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與漁業》記者 廖靜 羅茵/文
廣東積極部署非沿海市海洋經濟調查
■ 《海洋與漁業》記者 廖靜 羅茵/文
廣東省第一次全國海洋經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廣東省《第一次全國海洋經濟調查實施方案》和《廣東省非沿海城市海洋經濟調查初篩方案》,于7月13~21日,省海洋經濟調查辦(以下簡稱“省調查辦”)組成工作組,先后赴肇慶、云浮、韶關、清遠、河源、梅州6個非沿海地級市進行調查前期組織協調和溝通工作。廣東省“非沿海”6市海洋經濟調查工作全面有序開展。與此同時,廣東省14個沿海市海洋經濟調查清查工作正如火如荼開展,部分地市清查工作己接近尾聲。
省調查辦工作人員于7月中下旬分別到肇慶、云浮、韶關、清遠、河源、梅州進行實地走訪,與當地海洋漁業主管部門就“非沿海”海洋經濟調查工作的實施方案和組織形式進行深入座談。
記者了解到,各地市海洋漁業主管部門對此項工作表現出積極。他們認為,這次調查是了解全省海情漁情的大好契機,是全面系統摸清非沿海地區海洋產業發展情況的機遇,各市皆承諾將在人力、物力上全力以赴支持廣東省第一次全國海洋經濟調查工作。
廣東省非沿海企業底冊數達29000多家,為了提高調查質量,結合全省非沿海企業分布情況,經國家調查辦同意,省調查辦決定,非沿海調查采用先初篩再集中座談最后入戶的清查方式。為把握初篩質量,初篩人員將由國家調查辦、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調查辦、省調查辦和當地相關專家組成。集中座談和清查入戶工作也將嚴格按照國家和省相關要求執行,并加強事中質量控制。
通過與非沿海各市海洋漁業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座談,針對非沿海各市提出的困難和疑問,調研小組在座談會上細化和調整了工作方案。據了解,目前各部門已經按要求落實主要工作,預計8月初能完成對數據的初步摸查。
通過調研,非沿海各市對我省第一次全國海洋經濟調查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省調查辦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選聘調查員、聘請專家、初篩......各項工作有了實質性的推進。
據了解,當前省調查辦已與各海洋漁業主管部門一把手簽訂了保密協議;各市企業底冊光盤都已發放,各地以企業底冊為依據,積極聯合當地工商、國稅、地稅、統計等部門對企業名錄進行核實,擬在7月底對“僵尸”企業進行全面剔除;并積極從當地各相關部門、協會聘請5~6名專家,組成清查初篩團隊,確保初篩工作順利開展。
目前,廣東省14個沿海市海洋經濟調查清查工作已經有了階段性成果。依照規定,各市均成立了領導小組和調查辦公室。在此期間,他們落實了工作經費,選聘了調查員、調查指導員,并多次開展了培訓。
據介紹,目前各沿海市均已進入海洋經濟調查清查階段,部分地市清查工作己接近尾聲。期間,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和省調查辦正在籌備對各市清查工作開展事中質量控制。
【延伸閱讀】
按照單位的行業類別,涉海單位清查表(通用表)將拆分為18類。
具體為:油氣、鹽業生產企業;水產品加工、藥物和生物制品制造、化工、發電、水處理企業;材料、儀器、設備制造企業;漁業服務單位;油氣開采服務單位;交通運輸服務單位;旅游服務單位;科研機構;管理機構;技術服務單位;信息服務單位;金融服務單位;地質勘查單位;環境監測預報減災單位;生態環境保護單位;行業性、社會性團體;普通高等院校和中等專業學校;建筑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