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 李磊/文
潮起嶺南 (連載三十四)
■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 李磊/文
韓千秋笑道:“這不就對了。我軍一路行來都是如此,到了這里,又何須擔心呢?”
樛樂道:“韓將軍有所不知,這石門關十分兇險。東、西二山如利刃般雄峙水道兩岸,將南、北各方圓近百余里水域,壓縮在不足數十丈寬的水道中通過。因此航門中水深流急,下水船舶不易操控。如果在這航門兩側山頭設伏,任由你千軍萬馬,也不能輕易通過。再說在航門下游處的南山,正對航門,憑其險要地勢,可直接俘獲被急流沖上岸灘或失去控制的戰船。”
韓千秋問道:“那依你之見,我軍又能怎樣。”
樛樂道:“我軍不妨先派一艘哨船,前去打探。如能先期與岸上守軍溝通,將與我軍順利通關更為有利。”
韓千秋道:“辦法倒也是個好辦法。可是這時間上怕是來不及了。如南越軍要是對我伏擊,這要是到了夜間,將對我更加不利。因此我想只有趁著天色大亮,水流湍急,快速通過航門水道才是上策。”
樛樂還想力爭,但韓千秋已顯出不耐煩之色。于是只好將就地說:“好吧。就依將軍所言,但各船務須做好迎戰的一切準備。”
韓千秋道:“這樣也好,這里就交予你指揮了。通知各船起錨,按計劃航行,不得有誤。這天氣熱死人,我先下艙中休息一會。”
石門守軍主將闕勇的將軍府,就設在南山北面高高峭壁之上。就在韓千秋與樛樂爭執不休時,闕勇一直站在將軍府北面樓臺上,靜靜地觀察漢軍船隊的動向。
這時,專職負責觀察的值守官佐進來報告:“啟稟主將,漢軍戰船隊突然停船拋錨,不知何故。”
闕勇道:“嗯。知道了。你先回去,繼續加強觀察,一有情況立即來報。”
值守官走后。站在闕勇身后的軍師道:“莫非漢軍發現了我軍企圖。”
闕勇道:“我想不會。漢軍只是謹慎行事而已。不過現在看來漢軍中還真的有能人。”
軍師問:“莫非漢軍有先見之明,這突然停止不前,有可能會打亂我軍之作戰部署。”
闕勇道:“先看看再說。依我分析,漢軍只是膽怯而已,并非有什么先見之明。我估計,用不了多久就會從新拔錨起航。”
軍師疑惑地道:“若其就是原地不動怎么辦。”
闕勇道:“這好辦。如果真如此,那我軍就發動夜間偷襲,照樣可以在石門水域全殲漢軍。好了,軍師你去通知全軍,加強瞭望和戒備,一旦漢軍起錨南下,各營嚴格按預定作戰計劃執行。貽誤戰機者,斬。”
韓千秋不聽勸告,一意孤行,確令樛樂格外擔心。但主將之言樛樂也無奈,只得從新下令全軍起錨,繼續航行。漢軍的船隊離石門越來越近,東、西兩個山頭也越來越清楚地進入了視野。只見兩山城頭上高高掛著的歡迎旗無精打采地垂掛在那里。城頭上兩名執勤的哨兵懷抱長槍,背靠在城墻上打盹。這就使得漢軍將士更加麻痹大意起來,由于太陽光線太毒,漢軍將士多數卸甲去盔,躲進了船艙休息。
漢軍再次拔錨起航,使得闕勇冷笑起來,得意地說:“漢軍再狡猾,也玩不過本將軍這個老獵手。看來漢軍也怕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夜間被人偷襲。”
就在漢軍前導船進入預設陣地后,闕勇向軍師下達命令道:“通知各營進入臨戰準備。再通知東城山守將傅俊,注意觀察南山信號,在漢軍戰船進入航門時,見南山號旗指令,統一指揮東、西兩城關作戰。”
漢軍戰船進入石門水道中后,突然樛樂見到南山之上的多面歡迎旗迅速降下,緊接著升起是一面全紅色三角戰旗。便大叫了一聲:“不好,槳手立即歸位,各戰船準備迎戰。”話音未落,水道東、西兩側城頭上突然涌上大量的身著盔甲的弓箭手。接著箭矢如雨點般射向漢軍船隊。還沒來得及穿上盔甲的漢軍將士紛紛倒在了血泊之中。
見此危局,樛樂急忙下令道:“將士們注意,全力以赴保住舵位安全,控制航向,不顧一切向下游沖出石門關隘,到下游集中登岸。”
可是這哪里還來得及,南越士兵的箭矢集中射向舵手和槳手位置。舵手、槳手紛紛倒斃,勇敢的士卒,沖上舵位一個就倒下一個,各船失去了控制。前導船被湍急的水流很快沖上了東岸淺灘側翻,將士們落入水中,被圍堵在岸灘上的南越士卒一個一個地撲捉宰殺。其他漢軍戰船隊被水流擠壓的相互沖撞,沖的是七零八落,不時有船只被擠壓到岸灘邊傾覆。隨著南山山頭旗幟的變換,高涼將軍指揮的南越水軍及時地從平湖中殺出,將漢軍船隊分割包圍開來。韓千秋與樛樂兩位將軍見大勢已去,唯有死拼才有可能脫困,于是組織身邊的將士和周邊的船只,殊死的抗爭。南越戰船憑借其熟悉的航道和水性,逐一將漢軍船只團團圍住,南越的箭矢壓得漢軍將士無法站起身來。漢軍的戰船也不斷地被南越戰船擠壓之兩側岸灘,將士紛紛就擒。韓千秋的指揮船被擠進岸灘后僥幸沒有側翻,這時南越軍兵紛紛跳上戰船,雙方發生混戰,不久,韓千秋即戰死在亂兵刀槍之下,樛樂也失足落水身亡。南越軍大勝,此一役盡殲韓千秋大軍二千將士,無一人漏網。
