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峰
四川文軒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1330
高職音樂專業民樂合奏課教學改革研究
宋 峰
四川文軒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1330
高職的教育體系中,民樂合奏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學科,有助于學生了解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加深學生對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自豪感。在高職的教育課程中,民樂合奏已經成為重點的實踐課程,是院校進行音樂藝術的教育的必修課程。本文主要論述的是,高職院校民樂合奏課程教學的現狀,通過對教學弊端的深入的剖析,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議和策略。
高職音樂;民樂合奏;改革研究
民樂合奏是我國傳統的民族音樂文化,使用傳統的樂器以合奏的形式演奏民族音樂,高職院校的民樂合奏課程,既讓學生了解了中華民族的傳統音樂文化,又可以在音樂中陶冶學生的身心,目前,高職院校對民樂合奏課程設置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需要進一步的進行改革和完善,以下本文就將對此問題展開討論和研究。
(一)落后的教學理念
高職高專所開設的音樂專業往往具有學習時間短的特點,因此有好多學生把它當作一種“速成”的音樂學習途徑。而在所開設的各個音樂專業中,沒有專門的民樂合奏專業,因此個人一種民樂合奏已經不再受現代人的歡迎。再加之普及率低,民眾對它了解少,因此也給人一種冷門的感覺。所以學生學習時不自覺地就會松懈,對課程的學習積極性降低。其次是:民樂合奏課程普遍存在于其他的音樂專業的課程中,給人一種“主次分明”的感覺。即:其他各個主業的音樂課程是主,而民樂合奏課程是輔的感覺。一旦學生心理有了這樣的想法,在學習民樂合奏這門課程時便更加輕視。有了不端正的學習觀念,其學習的結果就可以想見,絕不會有好多學習成績。
(二)缺少固定模式
這里所說的統一的模式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高職高專的音樂教學沒有統一的管理模式。我國開設有音樂專業的高職高專院校數量眾多,然而,我國卻沒有出臺任何有關音樂類高職高專院校管理的固定章程和辦法。這就造成了不同的音樂高職院校各自為政,沒有統一教學模式的局面。第二是,由課程自身原因所導致的教學管理困難。民樂合奏這門課程具有很強的地域性。不同的地區,所居住民族不同,在民樂合奏時采用不同的樂器。因而這門課程具有很強的地域性。而我國正規出版的有關民樂合奏的教材卻少得可憐。不同的地域的學校能找到合適的教材就不錯了,更不用說可供選擇了。這也是造成無法對民樂合奏課程進行規范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是,專業課老師對民樂合奏課程的忽視。由于沒有專業的民樂合奏課程講師,因此課程基本由樂理課老師。聲樂課老師代為講授,因此一定會造成課時安排時間短,學生的學習時間不充足的情況。
(一)提升課程地位
進行課程改革的前提,首先應當具有堅持長期改革的決心和毅力。因為,民樂合奏課程的改革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業,是一項有利教育,功在千秋的事業。因此,要將民樂改革看做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同時不能忽視其課程本身的特殊性。在改革過程中,首先應該糾正學生對民樂合奏課程是一門“次要課程”的錯誤思想理念。而如何改變這一觀點可以從多方面同時入手,例如:可以增加民樂課程在總課程中的課時占比,從增加教學時間上引起學生對課程的重視;也可以多開展與民樂合奏有關的課余活動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多開展與民族樂器。民樂合奏相關的課余活動或者是校外活動,從多與民樂合奏演員交流入手增加學生學習興趣,轉變學生的錯誤學習觀念;還可以從中國古典文化入手,增添課程自身的文化內涵和課程魅力,進而吸引學生的注意,重塑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觀念。其次,培養具有高專業水平的民樂合奏教師團隊。沒有專門的民樂課程講師,是造成課程規范管理困難,也是造成學生誤解的重要原因。因此,想要改變這一局面,就需要國家建設高水準的專業民樂合奏講師團隊。在師范院校中開設相關專業課程,從培養新一代的民樂合奏專業人才做起,為日后的民樂合奏教學團隊儲備充足的師資力量。
(二)建立民樂合奏課堂
現在的人們對互動教學已經不陌生。在提到互動教學時首先會想到的是在課堂上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行為互動、語言互動、思想互動,從而達到共同進步的過程。由于民樂合奏課程的特殊性,在教學過程中,能夠使得師生發生互動的教學環節就更多了。例如:各種民族樂器的演示、與樂器相關的文化知識的交流等等。然而,上述這些只是“互動型”課堂的一部分?!盎有汀闭n堂還應該包括各種軟硬件教學設施與教學老師之前的相互配合與互動。只有這個互動過程做得好,才能采用現有的有限的教學設備,達到無限的教育效果。
(三)合理利用現有資源
我國的高職音樂院校眾多,進行民樂合奏課程中雖然都有設置,但卻因沒有規范的教材,而造成不同院校各自為政。教學混亂,是難以進行規范管理的原因,也是現在民樂課程亟待改革的地方。雖然民樂合奏具有較強的地域性特點,但是其應該面向全國,面向各地不同地域的學生,利用現有的民樂合奏相關的文字資源,組建一支高水平的教材編寫團隊,努力編寫出能夠滿足我國絕大多數地區教學,需要的民樂合奏規范教材。只有在規范教材的前提下,才能進行規范教學和規范管理。而編撰民樂合奏教材的工作在需要我國相關部門從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大力支持的同時還需要每位音樂教育者共同努力。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在進行民樂合奏的教學過程中,始終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不管采用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教學的過程中要用引導的方式激發學生對民樂合奏的學習興趣。通過本文的研究和分析,高職院校的民樂合奏學習現狀并不客觀,所以要堅持對其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和完善,逐步實現學生對民樂合奏的了解和喜愛。
[1]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試行)藝術設計與傳媒大類[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5:124.
[2]李建平,紀寶成.市長市委書記孩子幾乎不上職業院校[N].中國青年報,2016-04-15.
[3]關遠見.直面高等職業教育的思索[M].北京:線裝書局,2016:31.
J
A
1006-0049-(2017)23-01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