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堂,王歲樓,王志祥
(中國藥科大學工學院,江蘇南京 210009)
醫藥院校食品類專業“食品營養學”教學改革的探討
陳貴堂,王歲樓,王志祥
(中國藥科大學工學院,江蘇南京 210009)
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在“食品營養學”課程性質的基礎上,結合學生興趣及用人單位對學生素質的需求,針對傳統教學內容和方法,提出了“食品營養學”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
食品營養學;教學;創新
我國的國民健康素質日益增強,國民經濟的發展也越來越快,這些無不與食品營養息息相關。正像古人所言:“民以食為天”。營養教育作為終身教育的基本內容之一,當代學生都應當具有基礎的營養知識[1]。以美國大學生為例,他們中至少有50%的人修過營養學課程,80%以上的人接受過營養學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根據研究重點的不同,營養學可分為人類營養學(Human Nutrition)、社區營養 (Community Nutrition)、臨床營養學 (Clinical Nutrition)、中醫營養學(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trition)、分子營養學(Molecular Nutrition)、運動營養學(Sports Nutrition)、食品營養學(Food Nutrition)等。食品營養是營養學的一個分支學科,主要研究內容有食物、營養與人體生長發育和健康的關系,還有如何提高食品營養價值等[2-3]。由于營養主要來自于食品,因此食品營養學也是其他各分支營養學的基礎。
作為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大多數高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核心專業課,“食品營養學”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目前,全國設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或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醫藥院校約有20所,如中國藥科大學、沈陽藥科大學、廣東藥科大學、安徽中醫藥大學、遼寧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廣西醫科大學、福建醫科大學等,這些高校均開設了“食品營養學”課程。其中,許多高校開設的“食品營養學”課程都仍然無法擺脫農業或輕工業專業的影響,使其喪失了醫藥院校食品類專業本身所具有特色優勢,因此改革刻不容緩。在中醫藥學背景下的“食品營養學”,以醫藥院校的特殊優勢培養出了新一代食品科學的復合型人才。
1.1 課時不足,內容拓展不夠
“食品營養學”內容豐富,但課時少。以中國藥科大學近幾年的課程理論學時數為例,當理論學時數由最初的50學時縮減為34學時之后,由于學時的限制,使大量內容只能在短時間內教授完畢,就造成了教學質量驟減、學生對基礎知識印象模糊不清的局面。隨著人類生產生活的不斷變化,科技與信息也在飛速發展,食品營養學的研究進展也日新月異,這就要求教師的知識也能與時俱進。只有教師緊跟時事的變化,密切了解與該專業相關的新聞熱點事件,不斷根據專業文獻的發展及時更新有關營養的觀念和知識,每時每刻處于學科領域研究的最新前沿,課堂知識才會變得飽滿,對問題講解也會更加透徹,這都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從而實現教學相長,達到師生共同進步的目的。
1.2 教學方式老套
講授教學仍然作為“食品營養學”的主要教學方式,雖然除板書之外還增加了幻燈片放映的方式,但是仍不足以牢牢吸引住學生的目光。尤其是在當今網絡時代,當手機和平板電腦成為學生的必備物品后,網絡環境的誘惑力顯然強于傳統講授模式的課堂教學,這就使枯燥乏味的“滿堂灌”很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不利于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學習和掌握,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1.3 考核方式單一
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也是改變目前“食品營養學”教學現狀的有力手段,使考核方式多元化,不僅可以降低學生的應試壓力,使整個課程充滿輕松愉快的氛圍,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基礎知識得到實際應用,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但是,目前包括“食品營養學”在內的大多數課程都只有期末一次性閉卷考試這一種考核方式,這種考核方式過分注重基礎理論知識,忽視了學生本該具有將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的能力。閉卷考核的結果就是學生不再重視日常知識的積累,學習死記硬背,考前突擊,考完就忘。
2.1 結合醫藥學院校特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食品營養學”課程涉獵內容的廣度,足以讓不同院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到側重點。身為醫藥院校,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圍繞“不唯藥、需圍藥、應為藥”的辦學方針,充分發揮中國藥科大學教學優勢。比如,由于學生對人體生理、生物、化學等知識了解較多,認識較深,可以將營養學中對相關營養素的吸收和代謝機理的講解作為基礎內容的重點,這樣不僅使學生對各類營養素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癥的理解更加透徹,也可以作為特殊人群的營養和膳食營養與疾病章節的基礎知識。此外,為了充分體現中國藥科大學的特色教學方針,沒有采取一般的像其他農業院校以普通大眾食品為主的研究方向,而是以功能食品評價和制造為主要研究方向,這樣既體現了“食品營養學”中有關食物活性成分、藥食兩用食材成分的內容,還成功與學校藥學基礎學科知識相結合,充分表現出了學校的特色。
2.2 豐富教學方法
為保障良好的教學質量,就需要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恰當的教學方法。當教師擁有了豐富的教學知識,教學方法也應該隨之提高,為教學質量保駕護航。如果不跟隨時代的發展,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仍然是機械地向學生灌輸知識,那么一定無法達到想要的效果。在課堂中善于啟發學生,讓學生跟隨自己的思路走,并且可以走到自己的前邊,提出自己的問題,從而營造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和諧課堂氛圍。例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社會上有關食品營養學的熱點時事以及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營養學誤區來講授課程內容,通過積極的課堂討論,達到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目的。
另外,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網絡,通過布置課題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尋找所需要的、所感興趣的知識。比如在課程之前,在eClass上提前發布知識提綱、布置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中自由討論,就可以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知識得到提高;還可以使用微信、QQ等與學生進行充分的課堂內外交談。
2.3 改革考核方式
在課程考核方式方面,改變僅期末一次考試的方式,可以將平時作業與期末考試并舉,利用二者共同的成績來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目前,中國藥科大學已開通eClass教學,全校所有課程已全部上線。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在線教學平臺,加強與學生在線互動。可以在平臺上布置作業或單元測試題,以及設置討論話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評定平時成績。從這種改革的結果來看,這種考核方式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可以不再考前突擊、死記硬背,大大提升“食品營養學”課程教學質量。
2.4 重視學生課程評價
教學改革任重道遠,無法一蹴而就。但為了作為主體的學生,完善課程評價體系至關重要。對學生的反饋予以充分的重視,反思學生對教學內容、方法和教學效果的評價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
上述“食品營養學”教學改革的探討都是結合中國藥科大學等醫藥院校實際情況進行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提高“食品營養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以體現醫藥院校食品類課程的教學特色。
[1]孫遠明.食品營養學 [M].第2版.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103-120.
[2]Laur C,Ball L,Ahankari A S,et al.Proceedings of the inaugural international summit for medical nutri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J].Public Health,2016,140:59-67.
[3]Susan Martin Gould.Potential use of classroom response systems(CRS,Clickers) in foods,nutrition,and dietetics higher education[J].Journal of Nutrition Education and Behavior,2016,48(9):669-674.
Explore to Teaching Reform of Food Nutrition in Medicine College
CHEN Guitang,WANG Suilou,WANG Zhixiang
(College of Engineering,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09,China)
In order to develop innovative competence,on the basis of the course nature,explore to teaching reform of Food Nutrition is raised about content of courses,teaching method and assessment methods to students,which is aimed at conditional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Combined student's interest and request of employers,it provides a reference to experimental teaching.
Food Nutrition;teaching;innovation
G642.0
A
10.16693/j.cnki.1671-9646(X).2017.02.054
1671-9646(2017)02b-0085-02
2017-01-19
陳貴堂(1977— ),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食品質量與安全。