石門大捷的戰報由闕勇派快馬及時報送都城番禺后,全城為之欣喜若狂。此時的新王趙建德,才長長地松了一口氣。自宮廷政變以來,建德王一直擔心漢朝廷會派大軍征討,南越國力微弱,難以與之對抗,至時還不知自己的前途和命運將會怎樣。如今漢軍韓千秋部被全殲于石門關中,建德王這才知道自己將來該做些什么。于是趁此大喜大慶之時,吩咐宮廷御廚,在華音宮擺下百余座筵席,以此來宴請在都城的文武百官,以示慶賀。
入夜百官早早地來到華音宮就座,唯建德王和丞相呂嘉尚未到席。興奮的百官們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高談闊論,大擺烏龍暢敘新政建立以來的輝煌業績。就在嘈雜聲一浪勝過一浪時,只聽的門外太監高吼一聲,“皇上駕到。”立即大堂中一片鴉雀無聲,文武百官紛紛跪下雙膝,靜候建德王的大駕。建德王春風滿面,按捺不住滿臉的喜悅,在丞相呂嘉、大將呂鑫的左右陪伴下,健步來到群臣中間,說道:“眾愛卿平身。”百官齊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南越國王趙建德在大堂中央的龍椅就座后,百官臣僚才逐一按筵席官安排就座。此時的建德王顯得是志得意滿,躊躇滿志。慷慨陳詞地宣布:“眾位愛卿。此番石門大捷,是我朝新政以來的首次大戰,是在我石門將士的英勇作戰中,也是在呂嘉丞相的精心謀劃之下,才獲得此輝煌的戰果。這就充分說明,我南越人民完全有能力在這偏南一隅之地,建國立業。值得全國上下共同為此而慶賀。戰前,朝廷內外頗多微詞,恐漢、懼漢之人大有人在。此番大捷也恰恰說明,本朝新立無比正確,大漢帝國也不是完全不可戰勝的,曾經那些極力主張臣屬漢朝廷的逆臣,現在理應知道自己過去所犯下的罪過。從此,眾位愛卿盡可放下心來,與朕一起共筑千秋大業。”
建德王話畢,立刻引起一片歡呼之聲。隨后文武百官紛紛立起,頻頻地向建德王和呂嘉丞相敬酒致敬。極盡歌功頌德,吹牛拍馬之能事,相互吹捧,阿諛奉承,直到把建德王和文武百官各個都吹噓的飄飄然起來。此時唯有丞相呂嘉始終不茍言笑,心不在焉的應付著這種熱鬧非凡的場面。見此,建德王心中也便有了些忐忑不安起來。便問道:“老丞相,石門大捷難道還不能解除你心中之煩惱。你心中究竟有何等難解之事,一直令你難開笑臉。”
呂嘉連忙起身拜道:“皇上怪罪,老臣之過。只是因為這石門大捷之后,使得老臣產生了更多的擔心。于是一時難以興奮起來。”
建德王說:“老丞相有何心思,說出來,不妨讓朕與你一起排解、排解。”
文武百官見建德王和呂嘉談起事情來,一時大堂中停止了吵鬧,寂靜了下來。大家都想聽聽皇上和丞相都在談論些什么重要事務。
呂嘉見熱鬧非凡的筵席一時安靜了下來,便想趁此機會告誡大家一番,便抬高嗓門稟報說:“皇上。老臣以為,石門大捷可以慶賀,但并不值得我朝上下為之而自滿驕傲。”
眾官一下子被呂嘉之言驚呆了,站在原地目瞪口呆,不知說什么好。建德王也被弄得一頭霧水,不知就里。忙問道:“老丞相,此話從何說起。”
呂嘉掃了一眼一時不知所錯的文武百官。說:“各位難道不知石門一役,漢軍僅兩千余人,而我石門守軍將士有近兩萬之眾嗎。兵力如此懸殊,且漢軍韓千秋將軍又麻痹大意,疏于防備,才使得我軍有機可乘。試問各位,這樣的勝利,有什么可值得我們驕傲的呢?”一時說的大家面面相覷,不知作何回答。
見大家一時語塞,呂嘉接著道:“大捷之后的當務之急,需要的是我們怎樣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高度戒備,防止對手的報復。常言道:“積谷防饑,居安而思危,才是強國之道。”
建德王說:“老丞相言之有理。可現在我們該去做些什么。”
呂嘉道:“依我判斷,很快漢軍就會舉大軍南下征討,因此我國從現在起,必須認真做好各種應戰準備,切不可掉以輕心。”
建德王猶豫地說:“老丞相。可是前段時間你不是說,漢國內處處用兵,征南已無兵可調嗎。”
呂嘉應道:“正是老臣所說。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備而無患。從漢朝全國大局看,漢朝廷既要應付北方匈奴的騷擾,又要應對周邊少數民族的反叛,同時還要隨時防范國內反抗勢力。足見其以捉襟見肘,窮于應付。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漢可能隨時隨地進行戰略中心轉移。所以我們寧可備而不戰,也切不可無備而倉促應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