童權利宣言。教育有知、情、意、行四個起點,學校教育是從知入手,而校外教育更多是從情入手,尊重少年兒童的權利,特別是參與權。第一,采取展開式教育,為兒童創設情景性的、故事性的、環境性的氛圍,多給他們發表意見的機會,讓孩子們在學習活動中展開思維,展開情感,展開行動。第二,學校教育基本是集體式的,而校外教育更多采用的是小組和個性化指導,更加重視個性發展,讓每個孩子的潛能得到開發。第三,教育的起點更多是從孩子的情緒、情感出發。例如:在一次公益性扎染活動中,老師講到套色扎染,讓孩子們想象一下,靛藍色和哪些顏色配在一起比較好看?一個孩子發言道:“靛藍色和黃色相配比較好看,這兩種顏色合在一起還會變成綠色。”老師問:“你是怎么發現的?”學生回答:“因為媽媽在坐便器里放入了藍色的清潔劑,我的尿是黃色的,清潔劑和尿中和以后就變成了綠色。”其他同學哄堂大笑,發言的孩子不知所措。作為教師,此時要肯定孩子的回答是正確的,表揚孩子仔細觀察、敢于發現、勇于發言的好習慣,還要引導其他學生正確認識到,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奧秘,等待著我們去發現。這樣,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也教育了其他孩子,營造了和諧、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
其次,校外教育一定要以快樂為原則,離開了快樂,一切都無從談起。少年兒童的興趣是廣泛的,追求快樂是永恒的。在校外教育中,無論教學理念、活動內容、教學手段,都必須遵循快樂的基本原則。通過多年的校外教育工作,我發現要讓少年兒童快樂學習必須做到兩點,第一是感興趣,我們曾經的教育是把教學內容制成“壓縮餅干”,給學生灌輸一個又一個的概念,學生無法從中享受概念形成過程的喜悅。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呢?好奇心是穩定少年兒童注意力、認識事物的動力,也是激發興趣和求知欲的重要誘因,是個體重要的心理品質。所以在教育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孩子們喜歡要學習的內容,讓他們對即將接觸到的新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思考,并產生探究行為,促使個體有效地探索外部事物,才能推動自身認知能力的發展;第二是有成就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孩子們總是失敗,他就不快樂。教師要多觀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身快樂了嗎?也可能學生自身快樂,因為教學有問題,他就不快樂了,所以我們的教育不僅僅要保持孩子原有的快樂,還要把孩子原來的不快樂轉化成快樂。例如:在母親節的活動中,每個孩子要親手為媽媽扎染一條圍巾作為禮物,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扎染”是什么?有一個小男孩還說道:“這是我第一次做扎染,也是最后一次。”此時如果用語言去講述扎染的歷史淵源,對于學生來說是空洞的、乏味的,所以我先拿出自己的扎染作品來讓孩子們一起來欣賞,變幻莫測的圖案和豐富多彩顏色,立刻引起了學生強烈的興趣。然后用“變魔術”的方式來開展教學,通過折、捆、扎、染四個環節,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了!”當孩子們解開繩子、打開圍巾的那一刻,教室里響起了陣陣驚呼聲,孩子們臉上洋溢著驚喜的表情,個個歡呼雀躍,那個小男孩高興地跑過來問:“老師,下堂課什么時候上?”在這節課中,孩子們真正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
所以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孩子,研究兒童心理;要關愛學生,清楚每個孩子的起點,同時給孩子設定一個合理的目標。遇到問題時,從自己的角度不斷地去改善、完善。運用正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技術進行教學。教師要做孩子的朋友,對學生要把握“表揚三次批評一回”的尺度,通過在不同教學環節中設立獎勵機制和鼓勵方法,讓學生喜歡+成功,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并在學習中得到成就感。
校外教育教學活動是以淡化學科界限、加強知識整合、面向生活為特征,主張課程與生活、學校與社會的有機聯系。優秀的教師會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凝聚、生成教育智慧,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這種教育智慧是在時間中打磨出來的。通過藝術、體育、人文、科技等學科,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長;通過生動有趣的參與式活動讓學生體驗美、感受美、表達美、創造美。
校外教育工作者任重道遠。我們希望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但是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如何給他們信心與勇氣,讓他們去認識自己、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這不僅僅是一個兒童成長的問題,更是我們國家未來發展的問題。校外教育教學活動要不斷創新,要有新視角、新思路、新突破和新舉措。探索本質、回歸本真,充分發揮校外教育機構的社會教育功能,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綻放個性,啟迪智慧,讓學生在校外的生活擁有了方向、擁有了快樂,帶給孩子快樂、健康和全面的發展。
G
A
1006-0049-(2017)23-01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