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 良
河南廣播電視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0
網格化管理助推社會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研究
單 良*
河南廣播電視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0
黨和國家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重大命題,網格化管理作為社會治理領域的一項創新舉措,對于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具有深遠意義,本文在社會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框架內,分析網格化管理的積極作用和完善路徑。
網格化管理;社會治理體系;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并提出“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的任務。治理體系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各領域的制度安排,治理能力是管理以上各領域事務的能力。網格化管理作為近年來在全國廣泛實行的一種新型社會治理手段,在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扮演著積極作用。
網格化管理是將通信技術領域中的網格技術應用于社會管理領域,將特定行政區域內按照人口數量和地理面積的標準,劃分為若干網格,每個網格內分配指定工作人員利用信息技術平臺,對網格內所有社會事務進行管理,對網格內各類人群進行精細化、全覆蓋的服務”,在各地網格化管理實踐中,網格主要分為“鄉鎮街道,村和社區,村組樓組三級”。信息技術平臺的作用體現為高效、快速傳遞信息和指令,以較短的流程、較快的辦結時間應對紛繁復雜的基層社會事務,信息平臺大多分為四級,包括地市級、縣區級、鄉鎮街道級,村和社區級。
(一)重視社會協同,創新社會治理模式
傳統的社會管理方式是由政府包辦所有社會事務,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多元化的變化,基層政府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無法應對大量的社會事務,常常面臨人手不足、資金短缺的障礙,不僅處理社會問題的效率不高、結果不理想,也大大提高了行政成本,也不符合社會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要求。而網格化管理打破原有社會管理的思維和模式,由專門機構聯合民政、公安、社保、教育等職能部門,更重要的是引入社會力量的參與,將志愿者、老教師老黨員、社會組織和企事業單位共同加入網格,盡可能的聯合一切可利用的力量實現人員下沉到基層,使工作人員定位到社會問題和矛盾的第一線,能夠主動地發現社會問題,更加快速的對社會問題做出及時反映,代表了社會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發展方向。
(二)破除條塊分割,創新社會治理體系
在傳統的社會管理模式中,群眾自身訴求具有多樣性,如教育問題、社保問題、安全問題等不同訴求都需要不同的政府職能部門解決,由于行政管理體制的不健全,部門間職責劃分不明確,在解決群眾訴求過程中經常面臨職能部門推諉扯皮的弊端,部門間條塊分割現象十分嚴重,也不符合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而網格化管理將各職能部門統一規劃分配下沉到具體網格中,責任逐級明確,量化到每一個人,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部門條塊分割、職責不明的問題,促進社會治理體系和能力更加現代化。
(一)加強網格信息平臺建設
網格信息平臺從規劃建設,到設計開發、投入運營的全過程中,要高標準高起點建設平臺,并與現行各職能部門的社保、衛生、公安信息系統做好技術對接,確保網格信息平臺能夠容納兼容各子系統,保證網格信息平臺具有功能完備、共享互通、覆蓋面廣的作用。此外,要做好網格信息平臺的信息傳遞機制,保證群眾反映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能夠通過以上途徑快速匯總到網格信息平臺,再通過信息平臺的中轉指揮,第一時間交由職能部門進行調查處理,從硬件設施和技術手段上提高社會治理的時效性和準確性。
(二)加強網格化管理隊伍建設
首先要規范網格長和網格員的選拔配備過程。網格員直接面對服務群眾的一線,網格員的素質是展示政府形象的一個窗口,社會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題中之義是克服原有行政管理中官僚主義作風,要求職能部門要將工作責任心強、工作能力強、群眾評價高的人員下沉到網格,以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與群眾打交道,幫助群眾解決實實在在的困難和問題。網格化管理隊伍的另一個組成部分是志愿者、社工、老黨員等社會力量,由于這部分人員缺乏社會治理的經驗和經歷,所以有必要加強對社會力量參與網格化管理的培訓和教育,使他們盡快掌握與管理服務對象溝通交流的技巧和方法,建立社會力量參與網格化管理的長效機制,以減輕政府社會治理的人員不足劣勢。
(三)加強社會協同,培育社會組織
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要求重新審視調整國家和社會的關系,我國原有“大政府,小社會”的格局不能滿足社會發展多元化和復雜化的形勢,社會治理單純依靠政府實施已經不符合時代的要求,社會治理迫切需要引入社會組織和公眾的參與,而我國社會主義國家的屬性要求我們不能照搬西方國家“小政府,大社會”的模式,社會治理應該建立在政府主導、社會組織和公眾協同參與的模式上進行探索,網格化管理作為社會治理手段的重要創新,現階段社會協同的層次還不高,政府與社會組織和公眾在網格化管理中的對話合作機制尚未建立,政府職能擴張不是網格化管理的目標,未來的發展方向依然是擴大社會協同的水平和層次,而培育社會組織是一個突破口。
在我國支持鼓勵社會建設,和公民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的大背景下,社會組織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社會組織的數量和參與管理社會事務的層次都在深入推進,網格化管理的基層網格單位是社區,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在承接社區事務具有專業優勢,培育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有利于加強網格化管理的社會協同,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可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簡化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的登記手續,降低準入條件,使更多的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能夠名正言順的發展;二是制定政府購買、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激勵手段,降低社會組織的生存壓力,鼓勵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參與網格化管理。三是社會組織要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提高組織籌措資金的能力,建立現代法人治理結構,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和專業水平,提高自身的獨立發展能力。
[1]徐敏寧,陳安國,劉東杰.地方治理制度創新:從網格化管理到治理現代化[J].行政機構改革,2014(11).
[2]胡重明.網格化社會治理:研究回顧與新的議程[J].行政論壇,2017(3).
單良(1986-),男,漢族,河南許昌人,碩士研究生,畢業于鄭州大學,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助教,研究方向:公共治理。
D
A
1006-0049-(2017)23-02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